UU看書

第五百五十四章 和談失敗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土軍在摩爾達維亞慘敗的同時,另一邊,外多瑙,布達地區,另外一場至關重要的大戰也即將拉開帷幕。

布達,此時還沒有與佩斯合併為後世大名鼎鼎的布達佩斯城,這裡雖然人口稠密,但是因為戰火瀰漫的緣故,這裡的農民要麼逃入城內避難,要麼逃到了臨近地區。

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在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的率領下先一步抵達至此,聯軍得到了布達城內的基督徒們的歡迎,該城隨即被基督教聯軍收復。

為了收復匈牙利地區和其餘失地,利奧波德一世調集了全奧地利的常備軍和各德意志邦國,以及威尼斯和西班牙增援的陸軍,決定在布達與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四世的大軍決戰。

此舉正和穆罕默德四世的意,雙方隨即在多瑙河畔拉開陣勢。

開戰之前,雙方遊騎兵先一步展開肉搏廝殺,一方是騎術精湛的韃靼騎兵,一方則是重視陣型且裝備精良的德意志騎兵,在遊騎兵之間的戰鬥中,雙方互有成敗,但總體來說還是韃靼騎兵佔據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韃靼騎兵的祖國克里米亞汗國雖然被聯軍征服,但這兩千多名加入土軍的韃靼騎兵並沒有受到影響,穆罕默德四世為了安撫他們,得到他們的支援,給他們支付了一筆豐厚的金幣,以此換來了韃靼騎兵的忠誠。

1673年2月5日,土軍與奧軍於多瑙河畔展開決戰,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火炮,在戰鬥號角吹響後,多瑙河兩岸幾乎被震耳欲聾的炮火響聲籠罩,數百門火炮同時投入戰鬥產生的動靜讓大地為之顫抖,天空為之失色。

戰鬥伊始,在穆罕默德四世蘇丹的命令下,龐大的土軍主動發起進攻,土軍以聽命於蘇丹的精銳耶尼切裡新軍為主,這些裝備著火繩槍的精銳步兵被部署在中軍和最先接敵的左翼,右翼則由波斯尼亞邊區火槍手等僕從國軍隊組成,精銳西帕希騎兵與韃靼騎兵護衛在兩翼。

迎著基督教聯軍的炮火,土軍在激昂的進攻號角聲中發起進攻,聯軍一方不甘示弱,在皇帝的指示下,聯軍的龐大軍陣也緩緩移動起來。

為了應對穆罕默德四世的親征,雖然利奧波德一世同樣親征,但他清楚自己並非指揮戰鬥的好手,因而他將由奧地利軍隊組成的中軍指揮權交給洛林公爵查理四世,同樣重要的左翼則由薩克森選帝侯約翰·格奧爾格三世親自指揮,右翼由奧軍將領恩斯特·呂迪格·馮·施塔爾亨貝格指揮。

在隆隆炮聲中,雙方左翼最先接敵,肩扛火繩槍,踩著整齊步伐的雙方火槍手們在進入射程範圍後,皆在軍官們的命令聲中舉起火槍,向對面的敵軍開槍射擊。

在爆豆般的槍聲中,最先開火的德意志火槍兵對面的耶尼切裡新軍士兵應聲倒下數十人,後者隨即開槍還擊,雙方互有傷亡。

戰火從左翼開始點燃,隨即很快蔓延到整條戰線上,雙方步兵以火繩槍互射,在密集的槍炮聲中,不時有人中彈倒地,雙方戰線上很快就倒下眾多屍體。

在步兵交火的同時,雙方騎兵也開始行動起來,在穆罕默德四世的命令下,卡拉希薩爾帕夏率領西帕希騎兵與韃靼騎兵傾巢而出,向聯軍右翼殺去,試圖以右翼作為突破口,碾碎聯軍戰線。

面對土軍騎兵的動作,聯軍騎兵早有準備,在符騰堡伯爵之子威廉的率領下,龐大的德意志騎兵脫離軍陣,主動向土軍殺去。

奔騰刺耳的馬蹄聲中,兩軍騎兵就如同洪流一般相互衝去,在幾乎讓天地為之失色的猛烈衝鋒下,上萬騎兵迎面相撞,在兩股洪流相撞的瞬間,人仰馬翻、槍斷人亡,無數騎兵慘叫著墜落下馬,戰馬的嘶鳴聲與人的慘叫聲交織在一起。

兩軍騎兵雖然數量相差不大,但土軍騎兵的質量顯然要略勝一籌,在迎面衝撞後,雙方騎兵指揮官不約而同地下令脫離戰場,回身列陣發起第二次衝鋒。

第二次衝鋒的架勢同樣駭人,即便大多數騎兵的騎槍都已經摺斷,不得不抽出馬刀廝殺,但仍然有眾多騎士在戰鬥中倒下。

緊接著,第三次衝鋒、第四次衝鋒……每一次衝鋒都有著許多騎士戰死,高強度的戰鬥消磨著雙方騎兵們的戰鬥意志和體力。

戰鬥自上午十點開始,雙方在多瑙河畔激烈廝殺數個小時,鮮血幾乎染紅整片大地,甚至流入多瑙河,將一半的河水染紅,在黃昏降臨後,戰鬥才終於分出勝負。

將近一天的戰鬥,土軍以慘烈的代價擊潰了基督教聯軍,取得了戰鬥的最後勝利,基督教聯軍幾乎覆滅,皇帝在大敗之際趁亂逃脫,選帝侯、公爵和伯爵們部分逃跑,大部分則是戰死沙場,還有少部分人淪為土軍的俘虜。

土軍雖然贏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但他們同樣付出了極為慘烈的代價,元氣大傷,即便是取得勝利,也無力再繼續向西前進,攻打維也納,只能暫時撤往多瑙河重鎮貝爾格萊德休整。

當布達之戰的訊息傳開後,整個中歐陷入震動,中歐各國皆惶惶不可終日,生怕土軍會繼續西進,攻打維也納重鎮,利奧波德一世皇帝逃回維也納之後,也因為這場慘敗大病一場,臥床不起,整座城市陷入深深的恐慌之中。

也不管土軍還有沒有能力繼續西進,城中的大部分貴族和富人們都開始收拾起了家中細軟,準備先一步逃往外地躲避戰火,在這種情況下,與皇帝一起逃回來的洛林公爵不得不擔起重任,不顧外界對他的流言蜚語,協助朝臣們一同穩定城中士氣。

當訊息傳到羅馬,傳入教宗克萊孟十世耳中後,這位野心勃勃的教宗內心充滿了憂慮,布達慘敗震驚了整個基督教世界,若是土軍趁勢拿下維也納,那對於基督教的宗教權威來說將會是極大的打擊。

為了保衛維也納,增援神聖羅馬帝國,教宗深思熟慮後,決定向基督教各國發布號召,號召各國向維也納派遣志願軍,保衛維也納,抵抗土耳其異教徒的侵略。

他宣稱,這將是十七世紀的十字軍東征,為了耶穌基督,為了聖母瑪利亞,全體基督教徒都有支援奧地利,抵抗異教徒的義務。

雖然隨著時間步入十七世紀,教宗的權威一落千丈,沒有曾經的強勢,但在克萊孟十世的號召下,基督教各國還是紛紛派出了志願軍增援維也納,加入抵抗奧斯曼帝國的行列中。

另一邊,當摩爾達維亞的慘敗和布達之戰的慘勝兩個軍報先後傳回康斯坦丁尼耶,送到大維齊爾的桌面上的時候,這位向來沉默寡言的掌權者難得在他的書房中露出了悲傷的神色。

他的弟弟戰死沙場,雖然摩爾達維亞的戰敗有一定原因是出自他的弟弟身上,但事到如今,他又怎麼能夠責備已故的亡弟呢。

在悲傷一陣後,大維齊爾又強行打起了精神,他召集了同樣留守首都的朝臣們,準備商討該如何應對接下來的局勢。

眼下摩爾達維亞戰事失利,摩爾達維亞總督也淪為聯軍的俘虜,殘存的魯梅利亞軍團不得不退守多瑙河,聯軍隨時都能夠南下,向多瑙河防線發起猛攻。

以殘存的魯梅利亞軍團的軍力,若是聯軍猛攻多瑙河防線的話,那麼他們多半是守不住的,聯軍一越過多瑙河,往南便能夠長驅直入,一路打到康斯坦丁尼耶所在的色雷斯地區。

首都北部的門戶埃迪爾內同樣阻擋不住聯軍的兵鋒,要是被打到了這裡,不僅帝國首都危在旦夕,帝國和蘇丹的權威都會一落千丈,那些不服帝國的僕從國肯定會產生小心思,而蘇丹在布達之戰中取得的慘勝也將毫無意義。

想到這,大維齊爾和朝臣們不約而同地做出了決定——必須要和夏軍停戰,帝國如今會落入這種地步,很大一部分的原因要歸結在夏朝的身上,如果不是夏軍與基督教聯軍聯手夾攻帝國,後者怎麼可能成事?

要是能夠與夏朝停戰,讓中國人退出這場戰爭,那帝國的處境將會好上很多,最起碼北部沒有了夏軍的存在,僅靠波立聯邦的軍隊,如何能夠打得過帝國軍隊?

而且,奧斯曼帝國和夏朝是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的,夏朝之所以會捲入這場戰爭,都是因為奧地利人的花言巧語,他們求的只是好處、利益,帝國完全可以主動給予讓他們滿意的條件,換取和夏軍的停戰。

不過,該以什麼條件換取停戰成為了宮廷會議中的主要焦點。

毫無疑問,帝國已經喪失了對克里米亞地區與伊拉克的控制,不管他們願不願意承認,這都已經是事實了,不如將克里米亞與伊拉克割讓給夏朝,以此換取他們的撤軍。

割讓克里米亞與伊拉克肯定無法滿足夏軍的胃口,因此除了割讓這兩地外,帝國還準備將已經被征服的摩爾達維亞一同放棄,並且給夏朝支付戰爭賠款,至於要賠償多少,這就要等和夏軍的談判來決定了。

在朝臣決定好了以後,大維齊爾先是向蘇丹彙報了他們的想法,蘇丹對此並沒有反對,他雖然不太願意放棄克里米亞和伊拉克,但現在帝國的處境堪憂,要想擺脫這一切,只能和夏朝停戰,他因此就算再怎麼不情願,也只能同意主動遣使議和。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這件事的明面上是由大維齊爾主導,就算等停戰以後,國內貴族和統治階級為此感到不滿,背鍋的也還是大維齊爾本人。

有一句怎麼說的,蘇丹是不可能做錯的,一定是底下的人擅自決定的,才會導致國家變成這樣。

不論如何,在得到蘇丹的首肯後,康斯坦丁尼耶迅速組建了一支使團,使團沒有傻乎乎的大搖大擺到摩爾達維亞去,而是乘船穿過黑海,抵達克裡米亞。

奧斯曼人本來是有當著波立聯邦的面和夏朝議和的想法的,不過他們隨後轉念一想,有外人在場,極有可能夏軍有意議和,但礙於旁人在場,為了避免傷害兩國情誼,只能無奈拒絕。

所以,他們還是決定暗地裡和夏朝議和了。

使團從康斯坦丁尼耶的港口出發,乘船橫穿黑海,走了一個多星期以後才終於駛入敖德薩灣,被夏軍的巡防戰船攔截——這些巡防戰船都是從土軍手中繳獲來的,雖然夏軍看不上眼,但是他們在黑海沒有海上力量,本著廢物利用的原則,還是將其組成海防隊,用於巡邏海面,防止土軍渡海登陸。

在使團的船隻被巡防戰船攔截下來後,為首的大使直接亮明瞭自己的身份,聲稱他們的目的是要與夏朝議和,在聽了對方的來意後,巡防戰船不敢怠慢,一邊將他們送往附近的卡法城,一邊先一步派人向還留守在此的副將張普彙報。

張普同樣不敢怠慢,他派出信使快馬加鞭前往前線傅興華的軍中,向後者進行彙報,這一來一回,等信使得到回信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個星期以後了。

傅興華對奧斯曼帝國會主動求和的舉動並不意外,雖然他不太願意現在與奧斯曼人議和,但還是同意接見奧斯曼使團,他先派信使回來彙報,自己則是帶著衛隊後面出發,準備回到卡法城親自與使團交談。

等使團見到傅興華的時候,距離他們從康斯坦丁尼耶出發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使團向傅興華列出了他們求和的條件,表示願意放棄在克里米亞的勢力,承認克里米亞汗國對夏朝的歸屬,並且割讓伊拉克地區,放棄摩爾達維亞公國,令其成為夏朝的附庸國,賠償總計一千萬阿克切的戰爭賠款,雙方就此進入長達十年的停戰期。

傅興華雖然不清楚沐天波在南邊的戰況進展如何,但透過他們放棄克里米亞和摩爾達維亞的舉動,多少能夠猜出友軍在伊拉克的戰事頗有進展。

這要是同意了奧斯曼人的條件,除了那一千萬阿克切的戰爭賠款之外,他們還得到了什麼?什麼都沒有,就這點條件,就想讓他們撤軍?

不可能!

因此,傅興華直接拒絕了奧斯曼帝國的條件,向他們表示他們的誠意不足,這場戰爭還會繼續下去,直到奧斯曼帝國徹底被打服為止。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帶著網遊穿三界 網遊之開局刀刀暴擊 網遊之命輪之主 瘋狂農民工夏建 冠軍!足球經理! 驚!我成了無限遊戲的滿級救世主 我的世界:指令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