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1章 盤古誕生時,天地混沌,他如何開天闢地?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在天地即將分開但尚未分開的時期,盤古氏在廣闊的荒野中誕生。當時世界模糊不清,處於混沌狀態,因此他也被命名為渾沌氏。然而,他理解了天地之道,明白了陰陽變化,明白開天闢地的重要性。

在盤古氏的時代,天地還處於混沌未分的狀態,其中一半是輕清之氣上升,另一半是重濁之氣下沉。隨著時間的推移,輕靈清爽的部分逐漸形成了天空,而重濁的一部分則逐漸形成了地面。有些物質原本應該漂浮在上方,但被下方的重濁物質所粘附,形成了一種糾結的狀態,無法上升。盤古氏看到這些被困住的物質後,說:“這樣相互粘連,會阻塞陰陽之氣。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只有西方屬於金元素,土也是最堅硬的,我打算在西方尋找一種極其堅硬的物質,用它來鑿破這天地混沌的竅穴,這樣不是很好嗎?”他來到西方,找到了一塊銳利的石頭,他認為這是西方金屬精華所化成的。這塊石頭像一把斧子,大小可以變化,可以變得很大或很小,可以扁平或圓潤。盤古氏得到這塊石頭後,非常高興,只是他還缺一個用來敲打斧頭的椎子。盤古氏順手撿起一塊大石頭,然後朝西方有粘性的地方走去,用石頭敲打石斧,那塊敲打的石頭立刻就粉碎了。盤古氏又撿起第二塊石頭,然後敲打石斧,第二塊石頭也被敲碎了。盤古氏連續敲打了十幾塊石頭,結果這十幾塊石頭都被敲碎了。盤古氏明白了這把石斧的來歷,它是金石之精華,天地間沒有任何東西能比它更堅硬。盤古氏四處尋找,繞過一座山時,發現這座山呈現出青色,並散發出許多青光。盤古氏領悟到,這座青色的山在混沌時期曾經是一座鐵山,最為出產鐵礦。這座山已經有幾萬年的歷史,但卻沒有受到任何損害。山體所蘊含的元氣,一直保持著非常凝固的狀態。盤古氏前往山凹中青光最亮的地方,發現了一個物體,上部很大,下部很細,大約有十幾丈高。盤古氏說:“這一定是鐵石之精,應該具備變幻的能力。我試著讓它變小看看會怎樣。”盤古氏喊出“小”的一聲,這個物體就縮小了一半;接著連續喊出幾聲“小”,這個物體就縮小到了只有寸餘大小。盤古氏明白這正是敲打金斧的錘子,因此就像斧頭一樣,能夠根據需要變大或變小。盤古氏拿起這個椎和斧子,發現有一些粘附在一起無法分開。於是他用斧子砍了一下,只聽到一聲響,天空被分開了,向上升起,地面向下降落。這樣一來,天地陰陽兩極才開始確立,陰陽之分也開始出現了。

經過幾百年的演變,天地陰陽兩極孕育出了太陽。盤古氏發現東方有一座非常高的山,山上的岩石和草木非常茂密,堵塞了山間道路,無法通行。然而,從山內部卻放射出萬丈光芒。盤古氏明白那座高山內部發出的光芒是太陽的精華,現在應當讓它顯現出來。盤古氏前去鑿開了那道嶄巖,果然只聽一聲巨響,一輪紅日顯露出來,有如一座大山那麼巨大。在太陽的中央,有天宮的宮殿。太陽中住著日光菩薩,他與盤古氏一起向對方作禮。盤古氏又看到了一座高山,也在太陽昇起的朝向裡,射出萬丈光芒,但比太陽的光芒稍微遜色一些。他明白這是太陰的精華,現在也應該讓它顯現出來。盤古氏前去將那道嶄岩石壁鑿開,幾斧下去,只聽到一聲巨響,一輪明亮的月亮顯露出來,也有如一座大山那麼巨大。在那輪巨大的明月中,有天子宮闕,月光菩薩住在那裡。他與盤古氏一起合手行禮。太陰星象徵著陰柔,它的宮殿樓閣原本是用七寶構建而成,由於月球表面環形山的影響,月宮顯得凹凸不平。盤古氏於是下令讓月宮中的八萬三千戶居民,使用斤鑿等工具對月宮進行修建和維護。從那以後,太陽從扶桑樹升起,到細柳樹落下。那扶桑位於東海的東岸,岸邊陡峭筆直,要登岸需要一萬里的距離。在東方還有一片碧海,它和東海一樣廣闊,但水不鹹不苦,反而甘美,還呈現出美麗的碧綠色。扶桑樹生長在碧海之中,這片地方有萬里之遙,上面有一座大帝宮,是太真東王的父親所治理的地方。這片土地上有很多樹木,它們的葉子都像桑樹葉一樣,扶桑樹也和其他樹木一樣,共享同一根系而生長,相互依附,因此得名扶桑。這個大帝宮是在混沌時期就已經存在的,盤古氏經常來到這裡。月亮會從東方升起,向西方落下,與太陽一同執行在天地之間。

這時候天地已經分開,海水逐漸變得清澈,星宿也變得更加清晰。在海中的星宿,由於太陽和月亮的光輝照耀,互相輝映,一個個星宿就如同串在一起的珠子,閃耀著璀璨的光芒。在天空中,有北斗七星;南方有南極老人星;北方有天鉞十星;東邊有璧星、尾宿;魁四星組成璇璣;魁三星組成玉衡;還有三十六天罡、二十八宿,以及無數無數的星辰,無法一一盡數。這些星辰都各自分佈在天空中,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天象。所謂的四象變化,就是指這些星辰在不同季節和時刻的變化,而眾多其他星辰的存在也使得天象更加豐富多彩。天空得到一種清明的狀態,大地得到一種寧靜的狀態。換句話說,當天空沒有云霧遮蓋,陽光照耀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天空清明;當地球沒有地震、風災等干擾,我們會感到大地寧靜。太陽即將落山,呈現出紅色的輪盤狀,而月亮則從東方升起,照耀著大地。大象變成了四個,普遍照耀著天地六個方向,它們的心中在思考什麼呢?天地二氣分化,賦予萬物生命,而又無情地掌控著它們的命運。這是一派混沌初開、新氣象萬千的景象,萬古不變的宇宙正變得清晰分明。

於是天地清澈空明的地方,自然漸漸吹起風來;天地混沌朦朧的氛圍中,自然也有冷熱交替的氣息。春天有溫暖柔和的和風;夏天有芬芳香濃的薰風;秋天有乾燥清爽的金風;冬天有刺骨寒冷的朔風,還有來自東、西、南、北四面的各種風。風吹動天地之間的氣流,使它們更加流暢,於是自然界就會下起雨來。如果天空將要下雨,那麼就會有像少女般的微風興起;如果將要下急雨,那麼就會有像少年般的風生。清明時節有杏花雨;三月時節有榆莢雨;四月時節有黃梅雨;五月時節有分龍雨;六月時節有濯枝雨;七月時節有洗車雨;八月時節有豆花雨;九月時節有黃雀雨。雨水的形成源於雲氣的聚集。冬至時節有普遍散佈的陽光雲;立春時節有清新明亮的青陽雲;穀雨時節有溫暖明媚的太陽雲;立夏時節有初步陰沉的雲層;夏至時節有稍稍陰沉的少陰雲;寒露時節有漸趨陰沉的正陰雲;霜降時節有深沉厚重的太陰雲;冬至時露結成霜,然後散落,變成雪。從冬至到夏至,不同的陰陽氣息交匯,形成了冰雹、霧霾、雷電等自然現象。這些現象均是由陰陽二氣相互作用而成。現代人所說的自然規律就是古人所說的“天之道”。雖然這些現象是後來的人用不同的名稱來稱呼的,但實際上是因為天地分開之後就出現了這些現象。當盤古氏見到天地已經成形後,就出現了十三個人,他們屬於天皇氏一族。隨後盤古氏消失了,他的頭化為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座大山,他的兩眼變成太陽和月亮,他的脂肪和汗液成為江河和海洋,他的毛髮化為山嶺和樹木。後來鍾伯敬寫詩說道:"盤古繼天而出治,生於太荒有誰知?混茫節候應開闢,御世三皇展重熙。"

在那個時期,天皇氏一姓出現了十三位兄弟。據說天皇氏中有一個名叫天霧的兄弟,他生來身材高大,有三條舌頭,臉上有鱗片,身體呈現出碧綠色,頭頂禿光,但壽命卻很長。天皇氏行動迅速,像風一樣,火一樣瞬間即逝。那時候人民還不是很繁榮,但是人民的風俗非常樸素純真。天皇氏生活的很樸素,不會刻意追求什麼,也不會過多地干涉事物。他們的生活方式可以被描述為淡泊無為。在那個時代,一個村莊可能只有幾十個人,也可能只有幾個家庭。他們的生活簡單樸素,沒有過多的交流和互動,彼此之間也沒有太多的關係。生活節奏恬淡,處處瀰漫著寧靜的氣息。相互陪伴著吸收天地之間的清風和甘露,一起登高望遠欣賞美景,這裡的風俗雖然看起來有些昏暗,但卻別有一番韻味。正是: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天皇觀察到四季交替,萬物不斷生長變化。他認為,雖然人們生活平靜無事,但是在日復一日的冷暖交替中,如果不能意識到每一個季節的變化,就不足以符合天道的一週迴圈。盤古雖然開創了天地,但這個稱號並沒有被公開宣佈。於是天皇和他的十三個兄弟商量,制定了十個天干的名稱來表示歲數的計算。如何稱呼幹?幹,就是天干地支中的十干。它的名字有十個,也稱為十母:第一個名字叫“關逢”,現在稱為甲;第二個名字叫“旅蒙”,現在稱為乙;第三個名字叫“柔兆”,現在稱為丙;第四個名字叫“強圉”,現在稱為丁;第五個名字叫“著雍”,現在稱為戊;第六個名字叫“屠維”,現在稱為己;第七個名字叫“上章”,現在稱為庚;第八個名字叫“重光”,現在稱為辛;第九個名字叫“玄默”,現在稱為壬;第十個名字叫“昭陽”,現在稱為癸。又設立了十二個地支的名稱來表示時序:第一個名稱叫“困敦”,代表子;第二個名稱叫“赤奮若”,代表醜;第三個名稱叫“攝提格”,代表寅;第四個名稱叫“單闕”,代表卯;第五個名稱叫“執徐”,代表辰;第六個名稱叫“大荒落”,代表巳;第七個名稱叫“敦牂”,代表午;第八個名稱叫“協洽”,代表未;第九個名稱叫“涒灘”,代表申;第十個名稱叫“作噩”,代表酉;第十一個名稱叫“閹茂”,代表戌;第十二個名稱叫“大淵獻”,代表亥。透過制定干支紀年和十二生肖來表示時間,人們才能知道每一年的具體時間。在經歷了一年四季的變化後,人們才能意識到一年的流逝。這樣,人們才能真正知道是哪一年。據說天皇氏的十二個兄弟每個人都活了一萬八千歲。在那個時代,一個“萬”相當於今天的“千”,一個“千”相當於今天的“百”。所以“一萬八幹歲”實際上是指每個人活了一千八百歲。有一段時間,地皇氏十一個同姓兄弟出現。天皇氏的兄弟們明白,天下應該由地皇氏來治理,於是他們便隱退而不再露面。

地皇氏的祖先鏗生來的時候,出生在雄耳龍門的山嶽之間,因此以“嶽”為姓,名叫鏗。地皇出生時,長著馬蹄一樣的臉和頭飾,站立在天地中央,召喚百姓們前來。百姓們都聽從他的召喚,跟隨他來治理和開化這個世界。他行動迅速,出沒無常,像鬼魂一樣難以捉摸;又像閃電一般,瞬間即逝。時而像龍一樣騰飛,時而如鸞鳥聚集。他與天地一同旋轉,與大地一同轉動,迴圈往復,不曾停息。

他思考著,天皇氏已經確定了干支紀年,但卻沒有設立月份。在這樣的世界裡,晝夜不分明,人們都像生活在漫漫長夜一般。地皇於是仰望天文,研究日月盈虧的規律,向人們傳授知識,告訴他們:“前十五天的白天和黑夜是這樣的,後十五天的白天和黑夜是那樣的。” 透過這種方式,人們才能分辨晝夜和月份,生活變得更加明亮和有序。

地皇向人們解釋,白天明亮的光線叫做“日”,夜晚明亮、有圓有缺的天體叫做“月”。這樣人們才能準確地分辨晝夜和月份。地皇教人們觀察天象,發現有些光芒會落在地球上,形成石頭狀的物體,這些被稱為“星宿”。地皇向人們解釋,白天因為有日照耀,所以稱為“晝”,代表陽性;夜晚因為有月光照耀,所以稱為“夜”,代表陰性。再加上星宿,就形成了日、月、星這三種天體,也被稱為三辰。因此,人們透過學習三辰的知識,可以準確地分辨晝夜和月份,生活變得更加有秩序和規律。地皇還向人們傳授月相的消長和朔望的知識,讓人們瞭解月亮的變化規律。他規定以三十天為一個月,透過這樣的學習,人們逐漸認識到日、月的變化規律,也能準確地分辨晝夜,生活更加有序和規律。地皇氏的兄弟們也每個人都活了一萬八千歲。另外,還有人皇氏一族出現,有九個人。地皇氏兄弟知道天下應該由人皇氏來治理,於是他們就隱退而不再出現。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穿越:我要改變整個世界 在大唐老是受人氣 穿越之後從師爺開始! 穿越高武世界:開局攜帶火影系統 俠風棹影 我!大唐太子,向蟲族世界說話 我大秦熊孩子,八歲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