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2章 商朝的衰落與復興:歷史的輪迴?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在祖乙丙申年登上王位時,相都又遭受了河水氾濫的災害。祖乙說:“先王不幸兩次遭受河決之害,兩次遷都。現在我又遇到了這種橫流,不知道哪裡可以避免這場水災?”群臣上奏道:“耿地離河道較遠,而且地勢較高,或許可以建立都城,使國家長久安寧。”祖乙聽從了他們的建議,遷都到耿地,現在的浦州城東北河泮縣就是那時候的耿地。不過幾年時間,耿地的宮殿又被水淹沒,雖然沒有相城那麼嚴重,但依然讓祖乙十分害怕,他想再次遷都。這時,一位叫做巫賢的人提出了建議:“水災和火災都是天災,如果我們修德,那麼天災就可以被避免。”祖乙接受了巫賢的建議,於是讓他成為相國,並開始修德行仁。這樣做讓天下人都非常欣慰,各諸侯國也都紛紛歸附,商道也重新繁榮起來。祖乙在位十九年後去世,他的兒子祖辛繼位,享國十六年。祖辛的弟弟沃甲繼位,享國三十五年。祖辛的兒子祖丁繼位,享國三十二年。沃甲的兒子南庚繼位,享國二十五年。最後,祖乙的兒子陽甲繼位。

在陽甲還未繼位時,商朝的諸位王子為了爭奪王位,相互爭奪。他們聲稱:“天子之位,每個人都可以爭取。自從祖丁王以來,嫡長子繼承製度已經廢除,如今也必須確定一個正統的繼承人。”由於爭論不休,無法達成一致。滿朝的文武大臣們說道:“河亶,陽甲王以上,他的子弟已經沒有了,只有孫子存世。祖乙王子祖辛,父子倆已經繼承了王位,沃甲為國君,又有兒子南庚繼位。如今看來,無論是論資排輩還是論血緣關係,都應該讓祖乙的兒子予踐繼位。況且當年祖乙是一位中興的賢明君主。”群臣一致贊同。於是,陽甲得以繼位為王。在陽甲繼位後不久,各諸侯國都聽說商朝內部存在爭奪皇位的鬥爭,他們都說:“連自家的骨肉都能成為敵人,更何況其他國家呢?”因此,他們都不來朝貢了。陽甲在位七年後去世,他的弟弟盤庚繼位了。

當時商道已經日漸衰落,而且耿都又遭遇了河水氾濫。盤庚說:“如果這種水災一直存在,怎麼能讓帝王居住呢?不如回到舊都亳城。”然而,臣民們已經在耿都生活久了,不希望再次遷徙。他們說:“古代的先王曾經因為水災而從囂城遷到亳城,現在我們又回到了最開始的地方,就像是水往低處流一樣自然。”盤庚於是寫下一篇告示給臣民們:你們認為我為什麼要驚動萬民來遷都呢?現在我們的國家局勢動盪,人民流離失所,沒有安定的生活。你們這些百姓如果不能繁衍生息,我將秉承天命來照顧你們。我並非憑藉威嚴來統治你們,而是我要盡全力維護你們的生計和繁榮。”

盤庚的溫和善良的態度讓百姓們都非常喜歡,浮言也停止了。於是,他們最終決定遷都。盤庚帶領大家穿過南邊的河流,到達了毫城,改變了商朝的國號,稱為殷朝。於是,盤庚遵循先祖的治理方式,治理天下。各諸侯國的貴族們都說:“商朝又有了一位賢明的君主。”於是,他們都來朝貢,商道也重新繁榮起來。盤庚在位二十八年後去世,他的弟弟小辛繼位。

然而,殷朝的興盛只持續了二十一年,小辛去世後,他的兒子小乙繼位。小乙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已經瞭解到百姓生活的艱難,於是他勸告民眾努力從事農業生產,強調為人要忠誠厚道。然而,在小辛執政期間,國家面臨的問題已經積重難返了。

話分兩頭,當時后稷姓姬,他在唐堯、虞舜、夏禹的時代逐漸發跡。後來后稷去世,他的兒子名叫不窋。等到後來夏朝逐漸衰落,國君不再重視農業生產,於是將不窋的官職罷免了。不窋失去了官職後,感到很苦惱:“夏朝不再注重農業生產,追求的只是短期的利益,我在中原也沒有用武之地,不如去別的地方看看。就算他們不重用我,不聽我的理論,我也更喜歡過一個清閒自在的生活。”於是,他便離開了夏朝,在戎狄之間定居下來。在殷商時期,西方的少數民族被稱為戎,北方的少數民族被稱為狄。如今在慶陽府的安化縣,仍然有一個不窋城,這就是古代安化縣的遺址。傳到了孫子公劉的時代,這位公劉雖然身處西戎北狄之間,卻能夠繼承后稷的事業,教導民眾重視農業。他教導人們選擇適宜耕種的凹地,利用潦水和沮水灌溉,跨越渭水,以取得財富和民生所需。經過幾年的努力,公劉使得百姓豐衣足食,行住都有充足的資糧。民眾非常歡喜,於是公劉將邑城遷到了邠地。邠地是古代西戎的地界,即現今的陝西邠州。那個時候,不僅百姓生活富足,公劉自己也非常富有。在他遷徙國都的時候,居住在邑城裡的百姓有了充足的積糧,行走在道路上的人們有了足夠的裡糧,車馬器械也一應俱全,非常氣派。當時,一部分百姓對故土有著深深的眷戀,另一部分則捨不得公劉離開。有些人說:“我現在穿著衣服、吃著飯菜,都是公劉仁慈的教導。如果我跟著他走,我怎麼可能會沒有衣食?我為什麼要留戀這些農田呢?”而那些不願意離開的人則說:“雖然我們很難捨棄公劉的仁義,但我們的先人墳墓都在這裡,我們怎麼能夠離開呢?”最終,那些願意離開的人帶著家人一起前往邠州。當天,就有一些詩人思念公劉的恩德,創作了歌頌公劉的詩歌。這些詩歌經過多次傳唱,到了商朝的時候,傳到了小乙王時期。小乙王是太王古公亶父,繼承了祖宗的基業,成為了諸侯。古公亶父在邠州,繼承了后稷、公劉的事業,鼓勵百姓從事農業生產,不必多說。而且,他積德行善,得到了國人的崇敬。

邠州這個地方接近戎狄,因此北狄的薰鬻部落貪婪地覬覦邠州的富裕,經常派兵侵犯。當時古公亶父的兵力和糧食都很充足,足以與他們作戰,但古公擔心傷害百姓,所以不願意與他們廝殺。薰鬻卻以為古公亶父害怕他,變得更加囂張。古公和他的臣子商量後說:“我覺得狄族喜歡的是牛和馬的皮革,還有鑄造的錢幣,我們不如送給他們一些,這樣他們就不會再來騷擾我們了。”於是,他們準備了幾十輛牛皮和馬皮,還有幾輛銅錢,獻給了狄族首領。狄族首領收下這些禮物之後果然停止了侵犯。沒有過多久,北方的狄族又發起了一次攻擊。古公說:“狄族不僅喜歡錢幣和皮革,他們還喜歡犬和馬。”於是,他們又準備了數百萬頭犬和馬,獻給了狄族首領。狄族首領果然收下了這些犬馬,又撤走了他的軍隊。狄族看到古公這樣做,好像被騙了一樣。但是過了快一年半載,他們又來了。古公說:“狄族不僅喜歡犬馬,他們還喜歡珠寶。我聽說虞舜治理天下時,強調德行和品格,將黃金藏在高山深處,將珠寶扔進了五大湖中,目的是要讓人們遠離貪慾和邪念,避免引發紛爭。”我想狄族也喜歡珠寶,不如我們再多準備一些珠寶送給他們。”於是,他們準備了滿滿一車的珠寶,獻給了狄族首領。狄族首領非常高興,再次撤軍離開。然而,狄族卻貪心不足,過了一年半載又來了,問:“這次你們有什麼禮物給我呢?”古公的臣子們看到北方的狄族再次侵犯,非常憤怒,說:“這些狄狗欺人太甚,他們太貪心了,不知道我們的主人以仁德之心容納他們,他們竟然還敢來侵犯我們?我們一定要出城殺死這些狄族,抓住他們的首領,以報復屢次的侵犯之仇。”古公說:“有民才能有君,作為君主,我必須為民謀福利。何況你們認為我是罪魁禍首,無法避免殺戮,這是我所不能忍受的。狄族只是想要邠州,我現在就把邠州讓給他們,避免再次發生戰爭。我打算搬到岐山去。”百姓聽了非常悲傷,流下了眼淚,問道:“君離開我們,我們該怎麼辦?”古公亶父說:“你們在我這裡和在狄人那裡有什麼區別嗎?”百姓回答:“我們不願意啊。”古公亶父多次用好話安撫百姓,讓他們離去。然後派人對狄人說:“你們的軍隊暫時後退三舍,我明天就把那塊地全部讓給你們。”狄人非常高興,果然後退了三舍。古公亶父於是收拾行囊、馬匹,和妻子姜女一起,在天亮時出發。他們越過樑山,沿著西路水滸,一直來到岐山腳下。邠國的百姓扶老攜幼,全國上下一同來到岐地,就像回到市場一樣,擠擠撞撞地前進。其他鄰國的人聽說古公亶父如此得民心,也紛紛前來歸附。三個月後,城郭建設完畢;一年後,這裡成為了一個城邑;兩年後,這裡成為了都城,百姓數量是邠地的五倍。

且說當日狄人見古公亶父真的把邠州讓給他們,入了邠城,卻發現城內空無一人,百姓都走了,牛羊犬馬也都被趕走了。狄人非常憤怒,想要前來搶奪。狄主說道:“他如此得民心,我們若去搶奪,他們齊心反抗,我們不是更吃虧嗎?”於是,他們在城中搜尋了一些帶不走的物品和一些剩餘的糧食,然後離開了。古公亶父在歧山一帶修行德行,施行仁政,勸導百姓從事農業生產,使得人民生活富足。他削弱了戎狄的力量,修建了城郭宮室,定居下來。設立了五官有司,分別是司徒、司馬、司空、司寇、司士,民眾都歌頌古公亶父的功德。最後,改國號為周。

話分兩頭,再說殷商的小乙王在位二十八年後去世,他的兒子武丁繼位。

元祀時期,井盤擔任宰相。小乙王去世後,武丁為父守喪三年,期間不問政事,一切國家大事都交給冢宰處理。武丁為父守喪期滿後,依然沒有談論政事,只是默默地思考著如何復興殷朝。他心裡一直想要找到一位賢能的宰相來輔助自己治理國家,然而觀察滿朝文武,竟沒有一位讓他滿意的人選。有一天晚上,武丁夢見上帝帶著一個人來到他面前,對他說:“這位是賢能的輔佐之才,名叫說,他會輔佐你治理國家。”武丁聞言,連忙跪拜謝恩,並仔細打量這個人。醒來後,他命令畫師根據夢中所見的形象畫一幅畫像。畫像完成後,武丁發現確實與夢中所見的形象一致。接著,武丁將這幅畫像拿給群臣百官觀看,卻沒有一個人與畫像相像。他知道這個人並不在朝中,於是命令畫師多畫幾張畫像,派人四處尋找,甚至遍訪天下。

話分兩頭,當時傅說住在傅巖,傅巖位於北海之州,虞、虢兩個國家的邊界。這條路經過一條澗水,由於水流的沖刷,道路受到了損壞。官府派人修建了堤壩來保護這條澗水。所有被囚禁在官府的人,都被命令去服勞役,這些人被稱為胥靡。胥靡的意思是兩個人相互聯絡在一起,一起做傭工。傅說隱居在傅巖,由於貧窮無法自給自足。在胥靡中,也有一些富有的人因為違法被關押在監獄裡,還沒有擺脫罪名,也在服役。傅說就僱傭其他人來代替這些人的胥靡勞役,幫助他們擺脫困境。他自己也替一個胥靡築堤,以換取食物。這時候,那些按照地圖來尋找傅說的人,看到胥靡們在那裡築堤,有一個人說:“前面人很多,我們一起去看看。”另一個人說:“那些築堤的全是罪犯,能有什麼好人在裡面呢?”又一個人說:“不是因為有什麼天賜的好處嗎?是位優秀的輔佐之才,只是因為澗水破壞了道路,也去看看,回去好對人家講述。”就這樣,有十幾個人都來到築堤的地方。其中一個眼光敏銳的人看到傅說在築堤中,說道:“那個胥靡好像畫像中的模樣。”其他人也紛紛看了一眼,有人說有點像,有人說略微有點像。大家不要無休止地閒聊了,把畫像拿出來看看吧。有些人在沒有看畫像之前覺得沒有什麼相似的地方,但是看了畫像之後,他們發現傅說的相貌和畫像非常相似。於是,十幾個人不分青紅皂白,一起圍到傅說身邊,齊聲問道:“老兄,你名叫說什麼?”傅說自己心裡想著:“我只是因為貧窮而被迫代替別人服役,不是胥靡的真身,這些人怎麼會問我的名字?”雖然有些尷尬,但他並沒有在意,繼續築堤而不顧他們的叫喊。十多個人都說:“好像,好像,他的名字怎麼不是呢?別管那麼多,還是請他去見君王吧。”傅聽說到這些人讓他去見君王,想必其中有緣故,於是開口回答:“你們喊我傅說有什麼事嗎?我本人就叫傅說。”十多個人齊刷刷地跪下,說道:“君王夢到上帝賜給他一個賢相,名叫說。滿朝文武都沒有這個人的形象,也沒有一個名叫說的。剛剛我們看到您和大畫像上的影象一模一樣,所以喊了一聲,如今果然名字和相貌都一樣。請您趕緊去掉樁杵,我們去通報官府,準備馬匹,送您去京都面見君王。”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歷史評論員:開局給秦始皇頒獎 北宋濟王之大宋帝國 蠻族簡史那些事兒 為歷史遺恨奏響復仇之歌 混在民國當探長 吾父朱高煦 重生古代苟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