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18章 武皇治政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從前期的聯手李治貶黜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關隴集團勳貴,到顯慶五年李治因風疾加重而代李治掌管朝政,再到天授元年代唐稱帝並改國號為周,15年後神龍二年因宮廷政變退位,期間武則天先後以皇后、天后、太后、皇帝的身份掌控中國長達近50年。期間功過是非,爭議頗多,在不同人口中有著相差甚遠的評價。】

【那麼我們來客觀的梳理一下,武則天的具體施政得失如何。】

武周時期。

武則天看到自己被政變後退位,想來就是自己的兩個兒子做的。

武則天不由得感嘆:“看來天下人還是心向李唐啊!”

“陛下,要不要查一查是何人膽敢謀反?”上官婉兒在一旁提醒道。

“不必了,幾年後才會發生的事,你現在如何去查?”武則天淡淡的回覆說。

她要重新考慮繼承人的問題了,要不要在自己還能控制朝政的時候還政李唐?人心向背,不可不察啊。

【首先武則天很重視農業生產,輕徭薄賦,與民休憩。】

【中國古代社會是典型的小農經濟,只要農業正常發展,國家就能安定,因此武則天將農業生產是否發展納入了官吏考核體系中。如果州縣官吏所治理的地方“田疇開闢,家有餘糧”,就給予獎賞;如果“為政苛濫,戶口流移”,就施加懲罰。】、

【武則天為了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經驗和技術,她召集人才,親自主持並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地方官員指導百姓的依據。並且督促地方官吏興修水利、灌溉農田。】

【整個武則天時期,官府沒有增加苛捐雜稅,也沒有徵收過漢代就有的鹽稅鐵稅。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十分安定,農業生產也有了長足的發展,雖然時有邊患,但是國家境內沒有農民起義,國庫充實,國家人口也穩步增長。因此才說武則天的統治是“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唐高宗時期。

李治不由得感嘆道:“媚娘有治國大才,朕沒有看錯人啊。”

此時李治已經決定還是把朝政交託給武則天,因為在她之外,李治找不到一個可以放心託付國家的人,反正之後還是自己的兒子繼位。至於武則天濫殺宗室,要不是李治沒理由下手,李治自己就動手了。

【再一個武則天完善了科舉制度,破除門閥壟斷政治的局面,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武則天獨創的殿試製度,於公元690年在東都洛陽上陽宮洛成殿親躬策士,開了殿試之先河,此時她已經66歲了,還親自面試人才,可見武則天的勤政。】

【中國古代的晉升之路一直被上層所壟斷,兩漢時察舉制完全崩壞,你舉薦我家子弟為孝廉,我則投桃報李舉薦你家子弟。導致世家大族累世公卿,這才有了諸如袁紹這樣的四世三公的家族。後來曹丕為了篡位徹底把他爹留下的招賢令撕掉,獨創了九品中正制,只論門第不論其它,導致上品門第的人哪怕什麼都不做就能躋身高位,才有了後來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出現。】

【科舉制度根據考試對人才進行考核,能者上,庸者下對國家的良好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不過雖然科舉制在隋文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但是由於當時的世家大族勢力過於龐大,隋唐兩代君主不得不做出妥協,雖然有科舉考試,但是當時的考試是不會糊名的,因此透過科舉的依然大多都是士族門閥的子弟。】

【武則天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開創了以鄉貢為主的科舉制度,不僅增加了考試的科目,錄取人數也不斷增加,使得寒門學子可以透過學習來改變命運,也為國家招攬了人才;並且為了確保科舉考試公平公正,防止徇私舞弊,武則天又發明了“糊名”制度,規定科舉考試考官閱卷前必須用紙糊上試卷中考生的姓名,這一體制一直沿用到今天的各類考試中。】

【不僅如此,武則天還於公元702年首創了武舉,不僅文人要考試,武將也可以透過考試獲得升遷。這一制度也一直延伸到明清兩朝。】

【武則天不拘一格的選拔人才,不僅為她自己找到了諸如狄仁傑、張柬之、裴行儉、唐休璟、婁師德等一大批有才的能臣,併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儲備了姚崇、宋璟等治國名臣。】

【當然,武則天的這麼大範圍的選用人才,不免其中有些濫竽充數的人,但是瑕不掩瑜,這個政策對於國家的積極意義遠遠大於弊端。】

武周時期。

“姚崇、宋璟……”武則天若有所思,對上官婉兒說道:“去查查這二人在何處為官,政績又如何。”

“是。”

漢朝初年。

“四世三公,真是好一個四世三公啊,這些人都該殺,破壞國家的法度。”劉邦惡狠狠的說道。

又對蕭何說道:“我大漢能用這個什麼科舉制嗎?”

蕭何無奈的說道:“這個科舉制我等還未了解,透過剛剛的隻言片語,只知道就是把人才拉到一起考試,還要糊名,最後由皇帝再考一次。”

“如今天下剛剛平定,如何聚集天下的人才?還是臣等再去完善一番,方可實行。”對於劉邦的跳躍式思維,蕭何也是習慣了,先拖著吧。

東漢末年。

曹操的用人策略就是唯才是舉,就算品德不好,也不妨礙他用人。當看到兒子用什麼九品中正制,他敏銳的察覺到了其中的問題。

曹操叫來曹丕:“這九品中正制你覺的很好嗎?人才的能力豈是透過家世能評定的,若如此,現在坐在這裡的袁紹,你又怎麼能成為魏王世子。”

曹操越說越激動:“長久下去,上品計程車族恐怕勢力越來越大,袁家一個四世三公就能拉起袁紹袁術兩個人,若非二袁不和,你父又拼了老命,這天下早就姓袁了!怪不得日後被人篡魏,此法乃是要毀我曹氏根基啊!”

曹丕只能被動的聽著曹操說話,跪在地上一動不動。

“唉!起來吧,要記得此法絕不可實行,否則將貽害無窮。”

曹操此時已經稱魏王了,距離去世也不遠了,為了曹家的天下,只能對曹丕仔細叮囑。

【再有就是廣開言路,整頓吏治。公元686年,武則天在朝堂上設定銅匭,雖是為了告密方便,但同時也鼓勵群臣上書言事。】

【武則天在透過銅匭接受大量告密資訊的同時,也在當時實現了最高效率的下情上達、廣開言路,令各級官員頗為忌憚,再也不敢胡作非為、輕舉妄動。因此,武周以後的李唐皇帝們並沒有廢除銅匭制度,而是大體上都沿用了。】

【武則天著力整頓吏治,嚴懲貪腐,派遣使者考察地方官吏是否清正廉潔,對於貪贓枉法的官員則一律繩之以法;對於為官清正,才學出眾的官員則能一一加以任用。】

【就算是黑武則天黑的厲害的司馬光那裡,他也在《資治通鑑》中對武則天做出了正面評價:“太后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

【可見,當時武則天整頓吏治的手段如何了。】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四合院:一心搞科技,卻要我修仙 重生,我在美利堅當大佬 抗戰:我鐵血少帥,震驚晉西北 大秦:天生反骨,嬴政直接破防了 秦始皇:駕崩後,朕為大秦找外掛 幾年離索,錦書難託 文武雙全朱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