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60章 爾朱榮之死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爾朱榮擁立元子攸為帝后,就開始著手平定北魏內部的叛亂,爾朱榮以七千騎兵大破葛榮十萬大軍,平定了六鎮起義。】

【平定葛榮的叛亂後,爾朱榮自覺有大功,行事日漸驕橫,屢屢干涉朝廷內政,元子攸對此非常不滿,多次密謀想要誅殺爾朱榮。】

【就在元子攸謀劃的時候,一則來自北方的戰報打斷了他的計劃,南梁出兵北伐了!】

【南北朝時期,自劉裕代晉以來,已經經歷了三個朝代,這三個朝代無不是篡奪了前朝的基業所立,自東晉以後,劉宋、蕭齊、蕭梁輪番上場。】

【此時正值北魏生亂的時候,而南方已經平靜了近二十年,國內一直沒有大的動亂,在位的正是蕭梁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

【蕭衍此人吸取了前朝劉宋、蕭齊宗室殘殺,反被他人奪取天下的教訓,因此極為寵信宗室。此前他趁北魏內亂,多次派遣宗室領兵北伐,可惜都是功敗垂成,南方政權總是防禦比進取容易。】

【此時趁著北方朝廷爾朱榮把持朝政,又恰好有投奔南梁的北魏宗室元顥的請求,蕭衍決定試一試。】

【蕭衍命令陳慶之領兵七千,護送元顥北返,前往洛陽稱帝,意圖分裂魏國,使得北方繼續生亂。帶著七千人就想擁立一個皇帝,想想都知道這任務不靠譜,蕭衍恐怕也沒覺得能成功。他估計想的是北伐不能成功,我再給你立個皇帝噁心噁心你北魏也好。】

【可令所有人都沒想到是,正是這被視為棄子的七千人,被北魏輕視的七千人卻打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績。】

【陳慶之在此次出征前已經多次上過戰場,並且還立有功勳。蕭衍派他去估計也是看中了他的能力。說白了,就算七千人要白白丟掉,他也要聽個響。即便此時北魏已經內亂頻發,但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七千人交給一個廢物,還不如不去,所以蕭衍選中了陳慶之。】

【蕭衍以陳慶之為假節、飆勇將軍,帶領七千人北上,護送元顥入洛陽稱帝。】

【此後陳慶之一路北上,所向披靡,橫掃中原,成功的完成了任務,護送元顥進入洛陽為帝。】

【期間過程史書中如此記錄。第一戰是在睢陽,當時魏軍將領丘大千領兵七萬鎮守,並建立了九座營壘用來防禦,但陳慶之只用了一天就攻破了三座,丘大千心生恐懼,再加上元顥怎麼說也是元魏宗室,因此丘大千舉城而降。】

【第二場戰鬥發生在考城,北魏濟陰王元暉業領兵兩萬前來阻擊,被陳慶之全殲。】

【第三場戰鬥是在滎陽,此戰陳慶之對士卒說:敵軍有三十萬人,而我軍只有七千,此刻我們身在敵國,如果不能取勝將死無葬身之地,如今我們只有攻破面前的營壘才能求得生路。】

【史書如此記載,但敵軍估計沒有三十萬那麼多,但絕對比陳慶之本部人多。此戰,陳慶之親自擂鼓,只一通鼓畢,梁軍便登上了城牆。】

【攻下滎陽後不久,爾朱榮的合作伙伴元天穆就親自領兵來攻滎陽,被陳慶之在城下擊破,並順勢攻入虎牢關。】

【虎牢關一破,洛陽便無險可守,陳慶之面前已經是一片坦途。元子攸也顧不上殺爾朱榮了,爾朱榮再跋扈,也是此時元子攸保住帝位的最好後臺。】

【元子攸在大臣的簇擁下倉惶離開洛陽,派人向晉陽的爾朱榮求援。】

【元子攸逃出了洛陽,元顥得以進入洛陽稱帝。】

【進入洛陽後,元天穆準備抄了陳慶之的後路,再次攻陷了大梁和虎牢關,準備困死陳慶之。陳慶之再次率兵反擊,在大梁再一次擊敗了元天穆,收復了虎牢關。】

【史載,陳慶之所部從銍縣出發到洛陽,前後經歷47場作戰,攻破32座城池,所過之處無不擊破。】

漢初。

劉邦羨慕萬分:“如此良將竟不為朕所有,實為憾事。”

漢武帝時期。

劉徹對霍去病和衛青說:“這陳慶之不失為一員良將,可還是不及朕的大將軍和冠軍侯啊!”

霍去病反應很快,馬上說道:“臣恨不能見後人,與之馳騁疆場,共擊匈奴,分個高下。”

衛青則沉穩多了,他對劉徹說:“今匈奴雖敗,然其根尚存。日後我大漢在與匈奴的作戰中,定會為陛下歷練出更多的名將,我們二人又何足道哉。”

劉徹開懷大笑:“大將軍謙虛了,不過朕等著大將軍的名將。”

東漢末年。

劉備欽佩羨慕之餘又有些憤怒:“如此名將,竟不委以重任,只以七千人輕棄之,這蕭衍雖是開國之君,也無甚膽略,如同孫權小二一般,小家子氣。”

諸葛亮看出劉備的羨慕了,劉備一生飄零,對人才那是極為看重,看到蕭衍的操作難免有些憤懣不平:“主公不必生氣,有幸得天意示警,雲長不失,又得知了如此多的國家柱石,主公豈不比那蕭衍更得天命?”

黃權連忙在一旁說:“軍師言重了,權等豈敢當的起如此評價。”

劉備回過神來,連忙抓起黃權的手,對傅肜等人說道:“軍師說的無錯,諸位皆是國家棟梁,有諸位相助,是大漢之幸,是我劉備之幸啊!”

一時間宴會上其樂融融,賓主盡歡。

唐朝、五代、宋朝各個朝代的君主,不論是割據政權,還是大一統王朝,主君莫不希望自己也能有如此良將相助。

【可陳慶之就像一朵煙花,爆發的時候有多絢爛,散滅的時候就有多迅速。元顥進入洛陽後,認為大局已定,為了脫離南梁的掌控,開始疏遠陳慶之,並且整日裡醉生夢死,只知道享樂。】

【爾朱榮得知南梁發兵後,接到元子攸就在準備組織力量反擊。陳慶之孤掌難鳴,再加上元顥這個豬隊友在拖後腿,終是寡不敵眾,在與爾朱榮的決戰中被徹底擊敗。】

【陳慶之率領殘部撤回南梁,半路中遇到山洪,全軍覆沒,只剩下陳慶之孤身一人,他化妝為和尚,狼狽逃回南梁。回到南方後,蕭衍對陳慶之大加讚賞,多有加封。此次事件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陳慶之北伐,當時北方的人因為陳慶之愛穿白袍,有童謠就唱道: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陳慶之都只能狼狽逃走,那洛陽城中的元顥自然沒什麼好下場,逃亡途中被砍下首級,傳首洛陽。】

【元子攸又一次在爾朱榮的幫助下坐穩了帝位,可是他並沒有因此放下了對爾朱榮的殺心,反而更堅定了誅殺爾朱榮的信念。】

【此時的爾朱榮呢,他知道元子攸想殺他嗎?我估計他是知道的,但作為自己一手扶持上來的皇帝,爾朱榮根本看不起元子攸,打心眼裡就沒認為元子攸能成事,這也為他後來的死埋下了伏筆。】

【爾朱榮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四方出擊,基本平定了整個北方。可隨之而來的就是他和元子攸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當時北魏的朝政已經完全控制在爾朱榮手中,由爾朱榮在大本營晉陽遙控指揮朝廷。元子攸的左右大臣、內侍,全都是爾朱榮的眼線。就連元子攸的皇后都是爾朱榮的女兒,她常說:元子攸本就是爾朱榮所立的,沒有搶了他的皇位已經很好了,我放肆一點又有什麼關係?】

【爾朱榮認為在這樣的監控下,元子攸翻不出什麼大浪來。隨著北魏內部的平靜,爾朱榮準備入朝,想要更進一步,為篡位做準備。】

【公元530年九月,元子攸終於做好了所有的準備。他謊稱爾朱皇后誕下了皇子,然後派遣使者前往報告爾朱榮。】

【使者聲稱皇后剛剛生下了太子,皇宮內的百官也紛紛來到爾朱榮府上報喜,爾朱榮遂毫不起疑。】

【爾朱榮帶著親信元天穆進宮,準備看望自己的女兒和外孫。見到元子攸時,爾朱榮還沒開口賀喜,就見左右有人手持兵刃向他奔來。爾朱榮一驚,他也是久經戰陣了,馬上跑向元子攸準備挾持皇帝自保。誰知道元子攸早就準備了一把刀,見爾朱榮過來,一刀直接刺入爾朱榮腹內,一代梟雄就此斃命。其餘眾人一擁而上,將爾朱榮帶來的跟盡數殺死,其中還有爾朱榮的兒子。】

【元子攸斬殺爾朱榮後,迅速登上城樓,宣佈大赦天下,並對爾朱榮的手下所有人一概不究,可以說和王允是完全反著來。】

【而城內的爾朱氏黨羽此時已經驚慌失措,此時掌握權力的是爾朱世隆,他經過權衡再三之後,決定還是先逃出洛陽再觀察朝廷的動向。】

【爾朱世隆本打算逃回幷州老家,可手下司馬子如勸說他反攻洛陽,此時一旦逃走,人心離散,爾朱氏的天下必然崩塌。】

【爾朱世隆覺得有道理,於是回身向洛陽進攻,事情發展很順利,一戰便擊破了北中城。元子攸傻眼了,這事情發展不對啊,連忙再次向爾朱世隆發出慰問。可這正讓爾朱世隆看出了朝廷的心虛,他果斷斬殺了朝廷的使節,以示決裂之心。】

【爾朱世隆殺到了洛陽城下,元子攸無奈,只好親自撫慰爾朱世隆,對他說道:“爾朱榮是篡位被殺,他已經伏法了,諸位只要繼續為國效力,官位依然不變。”可元子攸手中沒有力量,只靠嘴還是無法退敵的。】

【元子攸無奈,耗盡城內財物,這才勉強擊退爾朱世隆,可更遠的地方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兆又向洛陽殺來。】

【爾朱兆擁立太原的北魏宗室元曄為新皇帝,直接無視了元子攸。爾朱榮死後,爾朱氏大權被爾朱兆掌控,爾朱兆輕鬆擊破洛陽,再度兵臨皇宮。】

【元子攸在逃跑中被爾朱兆生擒,爾朱兆深恨爾朱榮之死,將其帶往晉陽,並在那裡的佛寺中結束了元子攸的生命,將他勒死了。】

【在殺了元子攸後,爾朱兆不允許任何人給他下葬,元魏宗室多次請求讓元子攸入土,都被駁回。】

【事實證明歷史不是簡單的輪迴,元子攸已經無力迴天,哪怕他完成了對權臣的反殺,可他還是擋不住歷史的洪流滾滾而來,最終殞命佛寺。】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四合院:一心搞科技,卻要我修仙 重生,我在美利堅當大佬 抗戰:我鐵血少帥,震驚晉西北 大秦:天生反骨,嬴政直接破防了 秦始皇:駕崩後,朕為大秦找外掛 幾年離索,錦書難託 文武雙全朱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