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62章 陛下何故造反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漢武帝時期。

劉徹勃然大怒:“這些奸賊甚為狂悖!天子威嚴蕩然無存,於其篡位又有何助。”

正是在漢武帝劉徹的推動下,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成為了主流,天子承天受命的思想開始深入人心,而天子上應天象更加強了皇帝的神聖價值,有助於穩定人心,且加強了皇權的威嚴。而天子造反的言論一出,大大削弱了剛剛形成的天子的神聖價值,劉徹如何不怒。

“令繡衣使者收集朝野和民間流言,速速報於朕知曉。”劉徹下令密探出動。

衛青上前勸慰道:“陛下不必動怒,此異族之人不通人倫,豈能類同我大漢天子,且其國偏居一隅,未成一統,必不至傷陛下之聖明。”

劉徹冷笑一聲:“若人人都像大將軍一樣想就好了,朕倒要看看有哪些跳出來找死。”

東漢末年。

曹操哈哈大笑:“天子造反,這後人越來越有意思了,孤此生能見此言,上天待我不薄啊,哈哈哈!”

又對曹丕說:“你看到了吧,天子沒有權力就只能落到這個下場,你要好好思考,司馬懿雖死,可其它士族還在呢,莫要讓我曹家子孫落得如此下場。”

曹丕馬上回答:“兒臣謹記。”

明朝洪武年間。

朱元璋十分嚴肅的說:“看到了吧標兒,這些個奸賊,只要有一點權力,就想要更多,甚至要欺壓皇帝。咱要廢黜中書省,就是為了防止我大明後世之君被權臣如此欺辱。”

朱標則默然一陣,然後反駁道:“父皇勤政愛民,古來罕見,處理政務更是舉重若輕。兒臣雖不才,但也自信有能力處理朝政,可待兒臣之後,我大明後繼之君並未經歷過開國時的辛苦,如無宰相輔政,恐會有懶政之君,到那時自然大權旁落。兒臣斗膽進言,唯請父皇思之。”

朱元璋有些欣慰於太子敢於言事,對朱標說道:“咱自幼家貧,無從讀書識字,自從發跡之後,咱一日不停的在學習讀書。皇子的教育更是咱請了全天下的才子前來教導,這般學習,就是朽木都能成才,更何況是皇子。咱一開始不識字都能當皇帝,後世之君定然能明白咱的用意的。”

朱標還想說什麼,朱元璋伸手攔了一下:“咱也是有感而發,還沒想好要不要廢黜中書,再等等吧。”

朱標只好作罷。

【高歡由於之前跟元修之間搞的很僵硬,導致元修西逃關中。因此元善見剛剛繼位,便將都城遷到了北方重鎮鄴城。至此北魏正式分裂為東西兩國,東魏由高歡把持朝政,以元善見為帝;西魏由宇文泰把持朝政,以元修為帝。】

【對於元修的西逃,高歡感到非常的恥辱,他認為自己身為臣子卻驅逐了主君,這種行為非常不合君臣之禮。因此遷都鄴城後,高歡對新皇帝元善見非常之恭敬。】

【每次高歡陪著元善見參加宴會,高歡就親自跪在地上給元善見祝壽。元善見乘車外出時,高歡也會手捧香爐步行跟在後面。高歡的部下看到高歡的作為,也對元善見十分客氣。】

【可雖然高歡對元善見十分恭敬,但該拿到手裡的權力可一點沒少,他還在一步一步加強自己的權威,說到底他做這些也是為了自身的名聲,並非真是想當魏國的忠臣。高歡終究還是要做曹操的,篡位這種時期還是要做的,他需要把路給兒子鋪平。】

東漢末年。

曹操有些無奈:“難道古往今來的權臣都要做第二個曹操,且不說孤之前尚有霍光王莽,難道孤之後便無權臣了?”

曹丕不能對,只得低頭不言。

【而元善見也非常清楚這一點,高歡對他的所作所為,他心知肚明,傀儡生涯,讓元善見十分了解人情世故,也懂得了作為一名傀儡應該怎麼做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公元538年,元善見主動提出想要立高歡的二女兒為皇后,對此高歡是多次推辭,但元善見堅持己見。次年五月,元善見得償所願,迎立了高歡的二女兒為皇后。】

【在迎立了元善見後,高歡的重心一直放在西魏那邊,他一直想要攻滅宇文泰,成功恢復北魏時期的國家領土。可老天彷彿就愛和人開玩笑,就像曹操遇到了劉備和孫權,高歡也正好遇到了自己對手宇文泰,上天好像就喜歡看英雄對英雄。】

【終高歡一生,他對西魏發動了數次進攻,有勝有敗,雖然東魏的綜合實力勝過了西魏,但高歡還是沒能取得太大的戰果。】

【公元547年,一代梟雄高歡去世,其長子高澄承襲其父職位,繼續把持東魏朝政。】

【起初,高澄和元善見的關係還算不錯。高澄還在當世子的時候,迎娶了元善見的妹妹元仲華為妻,元仲華還為高澄生下了兒子高孝琬。元善見還親自到高澄的府邸祝賀,並送給高澄大筆禮物。】

【當時間走到公元549年時,一切都不同了。高澄已經全面接手了其父高歡的部下,平定了高歡老部下侯景的叛亂,內部已經穩定。】

【高澄還在平叛的時候,趁機攻下了不少南梁的城池。元善見無奈,只好封高澄為相國、齊王,給高澄發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篡位三件套。】

【高澄走到這一步,接下來篡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高澄在繼位之初,還有些收斂,但日子久了,對元善見就多有欺辱。】

【一次高澄和元善見一起喝酒宴飲,以往高歡對元善見是很恭敬的。但高澄可不一樣,他隨意的舉起酒杯,對著元善見說:“臣高澄請陛下喝一杯。”】

【元善見畢竟的皇帝,見到高澄如此輕慢自己,十分氣憤,說道:“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生為!”】

【元善見的意思是:自古沒有不滅亡的國家,朕又有什麼辦法呢!充分顯露了一個傀儡皇帝的無奈之情。】

【不知道這句話觸動了高澄哪個敏感地點,高澄瞬間暴怒,當即生氣的說:“朕,朕,狗腳朕!”,並命自己的親信崔季舒上前打了元善見三拳,之後高澄帶著人揚長而去,把元善見留在了原地。】

【第二天,高澄象徵性的讓崔季舒向元善見道了個歉,然後高澄自己又重重賞賜了崔季舒。一國之君,受辱如此,怎麼不讓人悲憤。】

【元善見受此等大辱,自然對高澄更加憤恨。因此他秘密召集一群忠臣,苦思冥想之下,想出了一條誅殺高澄的“妙計”——挖地道。】

【元善見準備一鼓作氣挖一條長長的地道,從皇宮直接通向高澄的府邸,然後帶人突然殺出,將高澄誅殺。】

【可挖地道這麼大的工程,想要保密是很困難的,更別說皇宮內外都是高澄的眼線,地道剛剛挖到了千秋門,就被守門計程車兵發現了端倪,迅速報告給了高澄。】

【高澄馬上率領大隊人馬進宮,抓捕了皇帝元善見身邊的近臣,然後憤怒的詢問元善見:“陛下何故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負陛下邪!此必左右妃嬪輩所為。”】

【高澄:“我們父子兩代人為國家忠心耿耿,有什麼地方對不起陛下呢?這一定是你身邊的侍衛和嬪妃慫恿你這麼幹的!”說完便指使手下準備捕殺胡夫人和李嬪。】

【元善見心知此事無法善了,他也破罐子破摔了,正色道:“自古以來,只聽說臣子反叛君王,沒聽說君王反叛臣子。齊王自己要謀反,又何必指責我呢!我殺了齊王,社稷就會安定!不殺,國家就會滅亡。我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更何況是嬪妃的性命!想要弒君叛逆,什麼時候下手就看齊王的時間了。”】

【元善見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在他的厲聲斥責下,高澄不敢繼續對元善見做什麼了。於是高澄對著元善見跪地磕頭請罪,隨後二人徹夜飲酒,直到夜深了高澄方才出宮。】

【可高澄雖然叩頭請罪,但並沒有放鬆對元善見的猜忌。三天後,高澄將元善見幽禁在含章堂,並將幫助元善見行刺的荀濟、元瑾等人全部丟進大鐵鍋裡烹殺。】

【在那之後,就在高澄隨時都要篡位的關鍵時刻,高澄突然遇刺,被廚師蘭京刺殺。高澄的突然暴斃,令元善見喜出望外,但他還沒有什麼奪權的行動時,高澄的弟弟高洋站了出來,打消了元善見的念頭。】

【公元550年,高洋逼迫元善見禪位,建立齊國,史稱北齊。一年後,元善見被高洋毒殺,他的三個兒子也相繼被害。】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元善見,只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陛下何故造反”的名場面,然後就黯然退場了。】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歷史評論員:開局給秦始皇頒獎 北宋濟王之大宋帝國 蠻族簡史那些事兒 為歷史遺恨奏響復仇之歌 混在民國當探長 吾父朱高煦 重生古代苟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