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184章 宋真宗趙恆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在一系列驚險的博弈後,趙光義這個原本透明的皇三子趙恆,就此登上了皇位,成為了北宋第三位皇帝,也是北宋諸帝中,除了宋徽宗之外最受詬病的帝王。】

【新皇登基的第一年,是不得更改前任皇帝的年號的,這代表著對先皇的尊重。因此直到次年,趙恆才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個年號,鹹平。】

【鹹平乃是太平之意,跟他爹宋太宗的太平興國年號類似,趙恆同樣希望天下太平無事,但他卻不敢奢望能興國。】

【這倒也不能怪他沒志氣,因為趙恆接手的帝國,外強中乾。北面的遼國和西面的西夏對中原一直虎視眈眈,邊境戰亂不斷,國內還不時爆發一些農民起義。志大才疏的趙光義,交給兒子的只是一個爛攤子罷了。】

【下百姓苦亂戰久矣,五代十國的互相征伐,整個中華大地上都是十室九空。好不容易趙匡胤建立北宋,又是南征北討,從未停歇。】

【等到趙光義時代,更是打完北漢打契丹,碰的滿頭是包還要硬著頭皮發動雍熙北伐,卻渾然不顧自己的水平如何,結果贏得了一個驢車戰神的稱號。】

【到了趙恆時期,他沒有父親和大伯的那樣的威望,因此並未主動引起戰爭,而是安心發展內政。】

【趙恆一面鼓勵農民生產,一面又積極給百姓免稅減輕他們的負擔。】

【在為百姓減除稅負的同時,趙恆也沒忘記幫老百姓開源,他極為重視農業生產,引進了原產自越南的占城稻,使得土地畝產數從唐代的2石提升到了3石,墾田數更是從太宗至道三年的億畝增加到億畝,突破唐代最高值5億畝。】

【趙恆不僅拉攏百姓民心,官僚集團也不能落下。不但三天兩頭請官員吃飯,他還不斷增加官員的福利,官吏們的工資水漲船高,接著是帶薪年休假全面推廣。】

【拉攏了官員後,趙恆又獨創性的將糊名制和謄錄制引入了科舉考試。】

【科舉制度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現在所津津樂道的古代選才制度,透過科舉選拔官吏,即便也有些許弊端,但可以讓國家官員擺脫世家大族的掣肘,更加強了中央集權。】

【但在科舉制度建立的初期,對於世家大族的影響還遠遠遠不夠。因為古代百姓的窮困,知識是一種很奢侈的東西,並不是誰能讀的起書的,所以參加科舉的大部分也都是那些世家大族之人。】

【更重要的是,隋唐之時的科舉是不糊名的,考官能清楚的看到考生的名字,那錄用誰不錄用誰,也就很好操作了。】

【古人其實也並非不清楚糊名的好處,但總有各種各樣的阻礙,使得糊名制度難以施行。早在武則天時期,糊名制度就已經出現了,但終究還是沒能成為一種常例。】

【而在北宋,由於經歷過五代十國的戰亂,世家大族的勢力被大大削弱。可以說自黃巢起義之後,各地的軍閥亂戰,從物理上消滅了自漢朝以來形成計程車族門閥。比如在唐朝可以說的上舉足輕重的五姓七望,在北宋的影響力就已經大不如前。】

【早在宋太宗時期,就有官員提出要在科舉考試中進行糊名,可以有效的防止舞弊和結黨營私。趙光義深以為然,但因為當時他的重心還是在戰場之上,因此並未落實下去。】

【最終直到宋真宗趙恆繼位後,糊名制度才真正的成為科舉制的規定,並流傳後世,深刻影響了後世的中國。】

【而緊隨糊名制之後,趙恆又推出了第二項更狠的制度:謄錄制。顧名思義,這個制度就是每個考生的卷子,都由謄錄院專人抄寫一遍後再送到考官處批改,使得從筆跡分辨考生也成為了不可能。】

【至此以後,科舉考試才真正的成為了寒門學子實現階級升遷之路,北宋也因此文風大漲,並由此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能臣。】

【看起來趙恆做的還不錯,他透過一系列舉措成功證明了自己,他也是躊躇滿志,意圖再次開創一個盛世。歷史如果真的這樣發展下去,搞不好宋真宗真的可能會成為一個能與文景兩帝並稱的名君。】

【但之後發生的一切,徹底打碎的趙恆的美夢,也向世人展現了這個皇帝的懦弱無能。由此之後趙恆一改之前的執政風格,在接連不斷地祥瑞中,他也徹底的將自己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唐朝貞觀年間。

李世民十分羨慕,在他看來如果自己能夠不受世家掣肘,什麼突厥、高句麗、吐谷渾全都不堪一擊。

“糊名,謄錄……”李世民不斷咀嚼著這兩個辦法,越想越覺得這就是借科舉瓦解世家影響力的良策。

多年君臣,李世民想的是什麼,長孫無忌再清楚不過了。可他更清楚,科舉糊名和謄錄,對於眼下的唐朝來說只是一個雞肋。

畢竟,全天下的讀書人,世家出身的還是佔大多數,此策一出,不僅不能起到遏制世族的作用,反而會打草驚蛇,讓他們知道朝廷想要對付他們。

看著出神的李世民,長孫無忌小聲叫道:“陛下?陛下!”

李世民緩過神來,看到長孫無忌的眼色,又看看下面面色陰晴不定的某些人,也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太合適。畢竟,他李世民的麾下,也不乏出身名門望族之人。

李世民長嘆一聲:“後世之法,不合今日之世,可惜!可惜!”

要讓李世民直接對外放出訊號,不啟用此法,他也不甘心,更拉不下面子。只能長嘆一聲,表示自己並沒有改動科舉之制的想法。

皇帝都委婉的表示了,大臣們自然也都是人精,當下稱頌之聲不絕於耳。

看著下面稱讚的諸臣,李世民心中越發煩悶,原本還不覺著,但現在李世民愈發的討厭這些門閥了。

李世民心中暗下決定,此時不行,那便再等十年、二十年。李世民又看向兒子李承乾,總要在太子繼位前,由自己推動的。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歷史評論員:開局給秦始皇頒獎 北宋濟王之大宋帝國 蠻族簡史那些事兒 為歷史遺恨奏響復仇之歌 混在民國當探長 吾父朱高煦 重生古代苟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