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三十六章 守衛型別研究計劃(二)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前三類飛龍、地龍......

盾龍......還是叫械龍種好了。

研究防禦相關特化標籤的,就叫鎧龍種或盾龍。

研究攻擊相關特化標籤的,就叫刃龍種。

如果真的需要特化出一個專門生產素材的恐龍演化支,那麼就叫器龍種。

或者,專門研究出一個能夠利用各種素材的演化支。

鎧龍和刃龍特化的附屬物,如果它們蛻殼蛻皮或戰死,就把這些素材拿來用。

儘管地行覺得依賴外物有風險,但是,利用外物的相關標籤,如果有的話,整合一個出來也不錯。

之後,地行還有幾個想要研究的方向。

飛行相關有了、地面相關也有了,海陸空就差海了。

就算地行自身並不打算長期生活在海洋裡,但是如果遇到什麼狀況,自己需要在海里戰鬥或暫時避難之類,也需要用到。

而水域環境相關的種族可太多了。

節肢類就不用說了,儘管已經退出了霸主行列,但依然在海陸空都佔有生態位。

然後是各種古鳥和今鳥類,無論是(非鳥)恐龍還是鳥類還是爬行類,都有大量嘗試下水的桉例,比如棘斯拉,著名漁夫。

而古鳥今鳥裡,有企鵝這類高度水環境依賴還存活至今的特化種群,也有黃昏鳥這類早期探索者。

不過,比起恐龍,還是爬行類這個由蜥形綱除(非鳥)恐龍和鳥類之外的種群整合出來的分類的出名種類更多。

蜥形綱只按現存生物來分,就是爬行類、鳥類,細化的話,可以把爬行類繼續分解。

而按照古生物分類的習慣,蜥形綱這群古生物,可以分出主龍和鱗龍,準確地說,是主龍形態類,現存只有鱷魚和作為鳥類。

現存爬行類的成員,喙頭、龜鱉、引蜥、蜥蜴、蛇、鱷。

鱗龍則包括現存爬行類裡,除卻鱷類之外的所有成員。

至於龜鱉,因為早期缺少化石過渡,這群傢伙一直不太好分,古生物分類也頗為曲折。

有些人把它放在鱗龍里,有些人一開始甚至有群人把它分為哺乳動物的姐妹群。

後來,化石逐漸明朗,可以確定是主龍形態類,但不確定是不是主龍形類。

簡單說,主龍形態類包括主龍形類。

不討論種系發生學,只討論外觀形態上的概念,就好比“類人生物”和“人類”,主龍形態類等價於類人生物,主龍形類等價於人類。

直至地行來到這個世界之前,龜鱉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種被歸為“泛龜類”,以龜鱉為代表,包括蛇頸龍等,屬於這一支,與鱗龍、主龍同輩,屬於鱗龍和主龍的姐妹群。

一種是分到主龍形態類,和主龍形類當姐妹群。

當然,至今還有一些人認為應該分在鱗龍類下面的說法,這個支持者就比較少了。

說起來,自己應該找找形態類似烏龜的化石,無論是正南龜還是半甲齒龜、始喙龜、原顎龜還是其它龜,都有一定的挖掘能力來著。

甲龍之所以一開始老被認為是穴居挖洞的,也似乎和龜類演化降低重心、適合挖掘的特徵有關。

至於那一群名字帶龜的,它們誰才是真的烏龜祖先,地行不知道,但是他知道,龜哥大都往防禦方向特化。

當然,攻擊方向的特化也是有的。

咬合相關的特化。

地行準備弄的第四類,暫定為海龍種。

所有種類都以水域相關的標籤為主要核心。

下屬分支,第一支主要研究咬合攻擊,以鱷類和各種海爬為主要參考方向,獲取它們的相關標籤,然後進行奇幻方向的演化。

鱷類的咬合力的確很強,但是,也有很大的缺陷。

他需要咬合力,但這些缺陷需要解決。

第二支,則以完全的水下活動生物為參考物件,主打游泳速度相關的敏捷,兼顧咬合和其他攻擊方式。

就像飛龍種裡,地行也考慮了讓飛龍里哪一個分支發展飛行速度相關的問題一樣,這裡也要考慮速度,無論是追擊還是逃跑或者遷徙都得用上。

第三支,則考慮真正意義上的兩棲甚至三棲,各種海爬雖然生活在海里,但實際上還是呼吸空氣,只能說是“潛水”。

只不過,前面也說過,因為資源有限的關係,通用往往和特化有衝突。

總是說全方位強化全方位強化,但資源是有限的,要全方位都強化,就需要各個方向都花費資源,儘管存在整體效應——整體的提升會降低單向提升的難度,也可以用“觸類旁通”這個詞來類比。

只突破一個方向,就會越走越難,繼續往前就需要更多的資源,效率越低。

或者可以比作就好比竹竿和金字塔。

竹竿堆起來的金字塔,需要的資源多,但是一定程度的堆量可以替代堆質。

一根竹竿,五厘米十厘米沒問題,五米十米問題也不大,但是五百米五千米高呢,材質撐不撐得住?

金字塔的話,可以同個各種結構性強度來替代材質本身的強度。

前中期當然是竹竿能夠到達的高度高,但是後期,和金字塔就沒得比了。

這個類比應該比較簡單易懂。

只是,儘管存在這種效應,但也是有限的,而且自重本身也是一個大問題,不然他也不會專門搞個山龍種來研究結構支撐的相關問題。

地行決定搞兩個兩棲,一個是水地兩棲,一個是水空兩棲。

水地兩棲主打身體,研究什麼樣的身體結構同時適合陸地和水域。

不過,前世的兩棲動物,本身就是一個過渡類群,往往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現如今最成功的兩棲動物,就是各種蛙類。

不過,他有一個想法。

就像前面提到的,兩棲兩棲,為什麼叫兩棲,最主要的就是呼吸器官,或者說......

能量轉化相關的器官。

如果,不需要氧氣呢?

不說利用其他的物質,無氧運動或許就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

無論氧氣濃度夠不夠,都可以轉化出身體能夠利用的能量。

也就是說,這一支,除卻身體流線方面的流體適應結構之外,還有研究呼吸和能量利用方式的任務。

水空兩棲作為第四支,身體同樣是重要因素,但結構上他考慮的方向是翅膀和尾巴。

翅膀主要是用來飛的,尾巴在飛行過程中的作用相對較小。

但在水下,尾巴的作用和前肢相比,有時候要更重要。

他需要這方面的相關嘗試。

可參考的,不是太多,各種鑽水捕魚的海鳥,還有能夠從海里躍起,在離水面最高四五米飛行幾百米的飛魚之類的。

並且,就和前面的第三支一樣,他也要考慮能量產生和利用的方式。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有接近二十倍的效率比。

不過......無氧呼吸也有各種各樣的,有乳酸,也有酒精,比如酵母菌,無氧反應可以產生酒精這種燃料,如果需要噴火吐息的話,這種副產物沒準能夠用得上。

在奇幻的世界,能量這一塊,沒準還有其他可以考慮的素材。

當然,第五支,直接一個“海陸空三棲”的三通用型號,當然也是需要的,畢竟最終還是要走的,只不過難度一看就很大。

如果實在做不到一體化澆鑄,那就分開用零件組合吧。

至於起名方面。

第一支咬合特化,不是很好起,直接用鱷魚的鱷指代,鱷龍種沒問題,但他更傾向要帶口、齒、吃相關意象的詞語,什麼噬龍種、顎龍種都行,前者聽上去有種專門吃龍吃恐龍的感覺,還是顎龍種吧,簡單明確。

第二支的水生游泳特化,叫簡單明瞭用魚龍種也可以,想要看上去兇勐一點,也可以帶上鯊魚的意象,叫鯊龍種。

第三支的水陸兩棲特化,或者說是能量與流體適應特化,同時涉及水陸的單字詞,大都是什麼泥、沼、灘之類的。

說到無氧反應和酒精燃料的時候,也能聯想到沼氣這種東西,要不就叫沼龍種好了。

第四支的水空兩棲特化,沒有太好的單字詞可以用,難不成要叫“雨龍種”?

涉及到水空兩方面的,大概就是各種氣象相關的字眼了。

而且,說起來,關於龍沒有翅膀怎麼飛的討論。

要麼速度能夠非常快,就像火箭一樣,要麼體重輕盈。

體重怎麼能夠輕盈地起來?

可以用齊柏林飛艇和熱氣球作為類比物件。

體內充斥著各種比空氣還輕的氣體。

有一種腦洞就是“大氣生物”。

有一種腦洞身體材質極強,還有能夠抽離體內氣體的手段和足夠緊密的氣密性,能夠讓自己身體內部直接抽成真空,在不被大氣壓壓碎的同時浮起來。

同時加上各種升力手段。

運動升力當然不用說,在奇幻世界......

什麼魔法啊,風元素啊,火元素啊都可以考慮一下。

但地行不需要做到這種程度,他會直接來個翅膀,現在還不知道能不能弄到額外肢體在背上搞對翅膀,但是翼手起碼有可行性。

名字暫且放下好了。

第五支水陸空三棲特化,也一樣,沒有好的名字可以用。

除此之外,他還有好幾類方向。

第五類,比如囊括各種社會性動物作為演化方向,包括獅子、狼,人類和蟻群蜂群等等,專門研究群體類標籤的王龍種。

單打獨鬥終究是不可行的,能利用就利用。

第六類,還有以軟體動物為演化方向,主要研究肌肉結構和恢復性特化,獲取相關標籤的方向,“軟龍”什麼的不好聽,要不就叫“血龍種”好了,聽到血,往往就能聯想到生命相關的。

還有第七類,以棘皮動物這種天馬行空的生物為演化方向,主打......主打“異類”,各種非常規的、奇奇怪怪的、甚至去掉大腦,恢復成早期神經結構,甚至沒有神經結構的種類,也可以嘗試,總之核心思想就是一個大膽。

至於叫什麼......就叫詭龍種好了。

ps:繼續展開的話,就太多了,就到這裡就行了,以後出現【x龍種】什麼的,也就不細說了。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詭異降臨,我能無限回檔 國象小子 死靈法師能有什麼壞心思 天賦拉滿的我,下次還填非常簡單 網遊之對決巔峰 江湖籃球 我的世界之天譚歷險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