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78章 建設鷹陽城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由於青丘營找出了最合適的連線合儒與鷹陽的山道,這也使得鄭克殷終於能夠接到從合儒甚至圭谷發來的彙報。

是日小雨,鄭克殷便在司長私帳之中拆讀來自蔡漢襄、李茂、張萬祺以及他們轉交的來信,並做些自己的思考,寫下一點筆記。

根據李茂的彙報,開天坊的田地已經基本得到開墾,漢民和殖民司農吏共同合作,指導和幫助番民打理田地。春天的小米全部種下之後,便是開天坊新居民們的農閒期了。

畢竟開天坊的冬小麥還得等到下半年才能播種。而在那前後,大約到農曆六七月,剛剛種下的小米便到了收穫期,李茂按照一直以來的經驗相信,番民必會在那時大感喜悅。

任何第一次耕種的人,在第一次收穫時的心情不難想象。

而在農閒時期,殖民司也會帶領開天坊的漢番眾民參與古狼河的治水工程,按照鄭克殷的思路以及殖民司人員的考察結果修建幾處水庫與開口河壩,爭取在雨季到來之前完成。

到了秋季橡果的收穫期,開天坊亦會組織前往橡樹林去收穫橡果,漢番眾民一起慶祝番人的橡果豐收節,李茂也期待著屆時做出美味的橡子豆腐給番民們開開眼界。

圭谷與合儒的農業產出,與鷹陽城的建設也息息相關。

這是因為現在鷹陽城要修建的工程很多,闢地種田的優先程度較低,基本只要趕在冬小麥播種之前做好準備即可,小米則要到來年年後再趁春播種下。

而鷹陽城九成居民都是越汕部番民,鄭克殷在征服青丘後的強制遷聚使他們斷絕了全民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每日的食物來源便會缺少一大塊。

所以鄭克殷先前就允許一部分最擅長狩獵與打魚之人就在鷹陽城附近漁獵,但所有收穫須由殖民司來分配,番民也不敢說什麼。

然而只有一成番民參與漁獵是無法填上鷹陽城的糧食缺口的,因而鄭克殷要求圭谷、合儒運來餘糧提供支援。

尤其是去年種下的冬小麥馬上在農曆四月進入收穫期;而春播小米也將在農曆六七月進入收穫期。這兩撥收穫必能夠給鷹陽提供豐富的糧食。

由於扶桑的土地資源豐富,相對也易於開墾,戶均種植面積很大,金門和圭谷農村的人均農業產量要比中土故地高出一截;更不用說地中海氣候相對穩定,不會那麼容易出現旱澇災害——這些都是扶桑會被視為世外桃源的其中一個原因——餘糧便總是足夠豐富。

等到鷹陽城番民吃上小米粥、小麥面,他們必會相信生活在明人的治下要比原來好多了。

只是鄭克殷也很清楚長久的狩獵採集生活造成了番人不利於定居農業生活的一部分性格,那便是暴食與懶惰。這兩項問題在原世界線中就令西班牙傳教士大感頭疼。

原本過著狩獵採集生活的加利福尼亞原住民基本是獵來了多少就吃多少,而農業文明到來之後,食物頓時變得比原來豐富得多。

但原住民仍然維持著有多少吃多少的習慣而不加以節制,這便被視勤儉節約為重要美德的傳教士視為性格缺陷。

當然在實際上,包括澳龍人在內的原住民還是有儲存橡果長期食用的習慣的,並不是從來都學不會節儉。

至於懶惰,也同樣與此有關——

塔讀@P,^免費小說網站

原住民需要覓食的時候,便會去勤勞工作,打獵、打魚、打草蜢、採草籽、收穫橡果,這便使得他們的生活節奏隨動植物的生長節奏而變化。

全社出動打草蜢、收橡果的時候,大家便一通忙碌;而有了大量的收穫之後,原住民便可以享受很多天的清閒。

考慮到這兩點的鄭克殷將會嚴格控制糧食的配給,無論是運來的小米、小麥、橡果還是獵來的水產肉食,每人每餐都只能按照殖民司的規定獲得,其中成年男性多一些,老人和小孩少一些。

另一個問題則已經造成了越汕部番民的痛苦——

殖民司要在鷹陽城建的工程太多,山道、城牆、房屋、碼頭諸如此類……儘管他們已經有意控制每人每天的工作量,但每一天都幹同樣的枯燥工作,是番人難以忍受的,總會有一些人嘗試逃跑。

留守在鷹陽城的青丘營士兵們便要負責看管番人並捉回逃跑者,所有被捉到的人都須在公開場所打十下板子。

這個懲罰,是鄭克殷有意控制的,他們要讓番民透過這種生理痛苦學會遵守規則,但不能真的讓他們一連幾天失去勞動能力。

澳龍人是溫順的,見到別人受了懲罰,大多數人即使因苦役而感到難受,也只能咬咬牙堅持下去。

更何況殖民司已經向他們承諾了,這些工程都是會有完成的時候的,幾百一千人一起建設一座小城,按理來說也用不著太多時間。

鄭克殷的預期是一個月修好城牆的土坯,之後則是將切削好的石塊砌在土坯之上,這一環節再用一個月完成。

這項工程總計三百人參與。

山道的開闢則定了半年的工期,最早的三個月時間先砍樹、除草,做成旱道,之後三個月再針對性地給較難行走的斜坡鋪上石階,這樣便已經算是大體完成了。全部鋪上石板的工程則有待明年再繼續。

這項工程又總計有三百人參與。

剩下的兩百人則是負責建設鷹陽城內的建築、碼頭、造船場。後兩者建設完成之後,那一批工人就將直接轉成造船工人,在殖民司船匠的領導下開始製造福船。

被俘遷來到鷹陽的澳龍人不分男女老少,除去個別實在太過低齡之人外,全部參與這些勞役。畢竟番人女性原本就過著肩背手扛的生活,其實同樣有足夠的力氣來做工。

而城內建築,鄭克殷已經規劃了州邸衙門、殖民司邸、大牢、兵營與武庫、鐘樓、鷹陽鄭府等設施,晚些時候必然還要建真武廟、媽祖廟、羽鷹祠堂和書塾,更多的建築,則有待鷹陽城居民自己修建。

為了節省民力,鷹陽鄭府的規模會比合儒鄭府更小,跟圭谷鄭府比則更是小得可憐。

到了農曆七月,後方的小米、小麥都已運來鷹陽,漁獵隊伍的規模會進一步減少,而修築城牆的工程能按期完成的話,便能夠有三四百名空餘勞動力,此時就要開始清理土地、犁地、建溝渠並播種冬小麥;到了農曆八九月左右,鄭克殷也將會允許這部分人去附近的橡樹林收穫橡果。

羽鷹山道預計在農曆十月以前完成,屆時則又將釋放三百名勞工,這部分人也將轉為農民,在已開闢的田地上播種冬小麥。而所有的農民也將在冬日農閒時期裡無雨的日子開始修築農村的村屋給他們自己以後居住使用。

永曆四十六年(西曆一六九二年)這一年結束之前,鷹陽城應當就有模有樣了。

塔讀@P,^免費小說網站

而來到鷹陽的殖民司官吏以及青丘營的鎮守士兵們也都已經開始習慣這裡的管理工作,一切都可以有序地進行下去。

即使鄭克殷長期離開鷹陽,也將無需擔心此地的情況。

這樣一來,鄭克殷便可以花更多精力去關心圭谷傳來的訊息——

周公仁和沈誠分別來信稱,金門已正式下詔,將鎮南監察使馮錫韓調回金門,轉任他職!

那廝可算是灰溜溜地夾著尾巴離開了。與馮錫韓一同離開的,還有過去五年來在圭谷仗勢欺人、欺男霸女的那批囂小之徒。

正如鄭克殷一早所料,金門方面一定會在他離開圭谷期間撤換監察使。

而新任鎮南監察使蔡添,已正式南下赴任,他們特地安排了士氣昂揚、規格不低的司兵隊伍在蔡添到來的那日迎接。

朱振勲則幾乎每天都陪在蔡添身旁,名義上是為了幫助新監察使瞭解圭谷、瞭解殖民司的工作,實際上則是監視蔡添的行程,同時在言語中暗示對方,圭谷是鄭克殷大人所領導的殖民司的地頭,可別想在這裡搞事!

蔡添似乎也很識相,表示自己行伍出身,只是一介粗鄙武人,不諳政事,來到圭谷只是替王上了解南方的發展建設狀況罷了。

接下來,蔡添甚至沒帶來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果真如鵪鶉一樣安靜。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鄭克殷讀到這裡,皺起眉頭。

蔡添這樣的表現,反而是識相過頭了。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回到古代當王爺 鐵血殘唐 大宋不該如此 三國之氣吞天下 東瀛國運 洪武再臨 大明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