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28章 戚宦之爭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ps:這章主要普及一下東漢末年的朝堂局勢,還有為何會出現這種局勢?不喜歡的小夥伴可以跳過。

此時朝堂上形成一種局面,重要位置都被外戚和世家掌控,保皇派大多都為清流,並無實權在手,皇帝想親征,想掌控朝堂只有依靠自小跟隨他們長大的宦官。

世家們控制著地方,在朝堂隔岸觀火,坐看皇帝和外戚鬥個你死我活,誰勝誰敗他們並不在意,只要不損害他們的利益就行,有句話怎麼說來著?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

漢靈帝劉宏剛繼位時候,也不是現在這個昏庸模樣,他也曾幻想著改變局勢,自已掌控大局以後對漢朝進行大改革。

可隨著時間推移,他發現事情並沒有向著他希望的地方發展,世家掌控著朝堂,並不允許他插手,哪怕他發動兩次“黨錮之禍”也沒有改變這種局面。

因為這天下的讀書人就算不全是出自世家,也和世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君不見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弘農楊氏三世四公乎?說一句門生故吏遍天下都不為過。

你把人家都罷免了,活誰幹?再提拔一批?再提拔一批還是世家的人,就問你絕望不?劉宏無奈,只好扶持妻弟何進上位和世家打擂臺,奈何這何進真是爛泥扶不上牆,自身既無才能,還不學無術,鼠目寸光只能看到自已手裡的一點蠅頭小利。

劉宏發現他好不容易扶到大將軍之位寄以厚望的何進,竟然轉身投入世家的懷抱,劉宏氣的吐血,這不是最氣人的,最氣人的是,何進都開始跪舔世家了,世家還不搭理他,因為在世家眼裡,他們是尊崇的、高貴的、無可比擬的身份,你何進一階屠夫而已,什麼身份?什麼檔次?也想進入世家?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已,是不是那塊料。

天龍八部裡有句話怎麼說來著?鍾萬愁捨不得騎的腳踏車被段正淳站起來踩,這世間太多這種事了,諸君好好修行,見怪不怪。

劉宏無奈,失望透頂,心中默唸:阿西吧,那就毀滅吧。直接開始扶持宦官上位對付世家,既然你們不想讓我好,那就大家一起滅亡吧,我到要看看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怎麼會肯定不會出現一個如同後世武曌、黃巢那種人物,把你們世家連根拔起呢?

然後就衍生出了十常侍,十常侍只是一個統稱,他並不是指十個人。

十常侍,指東漢靈帝時期操縱政權的十二個宦官: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這十二人,因為他們都任職過中常侍一職,所以被人們稱為十常侍,這其中又以張讓的權利最大,也最受寵,其次是趙忠,劉宏曾稱說過“張讓是我公,趙忠是我母”這種話,可想而知這兩人的受寵程度。

在繼何進之後,劉宏深感沒有自已的武裝力量是不行的,隨後又提拔了一個唯一可以統兵的宦官——塞碩,讓他成為西園八校尉的上軍校尉,統領西園八軍。

宦官只能依靠皇帝,他們是殘疾之人,在這大漢朝如同無根之萍一般,隨皇家而起落,他們只能依靠皇帝,別無選擇,所以他們才是皇帝最信任的人。

劉宏已經不抱希望改變這個爛慫包大漢朝了,整日安逸享樂,不理朝政,十常侍掌權以後,更是到處搜刮民脂民膏,為了斂財,他們還攛掇劉宏賣官賣爵,劉宏一聽,還有這種好事?那還等什麼?賣!大賣特賣,只要你有錢,三公之位都賣,反正這個朝廷已經爛透了,隨便折騰吧。

劉宏更是連朝會都免了,無奈經不住御史言官的不斷上奏,把一日一朝會改成五日一小朝會,一月一次大朝會。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你猜怎麼著,哎!今天正好是五日一次的小朝會,你說巧不巧。

眾大臣按級別排序好,對著上首的劉宏拜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宏懶洋洋的坐在上首對著旁邊侍立的張讓和趙忠擺擺手,兩人會意,張讓上前一步,手中拂塵一擺,操著公鴨嗓子喊道:“眾卿平身!有本早奏,無本退朝。”

聽聽,劉宏已經懶得和大臣說話了,昨天和後宮的妃子們,新開發了一個小遊戲,還沒來得及試呢,又到了上朝時候,劉宏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趕緊下朝,去後宮玩耍了。

下邊站立的大臣們,眼觀鼻鼻觀心,對於這個擺爛的皇帝,他們都都見怪不怪了,都靜靜的站在那裡不出聲。

如今朝廷分為好幾個派別,以太尉袁蓬(袁紹叔父),司徒揚賜(楊修祖父,楊彪父親)為首的世家派,這個派系是朝廷上勢力最大,人數最多的一派,而且也佔據了朝廷大多要位。

其次是以大將軍何進為首的外戚派,這個派系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在軍方佔有很高的話語權,這批人以何進為首,搖擺在皇帝和世家之間,期望能夠左右逢源,豈不知這才是取死之道。

還有一派是以劉焉、劉虞、劉繇(you)、劉表等為首的保皇派,這些人打著保護皇帝的名號聚集在一起,可惜沒有實權在手,而且也不是鐵板一塊,這中間有一心為大漢的劉虞,有心思不可告人的劉焉、劉表等人,保皇派?保誰?劉宏嗎?大漢姓劉就是了,誰做皇帝不是做,為何不能是我呢?這才是這些人的真實想法。

還有以黃埔嵩、朱儁(jun)、盧植為首的中立派,這些人都在軍中佔有很高的位置,而且為人正直,從不參與黨爭,雖然是世族出身,又和五望七姓不同,他們算中層世族,只一心為公。

最後一派是以蔡邕為首的清流派,這些人多為言官、博士之類的,文化水平不低,政治水平不高,他們是朝廷中的一股清流,敢言別人不敢言之事,他們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可惜都沒有什麼實權,只能過過嘴癮,並不管什麼鳥用。

正在眾人都計劃等退朝的時候,盧植越眾而出。

“陛下!臣有本啟奏。”

漢靈帝睜開閉著的雙眼,往下看了一眼,發現是盧植,這才坐起身來,對盧植這個人,他還是很敬佩的,不像別的世家一樣。

靈帝詢問道:“是盧愛卿吶!你有何事?”

盧植回道:“臣聽聞宗正之子劉璋,近日來在城外莊園廣設粥鋪,救濟災民,如今蜂擁而來的災民越來越多,臣覺得,如此為國為民之舉,當予以獎賞才是。”

漢靈帝皺皺眉頭,宗正?那不是劉焉嗎?劉焉的兒子還有這種情懷?自已咋不信呢?不過如果屬實的話倒是一樁美事啊,不過一提起獎賞劉宏就感覺,心肝脾胃腎哪哪都疼,自已搞點錢容易嗎?動不動就是獎賞,哪裡的錢獎賞?

不過還是硬著頭皮問道:“盧愛卿覺得該如何賞賜?”

盧植望著皇帝說道:“臣覺得該賜以官職,讓他繼續行善舉,以弘揚朝廷仁德之心。”

哦?劉宏眼睛一亮,給個官職就行?不用掏錢?那還不好辦啊,當下就準備答應:“好好好!如此美德當予以獎賞,方能體現出朝廷恩威。那就封劉璋為……”

太尉袁蓬上前一步打斷劉宏的話:“陛下且慢,臣以為不妥。”

一看到這個老傢伙,劉宏就來氣,板著臉問道:“袁愛卿覺得哪裡不妥。”

袁蓬並沒有回答他,而是對盧植說道:“敢問盧大人,此劉璋莫非就是你和蔡大人前段時間所收的弟子?”

盧植正色道:“正是,袁大人有何高見?”

袁蓬冷笑道:“陛下!你也聽到了,此子為盧大人高足,盧大人為弟子請官,很難讓人相信,其中是否有徇私的嫌疑啊!”

劉焉出列對著袁蓬怒懟道:“袁大人,古語有云“舉賢不避親”,今小兒有此善舉,為方便賑災,求一官職不算逾越吧?如果這都算的話,那袁大人去年為侄子求取青州琅琊太守一事算什麼?拉幫結派?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揚賜也出來幫腔:“劉大人這就過了,就事論事而已,現在說的是劉璋一事,希望劉大人不要扯其他的,敢問劉大人?劉璋在城外聚集了多少難民?”

劉焉答道:“上萬人。”

揚賜冷笑一聲:“請劉大人說具體一點,上萬人是多少人?一萬人還是九萬人?還是十幾萬人?”

劉焉答道:“五萬多人。”

這個不能隱瞞的,到時候朝廷必然會派人去查的。

揚賜笑道:“陛下!你也聽到了。臣彈劾宗正之子劉璋,在城外聚眾鬧事,意圖不軌,求陛下治劉璋之罪,劉焉身為其父,盧植、蔡邕身為劉璋之師當同罪論處,聚眾鬧事當處以絞刑。如此大罪,陛下若不處置,只怕天下人有樣學樣。”

其餘人聽的是目瞪口呆,這事咋說,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吧。沒人提自然就沒事,有人提了,沒人替你說話這就是大事,但像揚賜所說的,處以絞刑,這就有點過分了,試問誰家沒有幾千家丁,數萬佃戶?那要是都殺了,估計這天下也沒有世家了,聽聽這些人說的,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置人於死地,果然很世家。

蔡邕出列對著劉宏施了一禮,然後說道:“陛下!臣以為揚司徒所說之事純屬無稽之談,劉璋昨日才接收難民,今日就上報朝廷了,哪來的時間聚眾鬧事?”

說完又對著揚賜和袁蓬等人說道:“劉璋資助難民,沒有找朝廷要一分一厘,而是自已到處借貸,最後更是和徐州糜家合作,才得以讓難民渡過難關,如此為國為民,一心為公,從不徇私之舉,怎麼到諸位大人眼裡就成了聚眾鬧事了?朝廷不表彰就算了,竟然還要治罪,果然!在汙濁的人眼裡,看任何事情都是汙濁的。”

揚賜氣的破口大罵:“蔡邕!你……不為人子!”

蔡邕才不會給他反駁的機會,機關槍模式啟動:“從去年開始,冀州大旱、豫州發洪水、揚州蝗災,我大漢饑民遍地,朝廷近幾年,國庫年年虧空,無力賑災,諸位誰家裡無錢無糧?怎麼不見諸位散盡家財去救濟災民?要不把這數萬災民送給你們,你們去救濟如何?朝廷派人監管。諸位大人覺得這樣提議,可還滿意。”

殿內鴉雀無聲,眾人都看向別處,希望蔡老頭不要把怒火引向自已。

劉宏聽了以後也是眼前一亮,沒想到我宗室也能出此人才?不為私利,為了救濟災民,自掏腰包,還有這種傻子?那必然要全力支援啊,到時候隨便給個官,事情他做,名聲我落,豈不美哉?

劉宏站起身來說道:“擬旨!封劉璋為司隸賑災使,秩比兩千石,管理司隸境內一切賑災事務,朝廷各部要積極配合,此事朕意已定,不用再議,退朝!”

張讓又操著公鴨嗓喊道:“陛下起駕!”

眾大臣躬身施禮:“恭送陛下!”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大秦:從棄嬰到千古一帝 變成Sans創造骷髏公司 只要添主轉得快,女帝都能當奴隸 都市雙穿:開局繫結崑崙鏡 幻世山河 回到大唐當皇帝 我在大唐當儒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