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46章 皇帝召見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等宴席散去後,劉璋也計劃跟著劉焉一起回家,張讓上前攔住他。

“劉大人。陛下有請。”

劉璋看看劉焉,劉焉點頭道:“既然陛下召見,那還不趕緊去?愣著做甚?”

劉璋拱拱手:“孩兒告退。”

劉焉又不放心的叮囑道:“見了陛下要小心說話,不要衝撞了龍威。”

劉璋點點頭:“孩兒謹記!”

劉璋跟著張讓向尚書房行去,路上劉璋問道:“張常侍,可知道陛下相召所為何事?”

張讓的胖臉上擠出一絲微笑:“你不問,雜家也是要說的,應該是關於釀酒之事。”

劉璋愣了一下,釀酒有什麼事?劉宏看上酒水生意了?想搶?那可怎麼辦?疑惑的看著張讓問道:“陛下的意思呢?”

張讓笑呵呵的說道:“劉大人放心,陛下也只是看酒水生意火爆,想分一杯羹罷了,劉大人不可小氣哦。”

看著張讓的幸災樂禍的胖臉,劉璋真想給他一拳,分尼瑪幣!張讓一人就拿了三成半,三派加起來拿了三成,自已就剩下三成半了,還分?再分喝西北風去啊?

劉璋眼神不善的看著他說道:“張常侍不是不知道,宮外還得一大堆人打點,我已經所剩無幾了,就是剩下的也是作為賑災所用,張常侍沒有跟陛下解釋嗎?”

張讓苦口婆心的勸說道:“那你自已去跟陛下解釋吧,我的劉大人,那難民就是個黑窟窿,怎麼可能填的滿?劉大人要為自已考慮才是,得罪了陛下能有你好果子吃?”

劉璋冷笑:“張常侍真是好嘴啊,上下嘴皮子一碰,城外幾十萬難民就得餓肚子,你自然沒有事,城外難民如果聚眾鬧事,我這個司隸賑災使能有好下場?”

張讓眼看劉璋不聽勸,冷哼一聲:“不可理喻!你自已去和陛下解釋吧,看陛下聽不聽你的。”

說完氣呼呼的往前走去,劉璋也一肚子火,以他估計,肯定是張讓在劉宏那裡透露的風聲,要不然劉宏怎麼會知道酒水掙多少錢?張讓不但不替他說好話,還給他使絆子,以前傳謠言就是一次,這次又這樣,你不仁別怪我不義,劉璋也冷哼一聲跟上去。

皇宮的建築範圍極大,佔地頗廣。

東漢的皇宮又被分為南北宮,北宮是東漢時期的皇家宮殿,位於漢魏洛陽故城北隅,是東漢皇權的象徵,東漢政治、經濟、文化的中樞。

秦朝時,洛陽已有北宮。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重建,至八年(公元65年)建成。

北宮既是皇帝登基、處理日常朝政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地方,也是皇室成員接受教育和生活起居之所。北宮內設有專門的學術機構,不僅藏有大量的典策文章,而且網羅了當時最傑出的人才。

北宮的範圍大致為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約1200米,面積約180萬平方米。北宮內設有東宮(一般作為太子住所)、西宮(或稱長秋宮,一般是皇后住所)、長樂宮(或稱永樂宮,太后住所)和太極宮(皇帝寢室)還有未央宮(朝會所在地)等大型宮殿,分別用作皇帝朝宮、帝后寢宮、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居住的宮院,還有朝臣們覲見皇帝或者召開大朝會所用,南宮也有一套皇宮重要人物的住所,平時主要作為各種祭祀大典所用。

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封李通為固始侯,拜大司農。光武帝每征討四方,常令李通居守京師洛陽,鎮撫百姓,修宮室,起學官。當時的南、北宮經過一定規模的維修乃至重建,以妥善安置新政權。

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夏,北宮重建。《後漢書·明帝紀》:“是歲,起北宮及諸官府。”又《後漢書·鍾離意列傳》:“永平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宮。”北宮與南宮相去七里。

漢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冬十月,北宮建成。

北宮建成後,漢明帝由南宮移居北宮;而漢章帝晚年又由北宮移居南宮; 和帝又由南宮移居北宮; 順帝則由北宮移居南宮,復歸北宮,後又徙居南宮; 桓帝由南宮移居北宮,復歸南宮,後又徙居北宮;靈帝由北宮移居南宮,何太后與少帝劉協由南宮移居北宮,反正離的也不遠,想住哪就住哪。

東漢是中國科技史上的重要時期,建築也發生了大的變化,作為當時最高水平的宮殿,表現的最為明顯。由於木結構技術的發展,樑柱構架的穩定性提高,促使原來以土結構為核心的土木混合結構向以木結構為骨幹的土木混合結構轉化。最終捨棄了大夯土臺——墉,而直接在地面上建造宮殿群。

北宮宮院的南面有應門,東面為雲龍門,西面是神虎門。

崇德殿和德陽殿分別是北宮中的東宮和西宮正殿,即崇德殿在東,德陽殿在西,相去五十步;

東宮作為朝殿宮院,以德陽殿為前殿,其後有章德殿等建築。

西宮是帝后寢宮,以崇德殿為前殿,其後也各有一組建築。

而章德殿是北宮中皇帝日常居住和辦公的場所。當皇帝居北宮時,黃門令所掌管的是以章德殿為中心的一個建築群。

皇太后居住的宮院永樂宮,在德陽殿宮院的西北部。

宮院北部有濯龍園和濯龍池,漢明帝馬皇后在園中置有織室,而漢桓帝也曾在濯龍園宮設定祠堂祭祀黃老,故此園也稱濯龍宮。

北宮東北部有禁苑芳林園,園內有天泉池,也稱天淵池。

北宮的東部有東掖庭、永巷署、鉤盾署、尚書檯等官署,西北部有朔平署。

北宮建於漢明帝時期,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被焚燬。曹魏時重建,改稱洛陽宮,一直使用至北魏。

北宮的平面接近長方形,四面築圍牆,面積約平方公里。宮城闢三門,在南門外立闕。宮內有多座建築。其中最高大的是德陽殿,居全宮西側,臺基高二丈,東西近百米,可容萬人。其他建築還有崇德殿、宣明殿、含德殿、章德殿以及芳林園、濯龍園等。北宮與南宮之間有“複道”相通,以備緩急。

北宮有宮城四面環繞,宮城四角築有角樓。宮牆外設多座衛士所居的區廬。宮牆在東、南、北三面各開一門。

南朱雀門:門外立闕。東面是東明門,北面是朔平門。

東漢皇宮的佈局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層次分明:東漢皇宮的整體佈局是分層次的,主要由皇宮宮城、省外宮殿、省中等部分構成。其中,宮城是核心部分,包括皇帝和皇后的居所,以及處理政務的中心,省外宮殿主要用於接待貴賓和辦公事務,省中則是皇帝和皇后的私人居所。

高臺建築。受秦朝影響,東漢熱衷於建造高臺建築,這些建築規模宏大,用於宮室和其他用途,追求靈動、躍騰的空間效果,體現皇室貴族對人與神仙共存的追求。

規整對稱的建築佈局。東漢皇宮的建築佈局整齊有序,主體宮殿坐落在南北中軸線上,中軸線東西兩側各有兩排對稱的宮殿建築,這樣的佈局不僅突出了建築的威嚴,也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的規整和對稱藝術風格。

宿衛體系。東漢皇宮的宿衛體系由皇城城門校尉、北軍中候監領下的北軍五校尉、執金吾、衛尉、光祿勳以及宦官負責,這一體系不僅保障了皇帝和皇宮的安全,也是對前代多重宿衛體系的繼承和發展。

總之一句話,東漢的皇宮就幾點:佔地頗廣、建築高大、防守森嚴,想要偷偷摸摸溜進皇宮是不可能的,就算不被守衛發現,這密密麻麻的宮殿也能把你繞暈了。

劉璋跟在張讓身後,走了半個時辰才到了尚書房外,門外是裝備精良的御林軍在守衛著,張讓進去後,停了一會才出來,然後操著公鴨嗓子喊道。

“宣司隸賑災使劉璋覲見!”

劉璋腦海裡浮現出前世看過的一個小品,小品裡講述的是荊軻刺秦王的故事,裡邊有句臺詞:“宣燕國使者荊軻覲見!”

劉璋走上前去,門口的御林軍攔住他,開始搜查全身,待搜查完畢後才放他進去。

來到尚書房,劉璋大概打量了一眼,尚書房面積不小,這個從外邊就能看出來,裡邊是一排排的木架。有些上邊放著書本,更多的木架上放的是竹簡,房內侍立著幾個宮女和幾個小太監,劉宏正端坐在龍榻上,面前放著一個精美的案桌,上邊擺放著一些奏章,還有一壺美酒,正是劉璋出品的“神仙醉”。

張讓指引著他來到劉宏身前,劉璋拱手施了一禮:“臣劉璋拜見陛下。”

劉宏擺擺手:“劉愛卿不用多禮,說起來朕和你還是堂兄弟呢,一家人不用如此多禮,顯得生分了,來人!賜座!”

兩個小太監搬來了一個凳子,劉璋謝過後坐下,也不敢坐實了,只有半個屁股沾著凳子,心裡還很奇怪,這個時期已經有凳子了?那為何不推廣?是大家坐不慣嗎?

劉宏待劉璋坐下後,看著他笑了笑:“聽說你字季玉?”

劉璋恭敬答道:“回陛下的話,是父親給起的,兩位老師也認可了。”

劉宏點點頭:“那朕就喚你季玉了,季玉!聽說這酒是你釀製出來的?”

劉宏指著桌上的“神仙醉”說道,劉璋抬頭瞄了一眼,然後答道:“回陛下的話,是微臣所釀。”

不等劉宏開口,劉璋趕緊大倒苦水:“不過陛下有所不知的是,這酒釀製繁瑣,雖然賣的頗貴,但產量並不高,而且當初還是多靠父親和兩位老師支援,微臣才能釀出此酒的,雖是親人,可也得聊表心意才是,不能讓別人寒心,微臣已經把紅利分給了他們三成,拋開材料和人工費用,已經所剩無幾,還得救濟城外災民,還請陛下恕罪。”

反正該說的都說了,為了怕幫助自已的親人寒心,他都分給對方紅利,你劉宏算什麼親人?有什麼臉面拿這錢?你要是還要點臉,就別再提這事了。

劉璋顯然高估了劉宏的視財如命之心,劉宏聽後皺皺眉頭,然後對身邊的張讓說道:“讓父!可有此事?”

這顯然是不相信劉璋所說的話,張讓看了劉璋一眼,發現劉璋正臉色不善的看著他,不禁冷哼一聲道:“陛下!據奴婢所知,劉大人所言確有其事,不過這釀酒材料和人工費用,我估摸著不會超過一成吧?劉大人還是要懂得取捨才是,要知道陛下為了給你的門客安排官職,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啊!”

合著是因為這個啊?感情是劉宏賣官賣慣了,覺得把官職白送出去有點吃虧,正好劉璋的酒水生意火爆,想從劉璋這收點利息,劉璋都快被氣笑了,堂堂一國之君,竟然如此奇葩,怪不得這大漢朝要亡了,真是該啊!

劉璋看了張讓一眼,狗東西!一而再再而三的給小爺使絆子,是覺得小爺對你沒辦法?劉璋恭敬的對劉宏施了一禮說道:“陛下!有件事忘了跟您說了。”

劉宏奇怪的問道:“何事?”

劉璋繼續說道:“當初微臣找過張常侍,讓他代微臣把酒水紅利奉上,張常侍沒跟陛下說嗎?”

眼看劉宏臉色不善的看著張讓,張讓更是被劉璋的話驚出一身冷汗,趕緊跪倒在地,大喊冤枉。

劉璋繼續添油加醋:“不會吧?難道被張常侍獨吞了?”

張讓趕緊解釋:“陛下!奴婢冤枉啊,只是最近忙著操辦太后壽宴,奴婢給忙忘了,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劉宏這才臉色好看了點,轉過頭問劉璋:“你交給張讓幾成紅利?”

劉璋看了眼張讓,張讓比劃了兩根手指,劉璋考慮了下,現在還不適合和張讓徹底撕破臉,這貨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要以後經常給自已使絆子,自已也防不住啊。

當下對劉宏說道:“回陛下!微臣當初上交了兩成。”

劉宏繼續問道:“現在此酒每月能銷多少?”

劉璋回道:“如今產量有限,每月所得八十萬兩紋銀左右。”

劉宏一聽喜上眉梢,也算不錯了,每月八十萬,一成就是八萬,自已每月啥都不幹白得十六萬,一年下來就是近兩百萬,要知道大漢朝的農稅加各種人頭稅,一年下來也不過三百萬,主要還是靠茶馬鹽鐵養活朝廷,劉璋一年竟然能貢獻這麼多,已經難能可貴了,劉宏知道把他逼得太急了不好,還是見好就收。

“嗯!不錯,你能有此心思,朕很是欣慰。”

劉璋點頭稱是,劉宏也許是得到自已想要的了,對劉璋客氣了很多,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說道。

“司隸周邊難民不少,可要小心應對,不要讓那群世家之人抓住把柄,到時候朕也難做,你要知曉,你能得到這個位置,朕也是承擔了很大的壓力的。”

劉璋作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樣子,眨巴了兩下眼睛,實在哭不出來,只好悄悄的沾了點口水摸到眼睛上:“微臣必然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一定把司隸難民之事處理好。”

劉宏很是滿意劉璋的態度:“好!不愧是我皇室男兒,好好幹,朕不會虧待你的。”

劉璋偷瞄了一眼系統,此時劉宏的信任度已經達到了(70\/100)兩肋插刀的程度,看來再努努力就能完成任務了,這漢靈帝喜怒無常,還見錢眼開,實在是不好對付。

趁著這個機會,劉璋提出了自已的需求:“陛下!臣還有一事啟奏。”

剛站起來的張讓都被嚇得一哆嗦,小爺,你可別再說了,再說雜家的錢袋子都要空了。

劉宏疑惑的問道:“何事??

劉璋恭敬的回道:“待洛陽周邊難民一事處理完畢,臣希望可以求旨前往各州以朝廷名義賑災,一切所需由微臣一力承擔,微臣想讓各種民眾知道,朝廷並沒有放棄他們。”

劉宏有點不能理解他這腦回路,你說你一個漢室宗親,爹是九卿之一,母族雖然不是大世家,那也是富貴人家,你不好好待在京城享福,跑到各地去受罪?圖啥?

劉宏思慮了一會說道:“倒不是什麼難事,不過你為何要這樣做?可否跟朕說說理由?”

劉璋如同戲精附體一般,趴在地上對劉宏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大禮,痛哭流涕的說道:“臣年少無知,仗著自已是皇室成員,又有父母寵愛,以前老是在城中行欺男霸女之事,自從有一日,臣出城遊玩,看到了一群難民,他們面黃肌瘦、衣布遮體,渴了喝汙水,餓了啃樹皮,臣還親眼所見有兩個父親抱著孩子交換,這是活生生的易子而食啊!從那以後,臣就發誓,此生不求做大官,只求天下難民能吃飽穿暖,臣就安心了。”

劉宏聽的呆愣當場,久久無言,從他登基到開始親政,除權臣、誅貪官,對大漢朝進行了幾次改革,隨後迫於世家壓力,他也曾妥協讓步。可是他始終認為這個天下是安定的,朝廷是強盛的,今天竟然從劉璋口中得知了自已不知道的一面,他真的被震驚到了。

一是沒想到這個天下已經亂到這種程度,可各州郡主官只報喜不報憂,最多的就是撥錢撥糧。

二是被劉璋這種精神感動,天下竟有如此赤子之心之人,不求高官厚祿,不求名留青史,只是因為看不得百姓受苦,就甘願自掏腰包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劉宏是又傷心又開心,傷心的是,他身為一國之君,竟然都不如一介孺子,開心的是,這個人是皇室成員,他是保皇派,更能代替自已行事。

劉宏大步走到劉璋面前,親自把他扶起來,看著眼淚鼻涕一起流的劉璋,劉宏鄭重的說道:“季玉放心,等洛陽事畢,朕一定封你做九州賑災使,讓你代朕救濟天下災民,如你能圓滿完成,朕必然為你封一侯爵之位。”

劉璋擦擦眼淚,激動的說道:“多謝陛下支援,臣不要什麼侯爵之位,臣的願望就是:封侯非我意,但願天下平!”

劉宏哈哈大笑:“好一個“封侯非我意,但願天下平”,季玉真不愧是我皇室男兒,如果朝中官員都能向季玉一樣,何愁天下不強盛呢?”

劉璋也正色說道:“這天下一定會向著陛下所希望的方向發展的。”

劉宏哈哈大笑:“好!借你吉言了!”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為攻略賈府,我只好屢下毒手 自走棋:歷史對奕 我在三國跑龍套 三國:從汜水關起風了 我一個小太監鞭策秦始皇很合理吧 回到古代當太子 逍遙皇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