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81章 從此太平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二月二十三 戌時

他遙望向金水河,慢慢向近處看。只看到那殿宇高聳的玉清宮外,建起的七星臺。原本他聽徐衝提到七星臺,以為是一座相當高的祭臺,卻不料如此低矮。只有七八尺高,總共幾級梯子。看上去就是個臨時搭建的臺子。

“徐兄,這七星臺,怎的造的如此低矮?後面宮觀倒是巍峨莊嚴。”

“嗨,那宮觀是先帝時就建造的,每隔幾年就要增建修補。經年累月,自然莊嚴高大。這門口七星臺只是最近兩日才由東西八作司領命搭建。”

“最近兩日才建起?”

“還不是因為你?”

“因為我?”

“你把那開寶寺下敵巢端了。所以才有這場法事,若不然,恐怕儺師回京,只會在宮裡小小祭祀一下就作罷了。”

“兩日搭建?那也沒有那麼快啊?”

“因為臨著河,所以從運河運來木料最簡單。原本進京城的木料就在這裡水邊牙行交易,有現成木料堆在岸邊。其實早上和尚道士演練時,這臺還在搭建,是我親見。為了不擾排演,那些工匠先搭起天穹般的大帳,再在裡面修造。只見木料運進去,下午才扯掉穹頂巨帳,這臺子已然成型了,只是再修了四周臺階,四面又堆砌了八座柴堆,可稱神速。”

“穹頂巨帳?多大?”

“這臺有多大,那帳篷就有多大。”

“如何支起的這麼快?”

“我看他們工匠只七八個人,搬來一捆繩索交錯相連的竹竿,並不似一般野外軍帳搭建方法,將柱子一根根支起,而是八根長杆按八方放倒,然後八人各執一根,一起豎起,上面連線的繩子竟然經緯相錯輪廓初成,然後又在四周蓋上油氈布幔,搭上穹頂,前後也就一兩個時辰帳篷就搭成了。拆掉時先撤布幔,再一起放倒長杆搬走,只一刻也就完成了。”

“這大帳頗有些巧思啊。”沈括突然有些警覺。

“是啊,我在西軍時,帥帳的長闊更小,高低也更矮,十七八個熟練軍漢也須半日才能搭建妥當,若建造不妥,下雨漏水,擔責的軍士難免就要挨十幾下軍棍。”

沈括有些恍惚,他覺得哪兒不對勁,這個可疑的點一閃而過,馬上就要把握到了。

“你怎的發呆,想些什麼?”徐衝察覺他神態有異。

“我在想,喻景的前輩喻皓,曾經在軍器監做監正。也曾設計弓弩和軍帳。”

“你在想,那個巨帳,可以簡易拆裝,其實是喻皓當年的巧思?”

“小蘋給我的這本書裡,似就有這樣的東西。”

他從懷中取出那本《木經》,就在月光下快翻起來,果然找到了稱作‘觀雪庵’的紙做大帳。按照書中描述:長九丈,闊八丈,高一丈七寸,以輕竹經緯交錯為格立之為廓,油紙糊之覆以氈頂,有三人之工,立時可成,只過於輕弱,不抵強風大雨,不可為軍帳,只可做遠遊小憩用也。邊上附有圖樣。他沒見到今天下午那頂遮擋視線的帳篷,於是拿給徐衝看徐衝臉色立變。

“正是這個東西。若是喻皓的巧思,難不成……豈不是……喻景也會這一手?”

“我想,我們只以為那物巨大,不論橫豎放置,都無法在白天招搖過世,然而若有一個穹頂遮擋,則可以拆散了,神不知鬼不覺抵在下面拼接重灌。”

“你是說,七星臺就是……”

“這七星臺交給誰造?”

“自然是勾當東西八作司的黃門。”

“喻皓喻景都在東西八作司當過差,也許其中就有內應和勾連?”

沈括繼續推測道,那邊徐衝已經起身向遠處觀看,遠處金水河兩岸,人群已經雷動。

流動的河燈裡,大儺師的船正靠要靠岸。他眼神極好,可以看到大儺師身穿五彩法衣,手裡拎著鈴鐺,站立船頭。

“不好,大儺師要上岸了。”他說道。

“儀式完成還需多久?”

“我看到上午排演,還需等待儺師鈴聲漸漸引導煞星歸位,不過也不太長,一刻便完成。”

“走,我們快去。想來那喻景此刻就藏在人群中,正好抓個正著。”

沈括趕緊從望火樓一邊梯子向下爬去,徐衝也緊隨其後。兩人到了東嶽廟外找到馬匹,就貼著城牆和護城河狂奔。如果還有一刻,時間恐怕並不寬裕。

與此同時,就在金水河的河岸邊。

大儺師的船隻終於在繽紛絢爛的河燈映襯下靠岸,如同在盪舟駛過銀河,終於到達了彼岸。

岸邊幾名士兵趕緊抬著一塊跳板上去,搭在船頭,然後屁滾尿流逃走了。所有人都知道,大儺師所扮演的“方向士”身後還跟著無數被鈴聲勾來的邪祟和七十二員煞星,要是沾上那是何等的晦氣?

大儺師也不急著上岸,只在船頭搖鈴,口中唸唸有詞。她還要等待後面船上,她的一眾徒弟們先上岸。然後在船頭開始跳起儺舞開路才能下船,這邊是規矩,是氣派,是儀式。沒有儀式感,神蹟無從體現。

這種驅鬼辟邪,請神附體的舞蹈,據說可追溯至華夏先民,據說舞蹈中的禹步,便是當年大禹請神時踏出的步子。

遠遠的,七星臺上。仙風道骨的張真人正打坐等候。在七星臺邊上八個方位,各有一名護法站立。李承庵道長便在其中,他不似張真人這般有涵養,臉上已然有不忿的神色。

實則,天下法術各有傳承。各派間也有些歧見和芥蒂。道門如此,門外更是不相往來。然而突然間又要和這儺師合流抓鬼,怎能讓人信服?

這場埋祟和鎮煞,並無先例可循,很多儀式和流程都是臨時拼湊和編排,所以還需要提前排演,就是為了要顯得鄭重其事。然而李承庵不知道的是,這正是朝堂上,這幾日政治精算的結果。只有製造三教合流同保大宋的民間觀感,才能最大程度抵消彌勒教讖語的威力。只要今天這場法事宣揚出去,那讖語童謠的威力也就漸漸消弭了。當然還有一件前提,便是讖語不可再驗了。若不然一切也只是打水漂。

這當然也是朝堂上推演攻防的重點。穩妥起見,當然不宜把手上最後這張王牌打出去,因為並不知道彌勒教還有沒有牌。然而官家已然等不及了,沒人能夠如同他一樣,真正體驗到龍椅下的那團火無時不在炙烤的痛快感覺。於是在獲悉開寶塔下彌勒教巢穴被毀後,官家就決定要辦這場大法事,一舉收攏人心。

大儺師見時機差不多了,便搖動鈴鐺緩緩走上跳板。她戴著巨大的面具,還從沒有人見過她長什麼樣,她的神秘性也是這門法術存在的基石。儺儀雖然傳承可至上古“方相氏”,卻一直沒有太強的存在感,只因為缺乏理論難免近於巫術,歸為跳神。然而這一代儺師雖然只是一介女流,卻深諳壯大門派之術。她從未以真面目示人,以不可知增加神秘性,再以神秘加持神性。一時間民間無不追逐信奉。如今便有了與佛道兩門同等護國的地位。

她緩步搖鈴走向七星臺。圍觀的百姓無不唏噓後退,生怕靠太近沾染不吉。人總是害怕看不到的東西,願意相信無形的東西才是最惡毒,最決定人生下限而值得敬畏和膜拜的。

所有圍觀者瞪大眼睛,仔細觀看儺師背後。她的徒弟們都在前排起舞開道,大儺師背後並沒有人。但是兩岸的目光卻都落在她背後,雖然害怕卻又希望看到些什麼,想要看到那無形的邪祟和七十二地煞的樣子。有人注意到了岸邊插著的五色旗子開始微微飄蕩,似乎還真有什麼東西走過,帶動了旗子。

“看,那旗子飄動了。”

有人喊道,其餘人一起歡呼。

“邪祟跟來了,彌勒教的法術破了。”又有人在人群中喊。

“果真破了,那七十二煞都被勾來了。如何能不破?”

為了準備這場終結彌勒教的蓋棺之戰,朝廷也是煞費了苦心,除了不關閉城門讓百姓出城觀看,派出上千兵馬維持現場秩序,耗費國帑讓東西八作司在一天一夜內加急趕出一座七星臺,透過朝野溝通讓佛道兩派一起來摻和這場護國法事。還有一樁就是將開封府的暗探們派到人群中,眼看時機到了,就開始大呼小叫的帶節奏。營造出天下重歸太平的氛圍。

人群果然跟上了節奏,如同親眼見了一般,開始歡呼讚歎。

大儺師走上七星臺,八方的護法點燃篝火。這一過程叫做封壇,意味著七十二煞被困在法臺四周脫身不得。

然後儺師與徒弟們就開始在法臺外,篝火裡開始舞蹈。真人則在臺上揮舞寶劍,並開啟臺中央七彩寶函上蓋子。這一步,意味著彌勒教釋放到世上的七十二煞被趕進了寶函裡。圍觀的人再次歡呼。此刻沒人多想:那帽妖是不是也在其中?

待外面篝火上火焰忽而最旺時。真人將手上一張紙符刺在劍上,片刻後燃起。再將劍插入寶函。只見七彩寶函內騰起火焰。真人將盒蓋蓋上。象徵禍國殃民的七十二煞已經收入寶函裡。他又在這個盒子上用蜂蠟封死縫隙,再貼上幾張符紙。儀式將將告一段落。

那邊沈括與徐衝已然到了人群邊,眼見著七星臺上整個三教護國的儀式落幕,也不見任何異常。他們鑽進人群尋找可疑人,然而除了幾個大聲聒噪,一看就是開封府同行的,並沒有發現其餘行為古怪的人。徐衝已然決定相信沈括,所以他自知的責任重大,他是少數見過喻景的人,雖然只是一個背影。

沈括跟著徐衝,想要擠過人群想要靠近那七星臺。但是被前面把住的禁軍擋住,他們職責所在不讓閒雜人等靠近。他平生第一次企圖用皇城司的牌子唬住對方,讓對方行個方便,然而沒用,那禁軍將他推回人群,半點面子不給。實際上這個牌子除了可以作為進宮的憑證,真的一點屁用沒有。

他便在人群前排觀看那低矮的臺子,實在看不出什麼異樣。那邊徐衝找到個熟識的弟兄,正巧在這裡當班,於是才把沈括引進封鎖線。然而臺上法事正在進行中,四周篝火燒的也忒旺,一時也無法立即去檢視下面名堂。

兩人只能遠遠圍繞那七星臺走。那七星臺的四周,正有幾十人儺舞,這些人都戴著面具根本分辨不清。

眼看時間一點點過去,沈括心中也沒底到底喻景最後發難的地方在不在這裡。繼續在這裡耽誤時間也不是辦法。實際上至此,他也不確定那些跳儺舞的人裡,有沒有混進彌勒教的人。

他只一回頭,就看到東面不遠城頭上,也有不少官兵在觀看,並嘖嘖稱奇,箭樓上巨大床弩,格外引人注目。

他一把抓住徐衝,大聲壓過四周嘈雜聲:“徐節級,我不認識喻景,留在這裡也無助益,不如我們分頭,我去城樓上,你繼續在這裡搜查喻景餘黨。”

“你去城樓上作甚?”

“只當是做最壞時的計議。”

“最壞時計議?”

“對,也許那物用得著。”

沈括也沒工夫解釋,只抬手一指城樓上那座床子弩,然後趕緊擠過兵丁和人群向固子門(西城門)去。留下完全聽不懂他說什麼的徐衝在原地。

七星臺邊上,篝火漸漸熄滅。老道收起寶劍,走向玉清昭應宮,身後有小徒弟雙手捧著寶函緊跟,按照儀式劇本將在那裡封印這寶函中的七十二地煞和當年已經收服的三十六天罡封印在一起,從此大宋就將國泰民安。那邊大儺師也不再搖鈴,帶著她的徒弟們返回船上。也就是說,儺師與真人如同完成交接一般,完成了各自使命,各自返回了。

從這一刻起,人群注意力開始轉移,有的繼續關注神秘的大儺師,有的則關注真人與寶函進大殿,雖然這玉清昭應宮作為皇家宮觀,起大殿並對外人開放,所以如何揭開天書下的那塊神秘石板,如何在《天書》威懾下,將這七十二煞鎮壓在下面的過程,尋常百姓看不到,但是架不住人們靠想象猜測大致情形。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大唐:開局把李世民當親爹 穿越到三國演義的我抑鬱了 百鍊成善 中國古代語言 直播三國,不想當謀士的我贏麻了 開局就被流放,系統獎勵精兵百萬 我刷紅色影片,皇帝都破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