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7章 分憂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第二天,董卓又在溫明園舉行宴會。這次邀請了幾乎所有的朝廷大臣。

酒過數巡,董卓命令停止奏樂,大聲說道:“我有一言,請諸公靜聽!”

百官側耳。

董卓說道:“天子是萬民的主人,不能沒有威儀,沒有威儀則不能奉宗廟社稷。今天下紛擾,盜賊蜂起,西有羌人之禍,東有海盜之患,北有烏丸之擾,南有山越之叛,黃巾餘黨則橫行鄉里,黎民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要改變這種狀況,非明主不能做到。當今天子懦弱,實在難以擔當重任,久則漢室頃危,萬劫不復矣。而陳留王聰明好學,英明神武,所以我意欲與諸公一起奏請天子禪位與陳留王,不知諸公以為如何?”

董卓說完,四周鴉雀無聲。百官臉上都流露出震驚之色。

忽然有一人推案直出,站立在筵席中央,厲聲說道:“董卓!你算什麼東西,豈敢在此胡言亂語!”

眾人一看,那人正是幷州刺史丁原。

董卓大怒,拔劍而起,喝到:“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老匹夫,信不信我砍了你?”

丁原也拔出寶劍,喝到:“來啊!單挑啊!誰怕誰啊?”

這時李儒急忙走出來,攔在兩人中央,說道:“大家都喝醉了啊,喝醉了啊,酒席之上不宜談國事,來日在朝堂之上再議論也不遲。”

百官也紛紛附和。

丁原知道這裡是董卓的地盤,不敢久留,於是收劍入鞘,轉身離去。

百官也紛紛告辭。

宴會不歡而散。

第二天,李儒和董卓正在溫明園議事,丁原派使者前來,說要和董卓在城外單挑。

董卓拍案而起,怒道:“這個老匹夫,老子今天非弄死他不可!”

於是董卓集結軍隊和李儒一起來到城外。丁原早已列軍相候。

丁原指著董卓罵道:“國家不幸,先是閹黨弄權,現在又出了你這個狼心狗肺之徒!”

董卓喝道:“老子打了一輩子仗,為國家出生入死,你這個老匹夫,無尺寸之功,也敢在此放屁?”

“少廢話,敢不敢和吾單挑?”

“來啊!”

兩人同時躍馬出陣。

這次可不是比武,兩人拿的都是真刀真槍。

只見兩人挺槍躍馬,在陣前戰到三十餘合,不分勝負。

丁原終究是年紀大了,體力不支,漸漸地處於下風。

忽見丁原陣中一將躍馬而出,其人頭頂紫金束髮冠,身披百花戰袍,腰繫獅蠻寶帶,手持方天畫戟,大聲喊道:“義父且退,董卓,我來戰你!”

丁原回陣,那人策馬飛奔向董卓。

董卓喝到:“今天是我和丁原單挑,你是何人?”

“籲……”那人停馬道,“我乃五原呂布是也!”

這時丁原喊道:“我兒奉先,速取董卓狗頭!”

董卓奇道:“丁原姓丁,你姓呂,你怎麼會是丁原兒子?難道丁原是上門女婿?”

呂布咳嗽了一聲,說道:“吾是丁刺史義子。”

董卓喝道:“大丈夫豈能為人義子?”

呂布面有慚色。

董卓道:“你不配和我打,速退!”

呂布拍馬回陣。

董卓也回到陣中。

雙方引軍撤退。

董卓和丁原都知道,如果兩軍打起來,必然兩敗俱傷,因此誰也不敢造次。

董卓回到溫明園,和李儒來到書房商議。

董卓憂慮地說道:“這廢立之事,看來阻力頗大啊,光是丁原的軍隊,就不是那麼容易擺平的。”

李儒點頭道:“的確如此,禁軍雖然暫時投靠我們,但他們都是些牆頭草,真打起來是指望不上的,況且西園軍還在袁紹手中,這也是個未知的變數。”

董卓搖頭道:“我有點後悔了,我覺得我可能選錯了道路。”

李儒道:“開弓沒有回頭箭,現在回頭已經來不及了。”

“那現在該怎麼辦?”

“必須除掉丁原。"

“那麼老夫今晚領軍夜襲丁原。”

“不可,丁原必然有防備。”

“那怎麼辦?”

李儒摸了摸下巴,說道:“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董卓拍了拍大腿,說道:“哎呀,雅公啊,老夫快急死了,你就不要賣關子了。”

“說服呂布反水。”

“說服呂布反水?”

“是的。”

“怎麼說服,你去說服?”

“我沒有辦法說服。”

“那麼老夫去說服?”

“主公也沒有辦法說服。”

“那誰去說服?”

“陳留王。”

“陳留王……”董卓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如果是他的話倒是有可能說服,只是他願意去嗎?”

“他不願意也得願意,他沒有選擇,我現在就去找陳留王,遲則容易生變。”

李儒偷偷來到陳留王府,見到了陳留王。

“殿下,如今有一件大事,需要殿下親自去完成。”

“何事?”

“說服丁原義子呂布殺死丁原,然後率軍歸降董公。”李儒看向陳留王。

陳留王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玄德。”陳留王大聲說道。

一名劍客推門而入,李儒一看,正是不久前跟隨陳留王來到他宅邸的那個人。

“你知道丁原的營地在哪裡嗎?”

“知道。”

“那麼今晚你就帶孤和李先生一起去。”

“諾。”

陳留王又看向李儒。

突然,陳留王的臉上露出了微笑:“辛苦董公和李先生了。”

李儒拜伏於地:“為陛下分憂,草民份內之事也。”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唐匠 戰魂靈志 重生初中,見到了故人? 大梁浪蕩小販 大明笑談 幻想戰爭之開局成為德軍士兵 逍遙小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