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13章 夏朝:古代文明的輝煌,是如何在安寧中崩潰的?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在甲子年,夏王去世了。夏王的兒子槐為世子,哀悼父親的時間長達三年,之後才登上了夏王的位子。

以丁卯年為元年。槐在位期間,國家安定,沒有發生重大事件,各諸侯國也向四方的夷族臣服,朝貢如往常一樣。三十四年庚寅,夏王槐去世了。他的兒子芒哀悼父親三年後繼承了夏王位,以癸已為元年。

各個諸侯國和四方夷族都向夏王朝臣服,唯獨河流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商侯振去世後,他的兒子微繼承了父親的職位,但依然沒有解決治理河流的問題,仍然感到困擾。在夏王芒執政的第三年,也就是乙未年,夏王芒意識到治理河流的問題非常重要,於是親自帶領人們進行治理。他帶著元圭來到河邊,祭祀河神,治理河流。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河流變得平靜了。夏王芒在位期間,於五年丁酉時,天下各諸侯都前來朝賀。十年壬寅,夏王芒巡遊天下。十四年乙巳,他到達東海地區,九夷前來朝賀。在第十五年,夏王芒返回都城。第十六年戊申,夏王芒去世了。他的兒子洩為了哀悼父親,終喪三年後才繼承了夏王位。

夏王洩的第一年辛亥,九夷前來朝賀。而畎夷、赤夷、白夷、玄夷、風夷、陽夷等觀察了國家的政治風俗,輪流擔任夏王的輔佐。自啟王統治開始,就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這一切都是從夏朝的少康王開始的,透過一代代善良的君王相承,國家已經存在了百年。在這種明德風教的影響下,夏朝逐漸變得更加穩定和強大,直到現在。後世的餘李嶽彙集了古人的言論,稱讚道:“古代的賢王彰顯德行,而不依賴兵力。大禹和商湯罪責自己,從而興起振興。在啟康的時代,這種現象已經得到了驗證。多次陳兵示威,停戰後又重新開戰。這說明邊陲民族,在沒有受到征伐的情況下便降服,戰爭因此更加劇烈。先王對待他們,是堅守我們的疆域。在力量未能到達的地方,不會荒廢了道義。放棄百姓,與鱗甲魚類爭鬥。夏王猗欽,施行善政百年。去除殺戮,勝過殺戮,這句話確實不假。從一開始,就分封了爵位和命祿制度,也適用於邊陲民族。“

夏王洩在位期間,共執政十四年,去世的時候是甲子年。世子不降為父親服喪三年。他即位時為丁卯元年,成為了新的夏王。

夏王在位的第三年,九苑的部族在西北甘肅大夏地區反叛,給國家安全帶來了威脅。於是,夏王命令西方的諸侯前去討伐他們。到了第四年,諸侯聯合成功地克服了叛亂,將俘虜獻給了祖廟前。然而,到了第八年,九苑的部族再次反叛。於是,諸侯再次請求前去討伐他們。夏王說:“不能再去討伐了。我已經派兵去討伐過,也已經戰勝了他們。這並不是因為我的力量不足以征服他們,而是因為我的德行不足以感化他們、教育不足以引導他們。”因此,國王任用有德行和才能的人,端正禮樂,施行仁政於國內,把恩惠遍施天下,並對諸侯進行教育。他巡視各地,聽取官員們的述職報告,等待對他們的功勞進行賞賜,不斷振興併發揚光大。當時,禮遇士人不衰落,設定鼗鐸來等待他們。正直之士看到國王如此重視禮賢下士,沒有不來歸附的,諸侯們也謹慎地奉行國王的命令。百姓非常喜悅,天下太平。幾年之間,九州的百姓聽說國王的教化,四海之內都願意來歸附,渴望接受教化。

夏王在位的第十一年,即丁丑年,開始巡遊天下。第十二年,他到達西部的戎地,這時九苑的部族已經歸順了。第十四年,他到達東海地區,九夷部族也都像以前一樣聽從他的統治。第十五年,他返回都城,天下各諸侯以及東方的九夷和西方的九苑都前來朝賀。夏后氏的盛世在這裡達到了極致!

夏王在位五十九年,是所有君主中在位時間最長、享受安寧時間最長的。因為一個朝代的衰落,往往就是在長時間的安定之後。在長期的治理中,可能會潛伏著無法預料的禍端。然而,這並沒有降低夏王作為國君的地位,因為人們不以地位的安穩為最終目標。夏王能夠時刻不忘尊敬和警惕,自覺地完善自己的品德,所以能夠在夏王的位置上長久地保持穩定,沒有遭遇危險和禍害。一個君主在位五十六年卻沒有過錯的情況,是非常難得的。後人馮猶龍稱讚道:”器物用久了會損壞,樹木生長久了會生蟲。井水用久了會變渾濁,羞恥心保持久了會變得腐朽。天地之間的事物,長久不變是很難做到的。事情持續久了會出問題,感情維持久了會變淡。勤奮持續久了會變得懶惰,安定久了會面臨危險。所以,任何事物持續久了,其最終結果都容易崩潰。夏朝有不降,商朝有太戊。只有這兩位國王,長久地堅守著他們的信仰和道義。因為他們長久地堅持正確的道路,所以才能長久地保持穩定。桀驁不馴最終導致夏朝滅亡,紂王殘暴最終導致商朝滅亡。唐玄宗的開元天寶時期,雖然曾經輝煌一時,但最終還是斷送了唐朝的江山。唉,真是令人惋惜!“

夏王仁慈、重視道德,而且明察秋毫,能夠辨別人才,做出決策,不受束縛於舊有的規矩。然而,夏王的兒子孔甲不善良,可能會影響到王位的傳承。夏王擔心自己死後,群臣會像以前數世一樣立孔甲為王。因此,在病重時,夏王提前把王位交給了他的弟弟扃。夏王召集他的大臣,告訴他們,說:“天下,是一個重大的事物。才能淺薄、精力不足的人是無法勝任治理天下的重任的。我的兒子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才能有限,精力也不足。我死後,希望各位賢德之士能以我的弟弟為領袖。我的弟弟雖然才能不算出眾,精力卻十分充沛,沒有慵懶之情。也許他可以繼承我的事業。如果將王位傳給我的兒子,那夏朝恐怕就要衰落了!”太宰駒濡說:“在先王的時代,王位是透過世襲傳給子孫的,這已經成為了一種固定的規矩。現在如果突然違背這一規矩,就容易引起懷疑和混亂,是不可取的。”司徒於寬說:“現在人們的心思已經不如上一代那麼樸素,因此今天的做法只能遵循前人所制定的規矩。在堯舜時代,人們的心思比較純樸,天下艱難,因此不傳子孫也不會被視為異常。但是現在人們的心思比較淺薄,天下相對平安,如果不把王位傳給子孫,就會引起爭端。這是不可取的。”少宰史和說:“先王禹已經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君主今天為什麼懷疑這個做法呢?”群臣的意見紛紛不一,但是大部分人都認為不應該改變這個傳統。夏王受到了這些意見的影響,命令大臣們暫時退下。

夏王躺在床上,思考著問題:“如果我聽從群臣的意見,那麼我的兒子確實不能勝任王位,難道要用我的位置來危害他嗎?這樣會毀掉我的國家。如果我只相信自己的想法,可群臣的意見都是一致的,為什麼只有我一個人不同呢?難道所有的群臣都不是賢聖之人,只是隨波逐流,墨守成規,只會談論吃飯穿衣之類的瑣事嗎?如果能夠像夏朝的少康時期那樣,能夠找到崇開、靡寧等人這樣的賢士,就好了。但是那些人都已經過世了,崇開的弟子洞矩雖然還活著,但已經年老退隱山林了。”

夏王在夜間心中猶豫不決,突然夢見四面天空飄雪,日月黯淡,雲霧密佈,山河搖晃。夏王非常害怕,於是默默地禱告天地,希望能夠回到清平世界。他只說了幾句話,就看見南方的雲彩消失了,只有四顆明亮的恆星閃耀在天空中。夏王看到這一幕,便向這四顆星祈禱。突然間,雲霧消散了,風雪停止了,日月山河恢復了往日的景象。夏王非常高興,一呼即得,才意識到原來這只是一場夢境。夏王心想:拆分開“天駟”這個詞的含義。天駟是指房星,房星代表房間,房間是門戶的洞穴。門戶是室內的通道,通道是規矩的形狀。在我臣子中,能解決我的疑慮、堅定我的意志、安定我國的人,難道不就是洞穴和規矩的象徵嗎?這個人雖然年老,但卻是可以商討國家大計的人才。第二天,王便召見了洞矩。

洞矩已經在山裡隱居了三年,對朝廷的政事毫不關心。他只是在家裡靜坐冥想。但是突然間,他想到國中的夏王正在病中,而且他的兒子不適合繼承王位,必然會引起君臣之間的爭議。就在他思考之際,突然間有一陣風從門戶處拂過他的席子。洞矩感到有些不尋常,於是他用卜筮的方式來尋求答案。他心中默想:“這一陣風似乎是一種訊號,它雖然柔弱卻持續不斷,聲音洪亮而和諧。這是不是代表著夏王的命令即將到來呢?”於是,洞矩便命令家人開啟門戶。他站起來,整理了一下衣冠。就在這時,果然有夏王的使者前來傳達他的命令。洞矩便召來人接受王的命令。但是,洞矩卻謙虛地拒絕了這個重要的任務,說道:“我已經年老體弱,不足以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夏王的使者說:“國君有重要的問題要向夫子請教,這不僅僅是賞賜爵位那麼簡單。您為什麼還要辭謝呢?”洞矩再也無法推辭,於是就前往夏王的宮廷。他戴著竹冠,穿著布袍,來到王都朝見夏王。

夏王見到洞矩來了,非常高興。他問洞矩:“我召您前來,您覺得是為了什麼?”洞矩回答說:“您召我前來,難道不是因為您在考慮子嗣問題而感到煩惱嗎?”夏王聽到洞矩的話後,非常高興,說道:“您是怎麼知道的?”洞矩回答說:“我看到了您的氣息,它很長而且深沉,您的思慮很遠很深,心中充滿了疑慮,所以我能夠知道。”夏王非常高興地說:“你真是崇太師的再生啊。你猜猜看我的心意是什麼?”洞矩回答說:“大王的心意在您的子足之間,想要提拔賢才並交給他們重任。”夏王非常高興,說道:“您是怎麼知道的呢?”洞矩回答道:“我看到您的面色和緩,但是您的外表並沒有表現出來。您的思慮很遠很深,但是您的心意並沒有私心,所以我能夠感知到您的意圖。”夏王再次高興地說道:“您真的瞭解我的心意。那麼,您知道官員們的意見嗎?”洞矩回答:“官員們的意見,肯定都認為不可行!”夏王問道:“您是怎麼知道的呢?”洞矩回答道:“這很容易瞭解。官員們中沒有一個人有遠見,而您的眼光卻超出了常人之上,因此他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夏王說:“好吧,那你認為該怎麼辦呢?”洞矩回答說:“關於帝王的事情,需要順從天意。天的意願,在於使人民安定。人民的安定與否,取決於是否遇到合適的時機。時機來臨時,天不得不如此。天意表現為偶然,人不得不順從,這叫做隨時。時勢,是天人之間的道理。而隨時,則是帝王的治國之道。炎帝的時候,難道不把天下傳給自己的兒子嗎?到帝摯的時候,已經不再遵循這個規律了。他自己沒有親生兒子,便把天下傳給了弟弟,這就是帝堯。既然他可以沒有天下而把弟弟當作繼承人,那麼為什麼一定要把天下傳給兒子呢?帝堯的兒子不肖,便把天下傳給了臣子。既然臣子可以接受天下,那麼為什麼一定要傳給弟弟呢?如果帝摯一定堅持把天下傳給自己,那麼怎麼會有陶唐氏的昌盛治理?如果帝堯一定堅持把天下傳給兒子,那麼怎麼會有虞氏的教化成就?所以,帝王在選擇繼承人時,會考慮兒子、弟弟和臣子的賢能,沒有私心,沒有固定的方法。因此,在外不會導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在內不會讓子孫遭受禍害,使天下人對他們恨之入骨,最終導致後代滅絕、宗廟喪失。至於今天的王庭群臣,只關注眼前的衣食住行,早晚苟且偷安,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因此,大王不把天下傳給兒子首,是保護兒子的做法;而把天下傳給弟弟,則是為了順應一時的變故,以保全國家的安定。”夏王聽了洞矩的話後,表示認同,並召來他的弟弟肩到自己的床前,囑咐他要保護人民,修身養德,任用賢才。隨後召叢集臣議事,最終決定任命洞矩為太師,協助肩攝政。

癸丑十月,夏王去世了。洞矩率領王子孔甲繼承了王位,而他的弟弟扃和群臣、諸侯們為國王舉行了喪事。三年之後,洞矩已經年老體弱,不能繼續執政。於是,在期年之後,群臣在外率眾擁立扃為夏王,以丁卯年為元年。

但扃仍然穿著素服,繼續治理國家,並親自處理政務和人民的事務。在戊辰年(二年),服喪期滿,夏扃王便前往天地之間舉行郊祭,又在祖廟中舉行了褅祭。他坐在中興臺上,諸侯們前來朝見。夏扃王改革政治,明確刑罰,使得國家內部安定,天下各國也都順從扃王的統治,恢復了往日的和平。

夏扃王在承平二十年的丙戌年去世,群臣為他舉行了為期三年的喪禮。在已丑年,即夏朝的新元年,群臣支援夏扃王的兒子廑繼位,即位為新的夏王。

夏王繼位後的第六年,各諸侯前來朝見。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國內安定,天下也沒有發生什麼大的變故。但是在第十一年,黃河再次發生大水災。於是夏王遷居到了西河地區,現在的彰德府和安陽縣所在的地方。在第十二年,夏王開始巡遊天下。從此制定規定,每十二年進行一次巡狩,每六年進行一次朝見各諸侯的儀式。

話說夏王廑在第十三年巡遊到了西戎地區。西戎的九苑,早在多年前就歸順了夏後,此時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九苑中有一個不才子弟叫做陸弇,他非常羨慕夏王廑的車馬、衣冠,便起了盜取之心。於是他矇騙自己的父兄,暗中糾集了三百多個不才子弟,打算在夜深人靜時劫持夏王廑。夏王廑的護衛正在雪山南面休息。太陽即將落山,夏王廑穿著便服和近臣育棨、崇開之孫郅昭一起登上高山,眺望鳴沙。遠處看去,黃河的水彷彿從天上飛流而下,朦朧地連線著南北。近處則是一片沙漠,茫茫無際,千里之內沒有盡頭,不知道東西方向。其中楊柳稀疏,羌族的氈房點綴其中,每當西風吹來,便驚起白色的塵埃。夏王廑看到這樣的景象,心中感到惆悵,懷念起故鄉。突然,在夕陽的餘暉中,他看見一群孩子,身穿胡人的氈衣,騎著胡羊,有的上升,有的下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凡人,虛幻飄渺地向他走來。到了夏王廑面前,他們吹著羌笛,唱起了歌。其中一首歌唱道:“王人兮猗,朝發兮縣圃。夕至今明河,王人兮猗。”第二首歌唱道:“金繩交界兮西極哉!牛渚東回今天來來。天津水流兮傾漸臺,輦路令水泠。王人兮危哉!”第三首歌唱道:“六龍飛行雲霧冥,天河雨來下國平。金天風高霜露冷,夜漫漫兮天苑驚。王人兮勿寧。”

童子們歌聲嘹亮、激越,遠去不絕。夏王問旁邊的人,這是哪個神祇啊?郅昭回答說:“這是金天氏的少帝之神。歌聲中包含有盜竊之意,王必須要加以防備。”於是夏王命令育棨將這首歌的曲調記下來。夏王又命令司馬之官媯靡之孫閎陘說:“有人說今晚會有盜賊,我們得預防一下。”閎陘領命後,便命令甲士們做好夜間防備的準備。

當時是八月晦夜,陸弇和他的三百多個同伴趁著黑暗前來盜夏王的馬匹。但是夏王的馬匹都是名貴的驊騮和駿馬,它們發出巨大的嘶鳴聲,不讓盜賊靠近。於是盜賊改為盜夏王的馬車,但車中有守衛,沒有發出任何聲音。陸弇等人進入夏王的住處,但被衛士攔住。隨後,夏王下令鳴鋒兩聲,車中的守衛們都出來了,把陸弇等三百多人全部消滅了。第二天,夏王將陸弇的首級懸掛在宮門上,車也回到了冀州,接著他開始巡遊青、兗、徐、揚等諸州,十六年後回到了都城。

夏王廑聽到了雪山陽坐守時聽到的少昊之神的音樂,他就命令典樂之官們協同演奏。於是,夏王廑開始演奏西方的音樂,夏后氏的音樂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夏王廑統治的第十九年,即乙丑年,他去世了。夏王位迴歸給不降王的兒子孔甲,孔甲再次登上了王位。不知道後來會怎麼樣,只好等下一回再說了。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一不小心得到傳國玉璽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我在1982有個家 二次入伍之重鑄輝煌 我跟了五任老闆後去找真正的大腿 人族崛起,從三方域開始 大唐:活到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