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1章 周武王謙讓登基:天命所歸,還是德行所致?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周武王已經平定了殷商的亂局,準備重新回到西方諸侯國的地位,以聽從天命。各位諸侯說:“商朝的德行已經斷絕,天命已經迴歸周國,請西伯(周武王)合併正統的大位。”周武王推辭道:“我因為商紂王失去了德政,殘酷虐待百姓,引起天人共怒,所以才代替天道來討伐罪惡,以拯救百姓。現在商紂王已經死了,應該尊重有德行的人,我豈敢承擔大統之位?”各位諸侯說:“天命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只歸於有德行的人!您作為侯伯代替天道拯救百姓,正義之師一舉,就有八百個諸侯不約而同地前來相助。赤鳥降落在屋簷上,白魚跳入船中,這些都是天命所歸的徵兆啊!何必過多推辭?應該代替商朝的天命,繼承正統的大位。”武王再三推辭,但迫於形勢不得已而答應了諸侯的請求。於是,諸侯們奉命築造了三層高的祭壇,上面佈置了香燭等供品。諸侯們各自穿上了冠冕,站在壇下。武王登上祭壇,諸侯們手捧冊封的文書遞給武王。制書上寫道:自從殷紂王三十二年,歲在已卯冬十月甲子以來,四海之內的百姓都聽從天命,擁護新興的周王朝。姬發你身為商朝末代的天命之子,商朝德政衰敗,民生凋敝,上天命令你去拯救百姓,討伐罪惡,拯救苦難,振興國家。你的行為符合天意,順應民心,理應取代商朝成為天下共主,引領天下走向德政。冊封之日,就是你登基稱帝的日子,請不要再推辭。在還沒有接受八拜之禮的情況下,武王就下詔令,向諸侯傳達了他的意願。我感到自己沒有德行,雖然承擔了天命,但我擔心辜負了人民和天地的期望,給篡逆者留下了恥辱。我向你們眾位諸侯請示,既然你們尊重了我的地位,就應該認真履行你們的職責,好好治理百姓,保護人民。符合上天的心意,符合百姓的期望,這樣君臣關係才能端正,政治才能取得成就。

在壇下的諸侯們紛紛高呼萬歲。武王接受了朝賀,宣佈更改國號為周,並追尊自己的父親為文王。從文王開始,包括他在內的七代祖先都被追尊為王。武王傳下詔令,讓閎夭奉獻太牢,祭祀比干的墓地。召公奭釋放箕子的囚犯,畢公高捧著勒旌表彰商容之閭,南宮适被命令清除酒池肉林,除去蠆盆炮烙,分發鹿臺之財,發放鉅橋的糧食,以救濟百姓。在朝歌的路上,百姓們無論老少都跪在道路上拜迎,留住了武王的車隊,不捨得讓他們走。武王親自告訴他們:“我現在要另立一位新國君,以使你們安定,你們只要安心從事農業生產,不必悲傷地挽留我。”百姓挽留不住,放聲大哭。武王非常不忍心,於是召來武庚,告訴他要體恤百姓。接著又召來二叔,告訴他要克盡職守。兩人再次拜謝接受任命。大軍離開朝歌,回到西岐,武王升殿。文武百官朝賀完畢,武王問群臣:“我的德行不夠,如今眾諸侯奉我為天子,那麼國家的禮儀制度,應該如何安排?”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出班奏道:“姬氏本為帝后,現在改正朔,應該將建子月定為正月,紅色為主,以文王為標杆。”他又問道:“對於諸侯和功臣,應該如何處理呢?”周公又上奏道:“對於諸侯和功臣中有大功勞的人,應該分封土地,授予侯爵,以顯示尊崇道德、報功之意。對於王室的親近王子孫,也應該分封土地,授予侯爵,以壯大王室勢力。至於上古的三皇五帝、唐堯、虞舜、夏禹、商湯的後代,也應該分封土地,授予侯爵,以報答他們立德的功勳。”武王採納了周公的建議。此後,他封了許多諸侯,其中太公姜尚因為功勞卓著而被封為諸侯,鎮守營丘國,國號為齊。這個國家就是現在的山東青州府。不過後來被田齊所滅,而田氏則被秦朝所滅。

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按照王室的親屬關係被封為諸侯,鎮守曲阜,建立了一個國家,稱為魯。這個國家就是現在的山東兗州府。

武王的弟弟召公姬奭,按照王室的親屬關係被封為諸侯,鎮守北方,建立了一個國家,稱為燕。這個國家就是現在的北京順天府。然而後來燕國被秦朝所滅。

武王的弟弟畢公姬高,按照王室的親屬關係被封為諸侯,鎮守魏地,建立了一個國家,稱為魏。這個國家就是現在河南開封府密縣。武王的弟弟姬叔鮮,按照王室的親屬關係被封為諸侯,鎮守管地,建立了一個國家,稱為管。然而後來管叔發動叛亂,他的國家隨之被消滅,因此並沒有繼續存在下去。

武王的弟弟姬叔度,按照王室的親屬關係被封為諸侯,鎮守蔡地,建立了一個國家,稱為蔡。這個國家就是現在的河南汝寧府上蔡縣。然而後來在《春秋》時期,蔡國被宋國所滅。

武王的弟弟姬叔振鐸,按照王室的親屬關係被封為諸侯,鎮守曹地,建立了一個國家,稱為曹。這個國家就是現在的山東曹州。然而後來,曹國滅亡了。武王的弟弟姬武,按照王室的親屬關係被封為諸侯,鎮守郕地,建立了一個國家,稱為郕。這個國家就是現在的山東兗州府汶上縣。

武王的弟弟姬康叔,按照王室的親屬關係被封為諸侯,鎮守衛地,建立了一個國家,稱為衛。這個國家就是現在的北京戴州。然而後來衛國在秦二世時期被消滅了。在周朝時期的諸侯國中,只有衛國滅亡在後面。

武王的弟弟姬叔處,按照王室的親屬關係被封為諸侯,鎮守霍地,建立了一個國家,稱為霍。這個國家就是現在的山西平陽府。然而後來霍國在晉國時期被消滅了。

商朝時期的賢臣微子,因為被商朝的君王紂王所不滿而被放逐,後來被周武王封為諸侯,鎮守宋地,建立了一個國家,稱為宋。這個國家就是現在的河南彰德府。然而後來在春秋時期,宋國被楚國所滅。

武王追思先聖王神農,將神農的後人分封於焦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弘農陝縣。後來在春秋時期,焦國被齊國所並。武王追思先聖王黃帝,將黃帝的後人分封於祝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山東濟南府。後來在戰國時期,祝國被滅亡。

武王追思先聖王帝堯,將帝堯的後人分封於薊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北京順天府。後來在戰國時期,薊國被滅亡。

武王為紀念先聖王帝舜,將帝舜的後人分封於陳這個地方,即現在的河南開封府。後來,陳國被田氏齊國所滅。

武王為紀念先聖王夏禹,將夏禹的後人分封於杞這個地方,即現在的河南開封府。後來,杞國在春秋戰國時期被滅掉。

在商朝時期,有一位賢臣箕子,他不願意臣服於周朝,只是獻上《洪範》一篇文章,然後離開了商朝。後來周武王封箕子在朝鮮半島建立了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就是現在的遼東地區。然而後來在戰國時期,箕子的國家被併入了其他國家。

南宮适、散宜生、祁突、高毀等功臣,根據他們的功勞被分別封為不同的官職。此外,還有一些親王和功臣被封為諸侯,共有七十二個國家,大小不一。為了慶祝這一壯舉,周武王在宴席上擺設了豪華的酒席,並開放了寶庫,將商朝所有的珍寶都分贈給了這些諸侯國家。後世的人們有詩為證:“一舉戎衣定大周,分茅列土賜諸侯。不如桀紂私天下,八百乾坤有自由。”

第二天,各國諸侯都上朝向周武王表達感謝之意,然後返回各自的國家。只有周武王的兩個弟弟周公旦和召公奭留在朝廷中,繼續輔佐周王朝。周武王對周公說:“鎬京是天下的中心,土地是帝王的居所。” 於是他命令召公搬遷都城到鎬京。他又說:“現在國家內外和平安定,百姓都能夠安享太平,我應該以德治理國家,不再使用武力。我命令有關官員和我一起去華山的陽面祭天,然後到桃林野地放牛。” 他還要求群臣不得提及使用武力,所有的群臣都順從地接受了他的命令。

有一天,周武王突然生病了,所有的群臣都感到害怕。召公問周公:“現在大王生病了,太子還很年幼,如果他突然去世該怎麼辦?” 周公回答說:“我會祈求上天保佑周王朝,避免這種不幸的事情發生!”周公在城南筑了一個祭壇,親自登上壇頂,焚香拜告太王、王季、文王的靈魂,表示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來代替武王承受病痛。祈禱結束後,史官記錄了周公的祈禱文,並將其收藏在金藤匱中。第二天,周武王的病情好轉了,其他諸侯和太公望等人聽聞此事後都前來賀喜。周武王命令準備盛大的宴會來招待這些諸侯。

周公問太公望:“你奉天子的命令鎮守齊國,五個月就回來報告了,你的政績如何能夠得到快速實現呢?” 太公望回答說:“我在治理齊國時,簡化繁瑣的政令條文,順應當地的民俗習慣,讓百姓易於接受和遵守,所以政績得以快速實現。”周公又問伯禽:“你奉天子的命令鎮守魯國,三年才回京朝見,這個政績為什麼這麼慢呢?” 伯禽回答說:“我在治理魯國時,除去了不良的習俗,讓百姓盡情發揮自己的善良本性,這樣雖然可以讓民風更純樸,但是因為百姓的慣性難以改變,所以政績實現得比較緩慢。”周公感嘆道:“未來的齊國必然強大,而魯國必然衰弱,最終魯國將不得不向齊國稱臣!” 周武王問:“你如何知道這一點的?”周公回答說:“政令簡化,才能方便百姓,百姓容易治理;政令繁瑣,才會擾亂百姓,百姓難以理解。因此我才知道這一點。” 後來的確如預言一般,齊國強大,而魯國逐漸衰弱,這表明周公具有先見之識,因此被尊為聖人。後來的人有詩為證:“昔人見識本非常,即政猶能達大綱。傳在春秋相併世,果然魯弱與齊強。”

宴席結束後,百官們退朝,周武王下令讓各個諸侯回到自己的國家。過了一個月,周武王的病情再次復發。現在我們還不知道周武王的生死如何,只能等待下回分解了。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五代十國:英雄的崛起 我刷影片通古代,古人都亞麻呆了 三國:重生之我是梨花開山斧 穿越元末,自己做皇帝 長路漫漫莫問歸途 暴兵:從黃巾力士開始稱帝 臣本布衣,穿越就領倆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