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2章 周成王年幼無知,周公受誣陷:權力的誘惑與忠誠的堅守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周武王的病情變得越來越危急,他命令周公和召公前來,為太子誦讀託孤寄命的文書。周公和召公趕到後,武王對周公說:“太子年紀還小,你應該擔任攝政職務,代表王朝諸侯,輔佐太子。”周武王還對太子說:“你應該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尊敬周公,注重修身養德,實行仁政,繼承先王的遺志和治國方略!”說完這話,武王就駕崩了。他在位七年,享年九十三歲,壽命已經到了上天賦予的極限。史官們用詩歌來讚美他:“商綱既喪,天命靡常,維我武王,赫震先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掃紂之穢,視民如傷。大位既定,文德隆昌,分茅裂土,韜戈用良。丕顯文烈,光佑後行,千百世下,不泯其芳。”

周成王即位時還很年幼,不能親自處理政務,因此他任命周公為冢宰,代為處理政事,並大赦天下。那些來朝賀的諸侯們都非常滿意,周公代表周成王出席朝見諸侯的儀式,取得了大家的認可和尊重。

有一天,管叔和蔡叔在守衛殷祀,天朝的使者送來了一封大赦書到朝歌。武庚等人接到大赦書後,問使臣:“天子還很年幼,國家的政務由誰來處理呢?”使臣回答:“冢宰公姬旦總領政務,代表天子處理政事,以朝見各國諸侯。”二叔聽完使者的話後,送走使者,相互說道:“我們二人與周公一樣,都是武王的弟弟,天子的叔叔,如今遠守邊疆,地位較低。周公卻擔任冢宰之職,代理朝政。天子年紀尚幼,如果一旦被他人謀害,那麼周公就會輕鬆地奪取王位,我們二人只能束手旁觀,看著別人享受天子的福分了。”叔度問:“那我們現在該怎麼辦呢?”叔鮮說:“我們可以和其他幾位將領武庚一起密謀,發動兵變,攻入鎬京,殺掉周公,廢黜天子,然後我們就可以一起共享富貴了,多麼美妙啊!”蔡叔非常高興,就去見武庚,談起起兵之事。武庚說:“周公雖然擔任冢宰這個職位,但他實際上是在輔佐天子,沒有犯下什麼過錯,我們怎麼敢興兵去侵犯他呢?”管叔和蔡叔又說:“這件事情非常容易,我們可以散佈謠言說周公想篡位,謀害年幼的天子,這樣就能煽動六街三市的兒童傳播這個訊息,傳到鎬京。因為天子年幼,沒有決斷之力,必然會廢黜周公。我們就趁機以此為藉口,興師伐周,然後富貴就可得到手了!”二叔於是創作了一首謠言歌謠,內容大意是:“嗟彼鳳雛,羽短身孤。初鳴高崗,鴟鴞在旁。周公危社稷,王幼實堪傷。”

不過,這個謠言在民間傳播了數月之久,哄傳到了鎬京的街市上。近臣記錄下了這些歌謠的曲調,呈報給周成王檢視。周成王看完之後大怒,說:“冢宰公姬旦是我王室的至親,他受到先王的遺託,勤勉勞苦地處理政務,怎麼會有這種謠言?這肯定是京城裡的邪言邪語!”於是他下旨命令有關官員將鎬京的孩子們全部逮捕殺害,並要求有關官員迅速回報。周公聽說了這個訊息,趕緊脫去帽子,磕頭請罪說:“我有罪該萬死,怎麼敢連累到萬千百姓,只求大王賜我一死,不必再殺害無辜的人。”周公請求成王處死自己,但成王沒有同意。當時兩班文武看到周公被誣陷,就一起跪奏請求:“周公姬旦的忠誠,人神都知道,多虧陛下仁明,保全了他的清白,這是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的福利。而且這件事有一個根源,陛下可以命令兵馬司傳令,逐戶悄悄詢問,如果找到最初傳謠言的人,就懲罰他一個人,以儆戒一下其他人就行了,何必要殺害無辜的百姓,引起民怨呢?”成王聽了這個奏報,逐漸轉變了龍顏,傳令給各個都城的兵馬,要他們逐門逐戶調查清楚並回報。

突然,一名近臣奏報說:“朝歌武庚、管叔、蔡叔率領十二萬兵馬前來,口口聲聲說是要為了國家而來,實際上是為了誣陷周公姬旦,謀害社稷,想要篡位。現在他們的軍隊已經來到了潼關,請求陛下儘快做出決斷!”周成王還很年幼,不知道該怎麼做,於是詢問群臣:“這件事情是真是假?”周公姬旦再次跪下請願,說:“陛下,只要您賜給臣一個死,就能夠阻止潼關二叔的兵變,這對國家來說是萬幸的!”群臣急忙上前奏道:“從這件事情看來,可以知道這個謠言是二叔散佈的。”周成王問道:“怎麼能知道呢?”群臣回答:“冢宰公姬旦勤勉忠誠,為王室盡心盡力,列國都非常尊敬他。如果他真的有篡位的心思,近京的諸侯就會起兵來討伐他,滿朝文武也會動起來,但是現在卻沒有任何動靜。而且朝歌只是一個遙遠的小國,不可能在第一時間就知道這個訊息,並且立刻興兵前來。這就說明這件事情必然是二叔散佈的謠言,目的是讓陛下和朝臣們產生猜疑、分裂,以便他趁機謀取王位。我們請求陛下明察秋毫,做出明智的決斷。”周成王還在猶豫,問道:“那麼這件事情應該怎麼處理呢?”群臣又回答:“如果陛下不做出明確的決斷,就讓冢宰領兵退回潼關,就能夠看出他是否真的有篡位的意圖了!”成王心中懷疑周公在外掌握了兵權,擔心他會迅速反叛,所以還沒有答應。群臣又上奏說:“陛下如果懷疑冢宰,我們願意用我們的家族來做擔保。”成王看到百官的奏摺非常急切,於是下令徵召十萬兵馬,與周公共同東征。周公聽到後,表示歉意並離開了大殿。

第三天,周公姬旦升帳點兵練將,一面寫信前往魯國,讓伯禽率軍在潼關集合。當天,軍隊就離開京城出發了。周成王和群臣一起送行,直到京城之外才告別。成王在馬背上隨口創作了一首詩,內容如下:“彩旗飄飄出鎬城,一杯煩汝往東征。忠貞自信孚天地,貝錦何容陷大臣。拔劍掃開邊塞霧,揚旌收盡野紅塵。王兵奏捷回朝日,鳳閣龍樓畫影形。”周公聽完成王的詩後非常高興,也在馬背上唱出了一首詩,以表達他的忠誠:“平生忠誠諒天知,仗節行藏志不虧。神鬼何人寧可逆,流言陷我實堪悲。指揮擊掃漫天穢,慷慨先吟報國詩。東風若奏三軍捷,早把邊捷報玉音。”

周公吟唱完畢後,君臣互相告別,大軍向東進發,在潼關以東三十里的地方駐紮。這時,魯公伯禽得到了他父親的書信,率領國內精銳兵馬五萬人,已經到達了潼關。他們等待著大軍到達後,雙方才會交戰。得知父親率領的軍隊已經到來,伯禽和關主一起出城迎接。周公到達潼關後,對伯禽說:“兄弟之間的情誼,不應該動用兵力相互對抗,倒不如寫封信,讓他們知道我們的態度,從而退兵,等待朝廷的決定如何?”伯禽回答說:“管叔和蔡叔不念及兄弟情誼,反而散佈流言陷害父親,甚至要將父親置於死地。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儘快動用兵力消滅他們,以平息天子的憤怒,並表明我們父親的忠誠。周公認為伯禽的話有道理。

與此同時,潼關下的二叔聽說周公姬旦的軍隊已經到了,非常害怕,想要撤回軍隊。但是武庚反對了他的想法,說:“不行!如果我們現在不跟他們交戰而慌慌張張地撤回去,那麼這件事情就會洩露出去,得罪的後果會更嚴重。”於是,二叔聽從了他的勸告,決定繼續留在潼關。接著,雙方都換上了戰鬥的裝備,開始了激烈的戰鬥。二叔的軍隊和魯國公子伯禽的軍隊正面相遇,雙方激烈廝殺。伯禽舉起刀猛砍,結果管叔被砍死在了馬下。管叔被殺後,蔡叔看到形勢不妙,便決定拼命逃跑。但是當他來到潼關上時,突然聽到鑼鼓聲響,看到一位老將軍走出來,大聲呼喊:“蔡叔,你別想逃!”蔡叔抬頭一看,發現是周公姬旦,頓時嚇得魂不附體,丟下了武器和盔甲,向東方逃跑。但是他被伯禽攔住了去路,遭到了猛烈的攻擊。就在這時,武庚正準備前來支援,卻被虞文達一槍刺下馬而慘死。

周公姬旦傳令,命令軍隊不得停止,追擊蔡叔直到朝歌城。蔡叔不分晝夜地奔跑,最終進入了朝歌城內。周公姬旦的軍隊很快趕到了朝歌城,但是蔡叔來不及堅守,被虞文達搶入城中,最終被活捉。虞文達把蔡叔帶到周公姬旦面前,向他獻上了俘虜。周公問道:“你們為什麼要散佈流言、興兵奪關,辜負先王分封土地的恩德呢?”蔡叔跪地告饒說:“這都是武庚、管叔的陰謀,我不曾阻止,才導致了今天的局面,請求兄長救我一命。”魯國公子伯禽說:“這些人是背叛天命的罪犯,應該斬首示眾。”周公姬旦說:“骨肉相殘,是歷史上的大惡,雖然他們背叛了國家,但我們何忍下手殺他們呢?”於是,命令左右把他們監禁在南牢裡,等待朝廷的處決。

周公下令,讓關上虞文達轉而去鎮守潼關,等待朝廷升賞。同時,他的兒子伯禽也被命令去鎮守魯國。周公告誡他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當今天子的叔父。然而我仍然要一次沐浴三次握著頭髮,一次沐浴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賢才。如此辛勤,仍然遭受讒言的詆譭,讓我狼狽不堪。使得沒有文武之力,都無法自保。你現在去鎮守魯國,處理政務應該愛護百姓,尊敬賢士,千萬不要因為國家強大而驕縱別人!”伯禽再次拜謝,接受命令後退下。周公姬旦對左右說:“我當初是被謠言誤導而出兵的,現在雖然二叔已經被消滅,但天子仍然對我心存疑慮。我要寫表奏明真相,等待天子的回心轉意,下旨讓我回朝,才能班師回家。現在我們只能暫時留在東方,以避免引起更多的猜疑。”於是,他派人奉表進京,釋出榜文安撫百姓。

當時成王和群臣正在討論國境問題,這時近臣奏報說:“冢宰公(周公姬旦)東征得勝,已經回朝呈上了奏表。”成王看了奏表後非常高興,對文武百官說:“我的叔父東征,不僅消滅了兩個叛徒,而且他的忠誠可嘉!他為何不率軍回朝,反而留在東方呢?只是呈上奏表而已,這是為什麼?”群臣上奏說:“冢宰公因為忠誠而被人詆譭,無法親自表白。如今幸好天兵到來,兩個叛賊被斬首,這是陛下的福氣!為了表明冢宰的忠誠,所以他暫住在東邊等待陛下的處理。陛下應該派遣大臣前去迎接,這樣才能保全雙方的美德。”成王沉思後,沒有同意這個建議。

到了秋末,五穀已經長得很好,但還沒有收割。突然有一天,天空昏暗,狂風大作,伴隨著閃電和雷鳴,城中揚起砂石,大樹被連根拔起。郊外的禾稻全部倒伏,百姓驚恐萬分。成王和百官非常害怕,不知道該怎麼辦。召公、畢公奏報說:“先王在位時,曾留下了一本卜筮之書,收藏在殿前的金梃匱中,以備查詢吉凶。現在遇到了天變,陛下為何不開啟金梃匱,取出卜筮之書進行占卜,以求知天意呢?”成王同意了這個建議,與群臣一起向天地和先王行禮,並開啟金梃匱尋找卜筮之書。最終,他們找到了周公當年曾寫下的“欲代武王”的預言。成王詢問史氏(史官),史氏詳細陳述了當年的事情並呈上了奏報。成王痛哭道:“叔父(周公)的功德盛大,卻被二叔(管叔、蔡叔)的讒言所害,如今被流放外面已經三年了。這都是我的過錯,是上天變化想警示我的無知啊!”群臣都感動得流淚。

成王立刻派遣大臣,讓召公和畢公帶著詔書去迎接周公回京。同時在京城釋出詔書,表明周公沒有過錯。頓時,風雷停止,天空變得晴朗,五穀因風而倒伏的都挺立起來。百姓振奮鼓舞,民眾都非常喜悅。後來宋朝的丞相王荊公,因為感慨王莽的事蹟,寫下了一首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又有一位名叫潛淵居士的人,讀了這首史詩之後,感慨萬千說道:“左手旋乾右轉坤,群邪嫉正起流言。安安不效旋胡促,凡幾常書赤舄尊。天變風雲昭大節,書藏金匱顯忠臣。成王一整迎歸駕,周室君臣孝義存。”

召公和畢公接到命令,迅速前往潼關,並派人通知周公。周公姬旦聽到聖旨傳到,俯伏跪聽宣詔,成王說:“我因為幼衝,嗣承大統,愚昧無知,險些失去忠良的大節。小時候思想混亂,沒有聽取良師謀士的忠告,雖然過去了,但我深感悔恨!現在我要向冢宰姬旦致歉,你是王室至親,所有百官都聽從你的指揮,你的忠貞誠信,表現得非常明顯。這些小人物嫉妒正直,傳播謠言,導致我征駕在東方久留,這都是我的過錯。而叛變的首領二叔跟隨一起北上,反而凸顯出了公姬旦的忠誠。現在我派遣使臣,帶著詔書迎回公姬旦,協助我輔佐國家。所有的叛臣叔度原本應該被處死,但考慮到我們同根同源,所以只是將他貶至郭鄰。而叛變的胡仲之子,因為他有改正行為,所以可以繼承父親的封號,在蔡國執掌政務。另外,鎮守潼關的虞文達功勞卓著,升任幽州都制。嗚呼!表彰德行,報答功績,這是朝廷的重要法典;盡職盡責,做一個忠臣子,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詔書傳達到的那一天,一定不要拖延。”

周公接到詔書,並管待召、畢二弟。第二天,他吩咐叔度之子胡仲,守著殷車的駕駕,向京城進發。行進至接近京城的地方,驛站傳報給朝廷。成王率領文武百官,出郊迎接周公迴歸朝堂。成王對周公說:“我因為年幼無知,不能分辨是非,所以讓叔父您長時間在外鎮守,真是我的過錯啊!”周公趕緊跪下謝罪說:“拯救危難,保護國家,是作為臣子的職責,有什麼值得稱讚的?”成王非常高興,命令擺設御宴,邀請群臣共宴。

有一天,成王在後宮與弟弟叔虞一起宴飲,庭院前的桐樹陰涼濃郁。成王撿起一片桐樹葉在手中,對叔虞說:“我將這片桐葉削成珪璋,你能為此作一首詩,我就封你為候。”叔虞於是吟誦道:“桐葉落庭除,吾王削作珪。如念連技秀,春風共暢舒。”第二天,史佚上奏道:“陛下請選擇一個吉日舉行行封儀式!”王回答說:“我只是與叔虞開玩笑而已!”史官佚說:“天子的話不能當成玩笑,一旦天子說出口,史官就會記錄在冊上,我建議陛下儘快封叔虞,不要反悔。”成王於是宴請群臣,正式封叔虞為唐國諸侯。叔虞謝過之後便離開了。

突然有近臣上報說:“有遠方的夷人前來進貢。”成王傳令讓他們入朝,這些人的相貌和語言與中原人士大不相同。成王問翻譯的人說:“這些夷人來自哪個國家?”翻譯回答道:“這些夷人來自越裳,是位於交趾之南的一個國家。他們說,數十年來,他們的國家從未出現過大風暴和暴雨,而且海上也從未掀起波濤。他們認為中國有聖人出世,所以毫不遲疑地走萬里之遙前來獻上白雉為貢品。” 另外還有一些西方旅行者前來進貢,帶來了一隻大約四尺長的白色獒犬作為禮物。成王詢問群臣:“這些遠方人前來進貢,我們是否可以接受?”召公進言道:“陛下應該珍視賢才,不該接受這些貢品。臣曾聽說,玩物會喪失人的道德,玩物會喪失人的志向,陛下應該考慮一下。”群臣們紛紛表示:“陛下仁德加於蠻夷,所以夷人不惜遠道而來獻貢。古人說過,如果遠方的人不服,就要透過修文德來感化他們;既然他們已經來了,就要安置好他們。如果現在不接受這次獻貢,恐怕會阻礙四夷前來的道路。”於是,成王決定接受這些貢品,並設宴款待來使。想要知道後面的事情如何發展,請等待下一回的解說。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飛雪入雁門 開局被流放,我搬空國庫養夫人 開局一秒漲一兵,女帝跪迎我入京 夢迴大秦,帶祖龍進入工業時代 明之下 門閥掘墓人 唐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