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14章 秦國崛起:一小塊土地如何孕育出一個大國?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說起來平王東遷,車駕到了洛陽,看到城市的街道非常密集,宮殿也十分壯麗,與鎬京沒有什麼區別,讓他心中非常欣喜。京都已定,各地諸侯都來進表祝賀,並送上禮物。只有荊國沒來,平王商量著想去征討它。群臣們勸諫道:“荊國是一個蠻族,長期處於中原文化圈之外,宣王時才開始討伐他們並促使他們臣服。每年荊國只需進貢一輛車的青草,用於祭祀和釀酒,不會要求其他的東西,這是為了表示我們束縛和聯絡的關係。現在遷都剛開始,人心還不穩定,如果派軍隊遠征,不能確定他們會不會順從。這個時候應該包容他們,讓他們心存感激而來歸附。如果他們始終不改,等到我們的軍隊足夠強大的時候,再去討伐也不遲。"從此之後,南征荊國的計劃便宣告取消了。秦襄公宣佈了他要回國的訊息。平王說:“現在岐山和豐鎮這片土地,已經有一半被犬戎佔據了。如果你能驅逐犬戎,我就將這片土地全部賜給你,少量報答你的跟隨和勞苦。你可以永遠作為西部的邊防,這不是很好嗎?”秦襄公向平王稽首受命後,便回國整頓軍馬,為消滅犬戎的計劃做準備。不到三年的時間,秦國就消滅了犬戎,他們七零八落,其中的大將孛丁、滿也速等人,在戰陣中都死亡了。戎主逃往了遙遠的西荒,而岐山和豐鎮這片土地全部歸秦國所有。這片地區佔地千里,秦國由此成為了一個大國。髯翁寫了一首詩,內容如下:"文武當年發跡鄉,如何輕棄畀秦邦。岐豐形勝如依舊,安得秦強號始皇?"

接下來說起秦國,秦國的祖先是帝顓頊的後代,後代中有一個名叫皋陶的人,自唐堯時代起就擔任士師官的職務。皋陶的兒子是伯翳,他協助大禹治理水患,烈山焚燒湖泊,驅逐猛獸,做出了很多貢獻,因此被賜姓嬴,並被任命為舜的畜牧官。伯翳有兩個兒子,一個叫若木,另一個叫大廉。若木被封為徐國的國君,從夏朝到商朝,他的後代成為了世襲的諸侯。到了商朝末期紂王時代,大廉的後代中出現了一個名叫蜚廉的人,他擅長奔跑,每天能行走五百里。蜚廉的兒子惡來則有著驚人的力量,能夠手裂虎豹的皮毛。蜚廉和惡來的父子都非常有才幹和勇氣,在商朝末年成為了紂王的親信,一起幫助紂王殘暴統治百姓。但後來周武王克服商朝,消滅了他們。蜚廉和惡來也被誅殺了。蜚廉的孫子名叫季勝,他的曾孫叫造父,因為善於駕馭車馬,得到周穆王的賞識,被封在趙地,成為後來晉趙氏的祖先。晉趙氏後來又出現了一個名叫非子的人,他住在犬丘,擅長養馬。周孝王任命他在汧河和渭河之間飼養馬匹,結果馬的數量不斷迅速繁殖。周孝王非常高興,就封非子為附庸之君,讓他繼續管理嬴氏的祭祀事宜,並將他封在秦地,稱號為“嬴秦”。經過六代的傳承,最終到了秦襄公這一代,他以勤王之功被封為秦伯,並獲得了岐豐之地,秦國的勢力變得更加強大。襄公將都城遷到了雍地,並開始與其他諸侯互相通聘。秦襄公去世後,他的兒子文公登基,這時是周平王在位的第十五年。有一天,文公夢見自己在酈邑的野外,有一條黃蛇從天上降下,停在山坡上,它的頭像車輪一樣大,身體下屬於地,尾巴連線著天空。一會兒,這條黃蛇變成了一個小孩。這條黃蛇變成的小孩對文公說:“我是上帝的兒子,上帝命令你成為白帝,主管西方的祭祀。”說完之後,這個小孩就不見了。第二天,秦文公召集太史進行占卜,太史敦報告說:“白色是西方的顏色,君主被命運掌管西方之事,如果祭祀得當,必然會得到上天的恩福。”於是,秦文公在鄜邑修建了一座高臺,並建立了白帝廟,名為鄜畤,用白色的牛祭祀白帝。陳倉有個人打獵時捕獲了一隻野獸,它看起來像豬,但身上有很多刺。他們攻擊它卻沒能殺死它,也不知道這隻野獸的名字,於是想牽著它去獻給文公。當他們在路上的時候,遇到兩個小孩,他們指著這隻獸說:“這種獸叫做‘蝟'。它常常潛伏在地下,吃死人的腦子,但如果用棍子敲它的頭部,它就會死亡。”那隻蝟也突然開口說話了,說:“那兩個小孩是雉的精靈,名叫陳寶。如果它們被雄性所馴養,就會成為王者;若被雌性馴養,就會成為霸主。”那兩個小孩被蝟說破後,立刻變成野雞飛走了。而它們中的雌性,在陳倉山北部的山坡上停了下來,變成了一隻石頭雞。而蝟也消失不見了。狩獵的人們感到非常驚異,便去向秦文公彙報了這件事情。於是,秦文公在陳倉山上建立了陳寶祠。後來,他想要砍伐終南山上的一棵大梓樹作為殿材,但是鋸了半天也沒鋸進去,砍了也砍不動。突然,大風和暴雨來臨,才停止了這一切。有一個人晚上住在山下,聽到一群鬼在向一棵樹祝賀。樹神也回應了他們。其中一個鬼說:“如果秦國讓人來砍伐這棵樹,用紅絲繞住樹幹,該怎麼辦呢?”樹神沒有回應,但第二天,這個人用鬼語告訴了秦文公這件事情。秦文公聽從了他的建議,再次派人去砍樹,樹就在鋸子下斷裂了。突然,一頭青牛從樹中走出,徑直跑向了雍水。之後,附近水邊的居民時常看見青牛從水中出現。秦文公聽到了這個訊息,就派騎士去伏擊這頭牛。但是這頭牛力氣非常大,撞倒了騎士,騎士的頭盔也被撞散了。牛感到害怕,再也不敢出現在水中了。文公於是在軍中制定了髦頭制度,然後在大梓樹神的祠堂裡舉行祭祀。這個祠堂被稱為怒特祠。當時魯國的惠公聽說秦國在祭祀上帝時犯了規矩,就派遣太宰前去周朝請求用郊祀的儀式來祭祀上帝。但周平王不同意這個請求。魯國的惠公說:“我的祖先周公在王室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勞,禮樂制度也是由他所制定的,子孫後代都在使用,這有什麼不妥之處呢?再說了,天子都不能制止秦國的行為,又怎麼能制止魯國呢?”於是,魯國就擅自使用郊祀儀式,和王室一樣。周平王知道這件事情卻不敢問。從那時起,王室的地位日益下降,各個諸侯國開始獨攬權力,互相之間不斷髮生戰爭,天下變得十分混亂。史官們為此寫下了一首詩來感嘆:”自古王侯禮數懸,未聞侯國可郊天。一從秦魯開端僭,列國紛紛竊大權。“

再說鄭國世子掘突繼承了王位,成為了武公。在周朝混亂的時期,鄭國的武公掌握了東虢和鄶地,並將都城遷到了鄶城,這成為了新鄭。他將滎陽定為京城,並設定了官職來管理領地。從此之後,鄭國也變得強大起來,並與衛國的武公一起成為了周朝的卿士。在周平王十三年,衛國的武公去世了,於是鄭國的武公成為了唯一掌握周朝政權的人。他的都城仍然是滎陽,與洛陽相鄰,時常在周朝朝廷中出現,但也會在國內行走。這些細節就不再贅述了。說起來,鄭武公的妻子是申侯的女兒姜氏。她為鄭武公生下了兩個兒子,長子名叫寤生,次子名叫段。為什麼長子被稱為寤生呢?原來,姜氏夫人在分娩時並沒有坐在草蓐上,而是在睡夢中生下了他。當她醒來時,才知道自己已經生了孩子。姜氏吃了一驚,因此給長子取名叫寤生,心中便有了不快的情緒。姜氏夫人後來又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段。段長大後,非常聰明才智出眾,相貌俊美,面容如同塗了粉,嘴唇像抹了胭脂一般紅潤,而且身體強壯,善於射箭,武藝高強。姜氏夫人特別喜歡段這個兒子,她總是對丈夫武公說,如果讓段成為國君,豈不比寤生強上十倍?她認為段非常聰明才智出眾,應該立他為嗣。武公回答說:“按照長幼有序的原則,不能亂了規矩。何況寤生沒有犯錯,怎麼能廢長立幼呢?”於是武公決定立寤生為世子。他只是讓段擁有一個小小的領地,叫做共叔,作為他的食邑。但是姜氏的不滿情緒卻越來越強烈。當武公去世,寤生即位成為了鄭國的莊公,仍然擔任周朝卿士的職務。姜氏夫人發現段並沒有得到更多的權力,內心非常不滿。姜氏夫人於是對鄭莊公說:“你繼承了父親的地位,擁有數百里的土地,卻讓你的同胞弟弟共叔只能生活在一個小小的地方,你心裡怎麼忍心呢!”莊公回答道:“只要是母親所願意的,我都聽從。”姜氏夫人說:“那為什麼不用官職的制邑來封賞他呢?”鄭莊公回答說:“制邑地勢險要,聞名於世,先王曾留下遺命,不許分割。除此之外,我無不聽從您的命令。”姜氏夫人又說:“如果制邑不行,那麼京城也可以。”鄭莊公沉默不語。姜氏怒容滿面地說:“如果你再不答應,我只好將他趕走,讓他去別的國家謀求出路,勉強餬口。”鄭莊公連聲應道:“不敢,不敢!”於是姜氏才漸漸平息了怒氣,退了出去。

第二天,莊公在殿上舉行了封賞儀式,準備封賞共叔段。可是大臣祭足卻勸諫說:“不可!天地只有一個日子,百姓也只有一個君主。京城有許多賢才,人口眾多,和滎陽平起平坐。再說共叔是夫人最愛的兒子,如果封他為大邑,那就是兩個君主了!他依仗內寵,恐怕會有後患。”莊公回答道:“母親這麼吩咐,我怎麼能不聽呢?”於是他封了共叔在京城。共叔接受了封賞,之後進宮向姜氏告別。姜氏把左右的人都趕走,私下對段說:“你的兄長沒有考慮到兄弟之情,對你待得很苛刻。今天的封賞,我雖然再三請求,但他內心並不一定順從。你到了京城,應該集結士兵,暗中做好準備。如果有機會可以利用,我會與你約定。你發動一支軍隊攻打鄭國,我會成為內應,我們就可以奪取國家。如果你繼承了寤生的位子,我就沒有遺憾了!”於是共叔領命,便往京城居住。從此國人都改變了原來的稱呼,都稱為京城太叔。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魂穿古代突然解鎖系統 奪嫡?我直接跑路 唐朝極品公子 困神 北境擁兵一千萬,女帝跪求別造反 中華歷史長河 家父秦昭王,敵國公主又來和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