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22章 鄭莊公的決斷面對齊國的求援,他如何帶領士兵援助齊國?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話說宋殤公在位期間,與夷族多次發動戰爭。僅就討伐鄭國而言,已經進行了三次 。這僅僅是因為公子馮在鄭國,所以宋殤公才心懷忌恨而討伐鄭國。太宰華督與公子馮平日裡有交情,看到宋殤公對鄭國用兵,雖然口中不敢直接勸諫阻止,但心裡非常不悅。主管兵事的孔父嘉在這件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太宰華督為什麼不怪他呢?其實他一直在尋找機會對孔父嘉進行報復,但是因為孔父嘉是殤公重用的重要人物,手握兵權,所以他不敢輕易動手。宋國自從出兵攻打戴國後,全軍覆沒,孔父嘉隻身逃回國內,國人對此非常不滿。他們紛紛抱怨:“宋君不顧百姓疾苦,輕易發動戰爭,導致國內許多家庭失去了妻子、孩子和親人,人口也大幅減少。”太宰華督又派遣自己的心腹人在城裡的小巷中散佈流言,說:“宋國屢次出兵,都是孔父嘉的主意。”國人相信了這個謠言,都開始怨恨孔父嘉。太宰華督正中了他們的下懷。另外,還有傳言說孔父嘉的後妻魏氏非常美麗,世間無與倫比,但是人們無法一睹她的容顏。突然有一天,魏氏回到家中,隨同家人前往遠郊省墓。當時正值春天,柳樹垂柳如煙,花兒綻放如錦,許多男女都出來踏青遊玩。魏氏不禁掀起了車簾,偷偷地窺視外面的景色。華督正在郊外遊玩,突然遇到了孔父嘉的家眷。得知這位美豔絕倫的女子是孔司馬的妻子後,他驚訝地說:“世上竟有如此美麗的人,真是名不虛傳!”從此日夜想念,神魂顛倒。他認為:“如果能得到這位美人作為自己的妾室,足夠享受下半生了。除非殺掉她的丈夫,否則無法得到她的芳心。”因此,他加緊了謀害孔父嘉的計劃。

當時正值周桓王十年春天,孔父嘉正在組織車馬,號令相當嚴格。太宰華督又派自己的心腹人在軍中傳言:“孔父嘉又要發動戰爭,打算對鄭國進行進攻。昨天他與太宰華督開會商議,決定今天要開始組織軍隊。”軍中計程車兵們個個都感到恐懼,他們三三兩兩地前往太宰華督的門前訴苦,請求他代為向國君進言,停止戰爭,不要再使用武力了。華督故意把門關得很緊,卻派門房在門縫中,用好話來安慰他們。士兵們要求見面的心情更加迫切,人越來越多,其中很多都帶著武器。眼看天色已晚,仍然無法見到太宰,他們開始吶喊起來。俗話說:“聚人容易,散人難。”華督知道軍士們的心已經變了,於是穿上盔甲、佩上寶劍走出來。他命令開門,讓軍士們站定,不許喧譁。然後他自己站在門口,先將一番假慈悲的話說出來,以穩住大家的情緒。接著他說:“孔司馬主張用兵,給百姓帶來禍害。主君偏信他的意見,不聽我的勸諫。三天之內,又要大舉進攻鄭國。宋國的百姓有什麼罪,要受這樣的勞苦!”太宰華督的話激起了士兵們的怒火,他們咬牙切齒地高喊著“殺!”。華督假裝要解勸他們:“你們不能輕舉妄動,如果孔父嘉得知了,向國君告發,你們的性命難以保全!”士兵們紛紛表示:“我們的父輩、兄弟和親戚們在長期的戰爭中已經死亡過半,現在又要大規模出征。而且我們要面對的鄭國勇士如此強大,我們如何能夠抵擋他們呢?我們要麼死亡,要麼殺掉這個賊子,為民除害,死而無怨!”太宰華督接著說:“投石問路者應當謹慎選擇使用的工具。雖然孔父嘉是個壞人,但他是國君寵幸的臣子,這種行動是決不能行的!”眾軍士說:“如果有太宰做主,即使是那無道昏君,我們也不怕他!”他們一邊說,一邊扯住華督的袍袖不放。齊聲喊道:“我們願意跟隨太宰去殺害民賊!”現在眾多士兵幫助輿人,駕起車來。華督被士兵們簇擁著登上了車,車裡自有心腹緊隨。一行人呼嘯著前往孔司馬的私宅,將宅子團團圍住。華督吩咐:“先不要聲張,等我敲門,再從中著手。”太宰華督到達孔父嘉的私宅時,已經是黃昏將盡的時候了。孔父嘉正在內室喝酒,聽到外面有人急促地敲門,就派人去問。對方說:“華太宰親自到門口,有機密事要商量。”孔父嘉於是趕緊整理好衣冠,出堂迎接。但他剛剛開了大門,就聽到了外面軍士們的吶喊聲,他們蜂擁而入了宅子。孔父嘉心裡一陣慌亂,正要轉身回去,華督已經闖進屋裡,大聲喊道:“害民賊在這裡,為什麼不動手抓他?”孔父嘉還沒來得及說話,頭已經落地。華督帶著自己的心腹手下,徑直進入內室,搶走了魏氏,然後登車離去。魏氏在車裡沒有辦法,只能解下束帶,自己系在脖子上。等到車到了華督家門口,她已經氣絕而亡。華督不禁嘆息不已。他吩咐將她的屍體載到郊外去草草埋葬,嚴厲警告一起出行的人,不準洩露這件事。唉!只因為一夕的歡愉,卻造下了萬劫的冤仇,難道不值得悔恨嗎!士兵們趁機洗劫了孔父嘉的家產,全部搶光。孔父嘉只有一個兒子,名叫木金父,年紀還很幼小。他的家臣抱著他逃往魯國。後來,他們以字為氏,改姓孔。孔子就是孔父嘉的第六代孫子。

且說宋殤公聽說孔父嘉被殺,感到手足無措。當他聽說太宰華督也參與其中時,非常生氣,立即派人召他,想要追究他的罪行。但是華督稱自己生病沒有前來。殤公下令準備馬車,想要親自前往給孔父嘉弔喪及慰問家屬。華督聽到宋殤公要來孔父家弔喪的訊息,急忙召集軍正來說:“主公一直寵信司馬,你們都知道。現在你們擅自殺了司馬,怎能沒有罪過?先君穆公捨棄自己的兒子而立主公為君,主公卻以德報怨,重用司馬,攻打鄭國不肯停手。如今司馬被殺,這是天理昭彰。不如我們趁機行動,迎立先君的兒子為君,將禍事轉化為福祉,豈不是更好?”軍正說:“太宰華督的話正是符合我們眾人的心意。”於是,他號召軍士們聚集在孔氏的門前,等待宋殤公的到來,一旦他到達,就要開始鼓譟。他們的鼓譟聲驚散了殤公的侍衛,最終導致殤公被亂軍殺害。華督得知這個訊息後,穿上喪服前往現場,進行悼念。他召叢集臣,鳴鼓聲聚集大家的注意力,然後隨便找了一兩個將軍坐了罪,加以處決,以掩蓋眾人的目光。有人提議:“我們先君的兒子馮現在在鄭國,人們對先君的懷念之情仍然不減,應該迎接他回來,讓他繼承王位。”百官聽了都表示同意,然後陸續離開了。華督於是派遣使者前往鄭國報喪,並迎回了公子馮。同時,他還動用了宋國的寶庫中的重要物品,行賄各個國家,並告訴他們這是為了讓公子馮繼位的緣由。

鄭莊公見到了宋朝的使者,接收了宋國的國書,知道了他們的來意。於是,他準備了法駕,送公子馮回宋國作為新的國君。公子馮在離開時,跪地痛哭道:“我的生命都是君主您所賜予的。幸好我能夠回到自己的國家,繼承先祖的遺志。我將會成為一個忠誠的臣子,不會有任何二心。”鄭莊公也感到悲傷,跟著公子馮一起哭泣。公子馮回到宋國後,太宰華督為他效忠,推舉他為新的國君,稱為莊公。華督依舊擔任太宰的職務,繼續行賄各個國家,所有國家都答應了他的請求。齊國的侯爵、魯國的侯爵和鄭國的伯爵一起在稷山會盟,確定了宋國的國君,任命華督為宰相。史官有詩嘆道:”春秋篡弒嘆紛然,宋魯奇聞只隔年。列國若能辭賄賂,亂臣賊子豈安眠!“還有一首詩專門探討宋殤公因為背義棄馮而遭遇不幸的命運。說:”穆公讓國乃公心,可恨殤公反忌馮。今日殤亡馮即位,九泉羞見父和兄。“

話說齊僖公在從會稷回來的途中,收到了一份緊急警報。警報內容是:北戎國的主宰派遣元帥大良、小良率領一萬戎兵來侵犯齊國邊境,已經攻破了祝阿,直撲歷下。守衛邊境的官員無法抵擋,連連向齊僖公告急,請求他迅速回師救援。齊僖公聽了之後說:“北方的外族已經多次侵擾,不過只是小偷小摸罷了。如果這次他們能夠輕易地得到勝利而離去,那麼北方的邊境將來必定難以安寧。”於是,他派遣士兵去魯國、衛國和鄭國借兵。與此同時,他和公子元、公孫戴仲等人一起前往歷城,準備抵擋敵人的進攻。

鄭莊公聽說齊國遭受北戎侵略,立刻召集世子忽說:“齊國與我們鄭國是盟友,而且鄭國每次出兵,齊國都會相助。現在他們來向我們請求援軍,我們應該迅速前往救援。”於是,鄭莊公挑選了三百輛戰車,任命世子忽為大將,高渠彌為副將,祝聃為先鋒,連夜向齊國進發。當他們到達齊國時,得知齊僖公正在歷城,便直接前去相見。當時,魯國和衛國的軍隊還沒有到達。齊僖公對鄭莊公的援手感激不已,他親自出城慰勞軍隊,並與世子忽商議如何退敵。世子忽說:“北戎軍隊依靠步兵,進攻容易,失敗也容易;我們用戰車,進攻困難,失敗也困難。然而,儘管如此,北戎人性格輕率而不嚴謹,貪婪且沒有親情,勝利時不互相謙讓,失敗時不互相救援,因此可以誘敵深入並抓住機會。況且他們倚仗勝利,必定輕敵冒進。如果我們用部分兵力抵擋敵人,然後假裝戰敗撤退,北戎軍隊一定會追擊。我們在預先設好的伏兵等待他們。當他們追擊到我們的伏兵處,一定會驚慌而逃跑,我們再追擊他們,必定能取得全勝。”僖公說:“這個計策非常妙!讓齊國的軍隊埋伏在東邊,阻擊他們的前方;讓鄭國的軍隊埋伏在北邊,追擊他們的後方。這樣前後夾擊,一定會取得勝利。”世子忽領命後便率軍前往北路,將部隊分成兩處進行埋伏。齊僖公召集公子元,告訴他計劃:“你可以率領一支軍隊,在東門處伏擊,等待敵人追擊,然後立即殺出去。”他還讓公孫戴仲帶領一支軍隊去引誘敵人:“我們只需要裝出輸的樣子,把敵人引誘到東門伏兵的地方,就算完成了任務。”分配完成之後,公孫戴仲開啟城門,與敵人對峙。戰場上,戎國的將領小良手持刀,騎上馬匹,帶著三千名戰士出城迎擊齊國的軍隊。兩軍交戰了約二十回合。公孫戴仲並沒有全力作戰,回到車上便逃走了,但是他並沒有進入北關,而是沿著城牆繞到了東邊的路上。小良不願放棄,全力追趕。另外一位戎國將領大良看到小良的部隊獲勝,立刻率領大軍跟隨追擊敵人。齊國的伏兵埋伏在東門附近,忽然炮聲大作,金鼓震天,茨葦草叢中都是伏擊計程車兵,密密麻麻。小良急忙喊叫:“我們中計了!”他立刻掉頭逃走,反而讓大良的後隊混亂了,一齊奔逃。公孫戴仲和公子元帶領軍隊追趕。大良命令小良帶領部隊前往開路,自己留下來斷後,不斷地戰鬥著並逃跑。最後,追趕失敗計程車兵都被齊國的軍隊俘虜或斬殺。戎軍行至鵲山,回頭發現追擊的齊軍越來越遠,眾人才鬆了口氣。正準備埋鍋做飯,山坳裡突然喊聲大作,一枝軍隊衝了出來,聲稱“鄭國上將高渠彌在此。”大良、小良驚慌失措,急忙上馬,無心戀戰,只顧奪路逃命。高渠彌則在後面掩殺。逃跑了幾里路後,前方又傳來喊聲,原來是世子忽率領軍隊殺到。與此同時,公子元也帶領齊軍趕到。戎軍在這前後夾擊之下,被打得七零八落,紛紛四散逃命。小良被祝聃一箭射中腦袋,當場墜馬而死。大良單槍匹馬突破重圍,正巧遇到世子忽的戰車,措手不及,也被世子忽斬殺。此戰生擒了三百名敵軍甲士,死亡者不計其數。世子忽將大良、小良的首級以及俘虜的甲士,都帶到齊侯面前獻功。

齊僖公非常高興,說:“如果不是世子忽這樣的英雄,怎麼能讓戎國的軍隊輕易退卻呢?今天國家安寧,全都是世子忽的功勞!”世子忽謙虛地說:“這只是一時的小貢獻,何必過分誇讚呢?”於是,齊僖公派遣使者去阻止魯國和衛國的軍隊,讓他們免於奔波勞累。齊僖公下令準備盛大的宴席,專門為世子忽慶功。在宴席上,齊僖公又說:“我的小女兒願意準備箕帚。”世子忽再三謙讓,不願接受這份禮遇。宴席結束後,僖公讓夷仲年前去私下對高渠彌說:“我們國君非常仰慕世子忽的英雄氣概,希望能與世子忽結為姻親。先前派遣使者提親,但未能得到世子忽您的同意。今天我們國君親自與世子忽交談,然而世子忽卻堅持不同意,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如果您能促成這樁婚事,請接受我們國君敬獻的白璧二雙和黃金百鎰。”高渠彌領命後,前來拜見世子忽,詳細轉述了齊侯(僖公)對世子忽英雄氣概的仰慕,並且說:“如果兩家能夠成功結為姻親,將來得到這個大國(齊國)的協助,也是一件美事。”世子忽回答說:“早些年的時候,齊侯曾經提出要和我結親,但我因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不敢答應。現在我接到命令去救援齊國,幸運地取得了勝利,回到家中結婚,外界可能會認為我是為了謀求功勞才提出要求結婚,我該如何自圓其說呢?”高渠彌再三勸說,但世子忽仍然堅決不同意。第二天,齊僖公又派夷仲年來商量婚事,世子忽推辭道:“我沒有得到父親的允許,私自結婚是有罪的。”當天他就告別齊國回到了自己的國家。齊僖公生氣地說:“我有這樣的女兒,還怕找不到女婿嗎?”

後來,鄭國的世子忽回到自己的國家,向莊公稟報了辭婚的事情。莊公說:“我的兒子有能力獨立立功,不需要擔心找不到好的親家。”祭足私下告訴高渠彌說:“你在國內有很高的地位,公子突、公子儀、公子亹這三個人都對此覬覦不已。如果世子忽能夠和一個強大的國家結婚,我們還可以藉助他們的力量來援助我們。即使齊國不打算結婚,我們也應該主動提出。難道我們要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嗎?你既然要跟隨世子忽行動,為什麼不建議他呢?”高渠彌回答說:“我也曾經提出過這個建議,但是他並沒有聽從。我也無能為力。”祭足嘆了口氣,然後離開了。髯翁寫了一首詩,專門談論世子忽辭婚的事情。說:”丈夫作事有剛柔,未必辭婚便失謀。試詠《載驅》並《敝笱》,魯桓可是得長籌?“

高渠彌與公子亹素來交情深厚,聽到祭足的話後,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世子忽對莊公說:“渠彌與子亹私下交往頻繁,關係異常密切,他們的用心難以揣測。”莊公根據世子忽的話,當面責問渠彌。渠彌避而不談,否認有此事,但轉過身又與子亹談論世子忽的話。子亹說:“我的父親原本想任命你為正卿,但被世子忽阻撓而作罷。現在他又想阻止我們兩人之間的來往。父親在世時還可以勉強維持;如果父親百年之後,我們兩人還能和平相處嗎?”高渠彌回答說:“世子忽的性格很優柔寡斷,不會傷害別人,公子不用擔心。”但是,從此之後,子亹和高渠彌就和世子忽有了嫌隙。後來高渠彌把世子忽殺了,立子亹為王,這件事情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祭足為世子忽出謀劃策,希望他能夠和陳國結婚,同時與衛國修好,“陳國和衛國之間正處於友好狀態,如果我們和他們結盟,就可以保證自己的安全。”世子忽認為這個計劃很有道理,同意了。祭足於是向莊公進言,派使者去陳國求親。陳侯答應了。世子忽來到陳國,親自迎接媯氏回國。魯桓公也派使者去齊國求親。因為齊侯把女兒文姜許配給魯侯,又引發了許多事情。要面的事情,請等待下一回的詳細解說。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穿越司馬傳 於先 四合院之無法無天 慈禧皇后與她的三個寵愛太監 開局起義反皇上 驚天奪寶 我的農場通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