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120章 晉悼公的新起點:趙武歸來,晉國重振雄風?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厲公獎賞了士兵們,並在朝門口號召了三天,最終才聽從了民眾要求,將三郤的屍體重新安葬。而三郤家族在朝為官的成員,雖然曾經參與過此事,但是現在他們都被免除了死罪,可以回到田地上繼續過著普通人的生活。胥童被任命為上軍元帥,代替了郤錡的職位。夷羊五被任命為新軍元帥,代替了郤犨的職位。清沸魋被任命為新軍副將,代替了郤至的職位。楚公子熊茷被釋放回國。胥童成為了卿,而欒書和荀偃則感到了羞愧,常常稱病不出席會議。但是胥童因為得到晉侯的信任,對此並沒有太在意。

有一天,厲公和胥童一起去嬖臣匠麗氏的家中游玩。這家位於太陰山南邊,離絳城二十多里,住了三天沒有回來。荀偃私下對欒書說:“國君的無道,你是知道的。我們稱病不去上朝,現在雖然能暫時安穩,但是將來胥童等人一旦對我們產生疑心,可能會誣陷我們懷有怨恨和不滿,恐怕三郤家族的禍患最終還是無法避免,不能不提前考慮這個問題。”欒書問:“那該怎麼辦呢?”荀偃回答:“作為大臣,國家的安定是最重要的,國君的個人安危是次要的。現在有百萬民眾在你的掌控之中,如果你決定進行不可預測的事情,另立一位賢明的國君,誰敢不聽從呢?”欒書問:“這樣的事情能成功嗎?”荀偃說:“龍在深淵中,人們無法窺探;但是當它離開深淵,踏上陸地,小孩子也能制服它。國君在匠麗氏家中游玩,連續三夜沒有回來,這就像是離開深淵的龍,還有什麼好懷疑的呢?”欒書嘆息說:“我們家族世代忠誠於晉國,今天為了國家的存亡,不得不採取這種不得已的計劃,後世的人一定會指責我為弒君叛逆,我也無法推卸這個罪名了!”於是兩人商量好了計劃,打算裝作病癒,前往晉侯處商議國事。他們預先安排了牙將程滑和三百名士兵,隱藏在太陰山的左右兩側。當兩人到匠麗氏家拜見厲公時,他們向厲公彙報:“主公您離開政務去旅遊,三天沒有回來,我們百姓非常失望。所以我們特地來迎接您回朝廷。”厲公被逼無奈,只能起身回朝。由胥童在前面引路,欒書和荀偃跟在後面。當他們行至太陰山下時,突然一聲炮響,埋伏計程車兵們都衝了出來。程滑先將胥童殺死。厲公被嚇得大驚失色,從車上摔了下來。欒書和荀偃命令士兵將厲公抓住。他們在太陰山下駐紮軍隊,將厲公關押在軍營中。欒書說:“範氏和韓氏家族將來可能會有異議,我們應該假扮成君主下令召他們來。”荀偃表示同意。於是他們派出了兩輛飛車,並召集了士匄和韓厥兩個將軍。當使者到達士匄家時,士匄問:“君主召見我有何事?”使者無法回答他的問題。士匄說:“這件事很可疑。”於是他派了自已的親信去打聽韓厥是否已經被召集。韓厥之前因為生病已經推辭了。士匄說:“智者的看法大致相同。”欒書見士匄和韓厥都沒有來,問荀偃:“這件事怎麼辦?”荀偃說:“你已經騎在了老虎的背上,還想下來嗎?”欒書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那天晚上,欒書命令程滑給厲公送去毒酒,厲公喝後死去。軍隊立刻在軍中為厲公舉行了喪事,並將他葬在翼城東門外。士匄和韓厥突然聽到國君去世的訊息,一同出城為國君奔喪,也沒有詢問國君去世的原因。

喪事已經結束,欒書召集了各位大臣一起商討新的君主。荀偃說:“三郤家族的死亡,胥童曾經說過要扶立孫周,這就是一個預言。靈公死在桃園裡,而襄公遂絕後了,這是上天的旨意,我們應該去尋找他的接班人。”所有的大臣都感到非常高興。欒書於是派荀罃前往京城,迎接孫周作為新君。當時孫周已經十四歲了,他聰明非凡,志向和才略都超出一般人。見到荀罃來迎接他,他詳細詢問了情況,當天就告別了單襄公,和荀罃一起回到晉國。當他們行至一個叫做清原的地方時,欒書、荀偃、士匄、韓厥等一眾卿大夫已經聚集在那裡迎接他們了。孫周開口說:“我是一個身處他鄉的人,本來沒有指望回到故鄉,更沒有想過成為君主。但是成為君主所重要的,是能夠掌握命令,並使之得到實行。如果只是以名義尊我為君,而不遵循我的命令,那麼這樣的君主還不如沒有。如果大臣們願意聽從我的命令,那就只能在今天決定;如果不願意,那就聽從大臣們的安排。我不能空頂著一個國君的名頭,只是為了做先君州蒲的延續而已。”欒書等人聽了孫周的話後,非常恭敬地再次跪拜,並回答道:“我們願意跟隨一個賢明的君主服務,我們一定聽從您的命令!”等到他們離開後,欒書對其他大臣說:“新的君主並不像以前的君主那樣,我們必須小心謹慎地侍奉他。”

孫周進入絳城,向太廟朝拜,繼承了晉侯的位置,成為了悼公。在他即位的第二天,他就公開指責夷羊五、清沸魋等人曾經在惡行上得到過君主的縱容,然後命令左右將他們推出朝門並斬首,他們的親屬也被驅逐出國境。此外,悼公還認為程滑應該為厲公之死負責,於是將他綁在市場上示眾。這讓欒書嚇得整夜無法入睡。第二天,欒書便向悼公請辭,退休回家。他推薦韓厥接替他的職位。不久之後,他因為過度擔憂而生病去世。悼公一直聽聞韓厥的才能,於是任命他為中軍元帥,取代了欒書的職位。

韓厥謝絕了悼公的賞賜,並私下向悼公陳述了自已的看法:“我們這些大臣都是依靠先前家族的功績,才能有機會侍奉君主。然而,這些家族中最為重要的莫過於趙氏一族。趙衰曾經輔佐文公,趙盾曾經輔佐襄公,他們都表現出了忠誠和奉獻的精神,建立威嚴的功業,穩定國家。不幸的是,靈公昏庸無道,相信了奸臣屠岸賈,屠殺了趙盾,趙盾只好出走逃亡。靈公遭遇兵變,被殺害在桃園裡。景公即位後,又重用屠岸賈。屠岸賈欺騙說趙盾已死,並假稱趙氏一族謀反,於是追究其罪行,將趙氏一族滅絕。臣民們對此深感憤怒,到現在仍然不能釋懷。幸好趙氏的遺孤趙武仍然存活,現在您主公賞功罰罪,整頓晉政,已經懲罰了夷羊五等人,豈能不紀念趙氏一族的功績呢?”悼公說:“這件事我也聽先輩們講過,現在趙氏家族在哪裡呢?”韓厥回答說:“當時岸賈搜尋趙氏孤兒非常緊迫,趙家的門客公孫杵臼和程嬰為了救趙氏孤兒,他們一起商量了一個計劃:公孫杵臼假裝抱著孤兒,甘願被殺,以引開岸賈的注意力,從而讓趙武得以逃脫;程嬰則帶著趙武躲藏在盂山,到現在已經十五年了。”悼公說:“你可以替我去把他們找來。”韓厥奏道:“岸賈還在朝中,主公必須保密這件事。”悼公說:“我明白了。”韓厥告別出宮門,親自駕車,前往盂山迎接趙武。程嬰擔任車伕,他們當初從故絳城離開,如今從新絳城回來,都城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感到非常傷感。

韓厥帶著趙武進入內宮,朝見悼公。悼公躲在宮中,假裝生病。第二天,韓厥率領百官進入宮中探望悼公,屠岸賈也在其中。悼公說:“你們知道我生病的原因嗎?就是因為功勞簿上有一件事情不清楚,這讓我心中不快。”眾大夫跪下問道:“不知道功勞簿上哪一件事情不清楚?”悼公說:“趙衰、趙盾兩代人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怎麼忍心斷絕他們的香火?”眾人齊聲回答:“趙氏家族已經在十五年前被滅族了,現在主公雖然懷念他們的功勳,但已經沒有人可以繼承。”悼公便叫出趙武,向各位將領介紹他。眾將領問:“這位年輕的公子是誰?”韓厥回答:“他就是那個被稱為孤兒的趙武。以前被誅殺的趙家孤兒,其實是門客程嬰的兒子。”這時,屠岸賈嚇得魂飛魄散,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人攤在地上,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悼公說:“這件事情全是岸賈所為,如果今天不對他進行族誅,又怎麼能讓趙氏一族的冤魂得到安慰?”他大聲喊叫著:“將岸賈押出來斬首!”隨即命令韓厥帶領軍隊包圍屠岸賈的宅邸,將他與他全家老少全部殺害。趙武請求將岸賈的頭顱祭奠在趙盾的墓前。國內的人們都拍手稱快。潛淵在史詩中寫道:“岸賈當時滅趙氏,今朝趙氏滅屠家。只爭十五年前後,怨怨仇仇報不差!”

晉悼公在誅殺岸賈之後,召喚趙武到朝堂,為他加冠,任命他為司寇,代替岸賈之職。之前被沒收的田地和土地,全部歸還給原主田祿。悼公又聽聞了程嬰的義舉,打算讓他擔任軍隊的軍正。程嬰說:“當初我之所以沒有死去,是因為趙家孤兒還未立穩。如今我已經復仇並且報答了恩情,怎麼可以自已貪圖富貴,讓公孫杵臼一個人在地下受苦呢?我要去地下向杵臼報告這個好訊息!”說完,程嬰就自刎身亡了。趙武撫摸著公孫杵臼的屍體痛哭,請求晉侯為他們舉行隆重的喪禮。他們的遺體被安葬在雲中山上,共同合葬在名為“二義”冢的地方。為了表達對公孫杵臼的感激之情,趙武服喪三年,以報答他的恩德。有一首詩說:“陰谷深藏十五年,褲中兒報祖宗冤。程嬰杵臼稱雙義,一死何須問後先!”

晉悼公不僅立了趙武,還召回了遠在宋國的趙勝,再次封給他邯鄲地區。他還對朝中的官員進行了大力度的整頓,賢者得到尊重,有才幹的人得到任用。對先前的功績進行了記錄,對輕微的罪行進行了寬恕,百官各司其職,井然有序。下面是幾個有名的官員:韓厥擔任中軍元帥,士匄是他的副手;荀罃擔任上軍元帥,荀偃是他的副手;欒黶擔任下軍元帥,士魴是他的副手;趙武擔任新軍元帥,魏相是他的副手;祁奚擔任中軍尉,羊舌職是他的副手;魏絳擔任中軍司馬;張老擔任候奄;韓無忌負責管理公族大夫;士渥濁擔任太傅;賈辛擔任司空;欒糾負責親軍戎御;荀賓擔任車右將軍;程鄭擔任贊僕;鐸遏寇擔任輿尉;籍偃擔任輿司馬。各種官員都已就位後,國家開始大力改革政治:免除拖欠的賦稅,減輕賦役負擔,恢復廢棄的政令,整頓滯後的事務,關心鰥寡孤獨,百姓都非常高興。宋國、魯國等諸侯國聽到這些,都紛紛來朝見。只有鄭成公因為楚王曾經射傷他的眼睛,心懷怨恨,所以不肯臣服於晉國。

楚共王聽說厲公被殺,非常高興,正想為報仇而採取行動。但又聽說新君即位後,賞罰分明,重用賢人,致力於治理國家,朝廷風氣嚴謹,得到內外的支援,國家即將走向復興,於是他的喜悅變成了憂愁。於是他召叢集臣商議,想幹擾中原,使晉國無法成為霸主。但令尹嬰齊卻無法提出任何有效對策。公子壬夫上前說:“在中原諸侯國中,宋國的爵位尊貴,國家強大,況且它地處晉國和吳國之間。現在我們想要擾亂晉國的霸業,就必須從宋國開始。目前宋國的五大夫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五人,與右師華元關係不好,他們現在逃亡在楚國。如果我們給予他們兵力支援,讓他們去攻打宋國,奪取宋國的城池,然後用這些城池作為他們的封地,這是用敵人來攻擊敵人的計策。如果晉國不救援,那麼它就會失去諸侯的支援;如果晉國救援宋國,那麼它一定會攻擊魚石等人,我們可以坐山觀虎鬥,這也是一個策略。”楚共王採納了他們的計謀。立即任命壬夫為大將,由魚石等作為嚮導,統率大軍去討伐宋國。不知道勝負會如何,讓我們在下一回中再見分曉。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魂穿古代突然解鎖系統 奪嫡?我直接跑路 唐朝極品公子 困神 北境擁兵一千萬,女帝跪求別造反 中華歷史長河 家父秦昭王,敵國公主又來和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