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121章 彭城之戰,楚共王能否逆襲,一雪前恥?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在周簡王十三年的夏天四月,楚共王採用了右尹壬夫的計策,親自率領大軍,與鄭成公一起攻打宋國。他們以魚石等五大夫為嚮導,成功攻克了彭城。然後讓魚石等人佔領彭城,並在那裡留下三百輛戰車,駐紮軍隊。共王對五大夫說:“晉國現在正和吳國結盟,對我們楚國構成威脅,而彭城正是吳國和晉國來往的通道。現在我留下重兵協助你們,你們進攻可以奪取宋國的封地,退守也可以切斷吳國和晉國的聯絡。你們應該用心辦事,不要辜負我的信任!”共王說完後就返回了楚國。

這年冬天,宋平公派大夫老佐率領軍隊圍攻彭城。魚石統帥戍衛軍士出戰,結果被老佐打敗。楚國的令尹嬰齊聽說彭城被圍,就率領軍隊來救援。老佐仗著勇敢輕視敵人,深入楚軍,結果被箭射中身亡。嬰齊於是繼續進軍侵犯宋國。宋平公非常害怕,派右師華元到晉國求援。韓厥對悼公說:“昔日文公的叔父,就是從救宋開始振興周朝的。現在我們也處在這個興衰的關鍵時刻,必須不遺餘力。”於是他派遣使者,從各個諸侯國徵集士兵。悼公親自率領大將韓厥、荀偃、欒黶等人,先在臺谷屯兵。嬰齊聽聞晉國的大軍已經到達,便率領軍隊返回楚國。

周簡王十四年,悼公率領宋、魯、衛、曹、莒、邾、滕、薛八國的軍隊,進攻並圍困彭城。宋國的大夫向戌讓士兵們登上戰車,向城上四個方向喊道:“魚石等背叛君主的賊,天理不容!現在晉國統領著二十萬大軍,將要摧毀這座孤城,寸草不留。你們如果知道順從和反抗的區別,為什麼不抓住這些逆賊來投降?以免讓無辜的人受到屠殺。”這樣的喊話進行了好幾遍,彭城的百姓聽到後,都知道魚石等人理虧,於是開啟城門,接納了晉國的軍隊。當時,雖然楚國的守衛眾多,但因為魚石等人對他們不加優待,所以沒有人願意為他們效力。晉悼公進入城內,那些守衛都四散奔逃。韓厥抓住了魚石,欒黶、荀偃抓住了魚府,宋國的向戌抓住了向為人、向帶,魯國的仲孫蔑抓住了鱗朱,他們都把俘虜帶到晉悼公那裡,向他獻上戰功。晉悼公下令斬首五大夫,並將他們的族人安置在河東壺丘。然後他率領軍隊向鄭國發起問責。楚國的右尹壬夫趁機入侵宋國,試圖救援被晉國攻擊的鄭國。在此期間,其他諸侯國的軍隊也前來支援宋國。但是,最後各軍散回各自的國家。

在那一年,周簡王去世,其兒子洩心即位,成為了靈王。靈王自出生時起,嘴唇上就有髭鬚,因此周朝的人稱他為髭王。髭王元年夏天,鄭成公病得很重。他對上卿公子偪說:“楚國君主曾經為了救援鄭國,不幸被箭射中了眼睛,我一直沒有忘記這件事。我死後,你們各位卿士一定要忠誠於楚國,不要反悔!”說完這些話後,鄭成公去世了。公子騑等人推舉髠頑為新的君主,他即位後被稱為僖公。

晉悼公因為鄭國還沒有徹底服從,於是召集了各個諸侯國在戚地開會商討對策。魯國的大夫仲孫蔑提出了一個計策:“鄭國的地勢非常險要,其中以虎牢最難攻破,而且這裡是楚國和鄭國交通的重要通道。我們可以在那裡修建城牆,設定關卡,派遣重兵前往逼迫鄭國,這樣他們肯定會屈服。”楚國的降將巫臣也獻上了自已的計策:“吳國和楚國是透過同一條河流相連的,我曾經以使臣的身份去過吳國,與他們約定攻打楚國。吳國曾多次侵擾楚國的領土,楚國很受其苦。現在我們可以派遣一位使者,引導吳國來攻打楚國,這樣楚國的東部就會受到吳國軍隊的困擾,他們將無法和我們爭奪鄭國。”晉悼公採納了兩位大夫提出的策略。當時,齊國的靈公也派遣自已的兒子光和上卿崔杼前來參加這次會議,聽取晉國的命令。悼公召集了九路諸侯的軍隊,共同加固虎牢城,並增加了墩臺等防禦工事。大國派遣了一千人的兵力,小國則派遣了五百或三百人的兵力,共同守衛這片土地。鄭國的僖公果然感到害怕,終於向晉國屈服了。晉悼公於是率領軍隊返回。

當時,中軍尉祁奚已經七十多歲了,他請求退休。悼公問他:“誰可以接替你的職位?”奚回答道:“沒有人比解狐更適合了。”悼公說:“我聽說解狐和你有仇怨,怎麼可以讓他接替你的職位呢?”奚回答道:“陛下問的是誰可以勝任這個職位,而不是問我有沒有仇怨。”於是悼公召見解狐,但還沒有來得及官拜,解狐就因病去世了。悼公又問道:“除了解狐之外,還有沒有其他人可以接替你的職位?”奚回答道:“如果非要選的話,其次就是午了。”悼公說:“午不是你的兒子嗎?”奚回答道:“陛下問的是誰更適合這個職位,而不是問我是不是他的父親。”悼公說:“現在中軍尉和副羊舌職務都空缺了,你為我挑選他們的接班人。”奚回答道:“羊舌職有兩個兒子,一個叫赤,一個叫肹,兩個人都很有才幹,只要陛下看中用哪一個都可以了。”悼公聽從了他的話,任命祁午為中軍尉,羊舌赤為副手。各位大夫都對此表示滿意和服從。

話分兩頭。接著說巫臣的兒子巫狐庸,他奉晉國侯的命令前往吳國拜見吳王壽夢,並請求吳國派兵攻打楚國。壽夢答應了他的要求,並派世子諸樊為將領,準備在江口集結軍隊。但是,楚國早已有間諜將這個訊息報告回去了。楚國的令尹嬰齊向楚王建議說:“吳國的軍隊還沒有到達楚國,如果我們現在出兵攻打他們,就能先發制人,避免他們再次進攻。不如我們先出兵。”楚共王認為這是個好主意,於是嬰齊大規模地檢閱了艦隊,選取了兩萬名精銳士兵,從大江出發,攻打鳩茲,再沿著江流向下進發。勇將鄧廖進說:“長江的水流很急,前進容易,後退難。我願意率領一部分軍隊先行進攻,如果取得勝利就繼續前進,即使失利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失敗。元帥可以在郝山磯駐紮軍隊,觀察形勢變化,這樣可以確保萬無一失。”嬰齊認為這個策略很好,於是選擇了三百名身穿盔甲計程車兵,以及三千名穿著訓練袍計程車兵,他們都是精力充沛、力大無比,一個可以抵擋十個人的勇士。同時準備了大小船隻共一百艘,一聲炮響之後,船頭朝東出發。早在出發之前,已有哨船探知鳩茲發生了事故,前來報告給世子諸樊。世子諸樊聽到訊息後說:“既然鳩茲已經失守,楚國的軍隊必定會乘勝向東進攻,我們應該提前做好準備。”於是他派遣公子夷昧,率領數十艘船隻,在東西梁山地區引誘敵人;同時,公子餘祭則帶領軍隊隱藏在採石港附近。鄧廖的軍隊經過郝山磯時,望見梁山有敵船,便奮勇前進。夷昧輕微地作戰,引誘敵人向東逃去。鄧廖一路追擊,直到採石磯附近,遇到了世子諸樊的大軍。他們開始交戰,但還沒打幾次,採石港中響起了炮聲,原來是公子餘祭帶領的伏兵從後面夾擊。箭矢如雨點般射來,鄧廖臉上中了三箭,但仍然毫不畏懼地戰鬥著。公子夷昧駕駛著巨型木船到達戰場,船上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勇士,他們用長槍亂搗敵船,許多船隻都被覆沒。鄧廖在力戰過程中力竭被俘,但他寧死不屈。楚國軍隊中逃脫的人很少,只有八十名身穿甲冑計程車兵和三百名鍛鍊有素的戰士。嬰齊非常害怕受到責罰,想要掩蓋這次失敗,卻不料吳國世子諸樊趁勝追擊,反而進攻楚國。嬰齊大敗而歸,鳩茲也重新歸屬於吳國。嬰齊因為羞憤成疾,未能到達郢都就去世了。史官有一首詩說:“乘車射御教吳人,從此東方起戰塵。組甲成擒名將死,當年錯著族巫臣。”

楚共王任命右尹壬夫為令尹,但他的性格貪婪卑鄙,向屬國索賄。陳國的成公無法忍受這種行為,於是派轅僑如前往晉國請求援助。晉國的悼公召集了諸侯在雞澤大會,隨後又在戚會見了諸侯。吳國的壽夢也前來參加,中原的勢力大為擴張。楚國共王因失去了陳國而非常生氣,將責任歸咎於壬夫,並將他處死。他任命壬夫的弟弟公子貞(字子囊)代替他成為令尹。楚國進行了大規模的檢閱,出動了五百輛戰車,準備攻打陳國。那時陳成公已經去世,世子繼承了王位,這就是陳哀公。他因為害怕楚國的兵力,所以又歸附了楚國。晉悼公聽說這件事後非常生氣,打算出兵與楚國爭奪陳國。突然,報告說無終國君主嘉父派來了大夫孟樂,獻上了一百張虎豹皮。孟樂上奏說:“自從齊桓公征服山戎各國以來,他們一直保持平靜。但最近,由於燕國和秦國實力減弱,山戎各國看到中原沒有霸主,又開始肆意侵擾。我們的君主聽說晉君您英明神武,將繼承齊桓公和晉文公的事業,因此想宣揚您的威德,山戎各國願意與晉國建立盟約。所以,我們的君主派我前來通報,希望您能決定是否接受。”晉悼公召集諸將商議,大家都說:“戎狄沒有親情,不如攻打他們。以前,齊桓公作為霸主,先安定了山戎,後征伐荊楚,正是因為他們的豺狼本性,非用兵威不能制服。”但司馬魏絳獨自反對說:“不可以。現在諸侯剛剛聯合,大業還未確定,如果出兵攻打戎狄,楚國軍隊肯定會趁機搗亂,諸侯一定會背叛晉國而歸附楚國。那些夷狄,就像禽獸一樣。而諸侯,是我們的兄弟。現在我們為了禽獸而失去了兄弟,這不是一個好的策略。”晉國悼公問道:“我們能與山戎和平共處嗎?”司馬魏絳回答道:“與山戎和平有五個好處:首先,山戎與晉國為鄰,他們的土地很多,但並不富饒,我們可以用貴重的商品來換取他們的土地,這樣我們就可以擴大我們的領土,這是第一個好處。其次,如果我們停止戰爭,邊境居民就可以安心耕種,這樣就可以使他們得到安寧,這是第二個好處。第三,如果我們以德服人,不用動用兵車,這樣會減少軍隊的勞動,這是第三個好處。第四,如果我們能與山戎和平共處,周圍的國家就會震驚,諸侯會畏服我們,這是第四個好處。最後,如果我們與山戎和平共處,就不必擔心被北方的國家所侵襲,這樣我們就可以專注於南方,這是第五個好處。如果我們能夠享受這五個好處,為什麼不與山戎和平共處呢?”晉國悼公非常高興,立即任命司馬魏絳為和平使者。魏絳和孟樂一起前往無終國,與國王嘉父商議和平事宜。嘉父號召山地上的戎國,並前往無終,用血作盟,宣誓堅守盟約:“現在晉國的侯嗣伯主持盟約,各戎國願意接受約束,保衛北方,不侵犯其他國家,也不背叛盟約,各自保衛自已的領土。如果有人背叛盟約,天地將不會保佑他!”各個戎狄國家接受了盟約,都非常高興,他們用本地的土特產贈送給魏絳,但魏絳卻分毫不受。各戎狄國家的人們互相看著說:“晉國的使者如此廉潔!”他們對魏絳更加敬重。魏絳帶著盟約回報悼公,悼公非常高興。

當時,楚國的令尹公子貞已經征服了陳國,又轉移軍隊去攻打鄭國。因為虎牢有重兵把守,他沒有走汜水的路線,而是從許國出發,沿著潁水而來。鄭僖公髠頑非常害怕,於是召集六卿一起商議應對策略。這六位卿分別是:公子騑,字子駟;公子發,字子國;公子嘉,字子孔。他們都是穆公的兒子,對於僖公來說是叔祖輩。另外三位是:公孫輒,字子耳,他是公子去疾的兒子;公孫蠆,字子蟜,他是公子偃的兒子;公孫舍之,字子展,他是公子喜的兒子。這三位都是穆公的孫子,繼承了父親的爵位成為卿,對於僖公來說是叔輩。這六位卿都德高望重,一直掌握著鄭國的政權。僖公性格倔強,心高氣傲,對別人不太尊敬,因此他和臣子們的關係並不融洽,尤其是上卿公子騑。在今天的會議上,僖公堅持要堅守城池,等待晉國的救援。公子騑開口說道:“俗話說得好:‘遠水難救近火。’我們不如投靠楚國。”僖公回答說:“如果我們投靠楚國,晉國的軍隊就會再次進攻我們,我們如何對付他們?”公子騑回答道:“晉國和楚國誰會關心我們?我們也沒有必要在這兩國之間做出選擇。只有強者才能掌握事態。我們今後可以將犧牲和玉帛放在境外,如果楚國來了,我們就和楚國建立盟約,如果晉國來了,我們就和晉國建立盟約。兩個大國並肆爭鬥,必然會有大的犧牲。等到強弱分明之後,我們再選擇強者來保護我們的人民,這難道不可行嗎?”然而,僖公並沒有採納公子騑的計策,他說:“按照你的說法,鄭國將不斷尋求結盟,永無寧日了!”他想派人向晉國求援。但是其他大臣都害怕違背公子騑的意見,沒有人願意前往。於是,僖公發誓決心親自前往晉國求援,並在那一夜住在驛站裡。公子騑派遣門客伏擊僖公,並假託他突然得了重病。他立僖公的弟弟嘉為新的君主,即簡公。隨後,他派人向楚國報告:“我們之前沒有聽從楚國的建議,是因為我們還有僖公這個頑固的人在,但現在他已經死了。我們希望能夠停戰並建立盟約!”楚國的公子貞接受了盟約,並撤回了軍隊。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大魏:開局天生貴子 好漢劫 明末遼東從軍行 謝邀,人在大唐,剛揭皇榜 開局成為傀儡皇帝 我在大漢直播曹賊日常 溫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