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53章 桓溫北伐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東晉建立後,就徹底變成了以門閥政治為主,由於是王敦、王導擁立司馬睿建立的東晉,因此當時王氏家族權勢滔天,當時就有傳:王與馬,並天下,可見當時的東晉皇室拿門閥絲毫沒有辦法,甚至不得不受制於王家。】

【後來王敦前後兩次叛亂,想要取代晉室,因為王敦本人的志大才疏,和其它門閥的強烈反對,最終王敦之亂被艱難的平定下去,可司馬家的皇帝甚至不敢因此而牽連王氏的其他人,王敦的弟弟王導依然在中央做官,東晉皇室可以說是基本上沒什麼實際權力。】

【自東晉建立以來,除了開國皇帝司馬睿和第二個皇帝晉明帝司馬紹稍微有那麼點作為,東晉的其他皇帝都是些吉祥物,沒什麼實際權力,也沒有拼搏奮發的決心,直到皇位傳到了一個人手中,這個人就是——晉孝武帝司馬曜。】

【司馬曜是司馬睿的孫子,司馬昱的兒子。他本來是司馬昱的第六個兒子,按理說皇位實在是與他沒有半毛錢關係,但是由於他五個哥哥意外早死,司馬曜才得以順利地登上皇位。】

【自從司馬睿建立東晉以來,東晉一直是由各家門閥勢力輪流執政,各家門閥你方唱罷我登場,就是輪不到皇帝上場。而司馬曜的父親司馬昱作為桓溫一手“扶持”上位的皇帝,權力更是低到了極點,皇權不振、士族專權,桓溫完全控制了朝廷。】

【東晉立國,根基之弱歷朝罕見。在其中,士族門閥與皇室共榮,其實是東晉國祚綿延的一個保證。但是,這種門閥之間的彼此相互制衡,卻沒有最終形成貴族政治,反而導致東晉最終也走上了權臣篡位的老路,這其中貢獻最大的便是桓溫。】

【桓溫並非是像之前計程車族一般,透過官職的不斷升遷進入中央,而漸漸掌握朝政。相反他是由自身強盛的軍功才得以威懾朝廷,進而控制中央。這種上位的方法,本身就是對當時流行計程車族政治的一種顛覆。】

【桓溫雖然是由軍功得以成為權臣得,但他並非是出自底層,桓溫祖上經現代考證,應該是三國時期被司馬氏誅殺的曹魏大司農桓範之後,也算是有點來頭。桓溫之父桓彝,於東晉初年的王敦之亂中立有大功,因此獲封萬寧縣男,遷宣城內史。在當時看來,桓溫的家世並不怎麼好,但後來在庾翼的大力推薦下,晉明帝將女兒嫁給了桓溫。桓溫由此從一個普通計程車族子弟,一躍而成為皇親國戚。】

【此後桓溫多年拼搏奮鬥,前後歷經三次北伐,雖然第三次慘遭慕容垂暴打,但回國後的桓溫已經牢牢控制住了兵權,藉助北伐, 桓溫於權勢上更進一步。】

【此時桓溫所面臨的,其實是一個很尷尬的局面:他自己出身於士族門閥,能有今天的地位,於士族門閥借力頗多。但同時,他又不是一個典型計程車族執政者,不被當時的門閥士族所充分接受。也就是說,他的家世讓他得以身居高位,但在此之後,他又背叛了他的出身。】

【這些都讓桓溫在通向最後一步的路上困難重重,他桓溫要取代晉室,自己稱帝。】

【桓溫北伐的目的並不如他所說的那樣,單純就是想恢復漢家失地。更深層次的目的在於,他要立威,並藉此收攏兵權,然後憑藉軍功,走當年曹操走過的路。】

【其實桓溫的小心思,在桓溫第一次北伐時就被王猛察覺了。永和十年,桓溫第一次北伐,此次北伐進展順利,桓溫不費吹灰之力就輕鬆攻入了關中。當時前秦的符氏在關中立足未穩,被桓溫由武關取路進入了關中。】

【在大勝前秦軍隊後,大軍行進到灞上。關中各地的州縣紛紛前來投降,百姓扶老攜幼前來迎接,其中有年長者當場痛哭不已:“不圖今日復睹官軍!”】

【自從晉愍帝司馬鄴在建興四年在長安被匈奴俘虜後,晉軍已經離開關中超過了四十年了。而王猛,就在這些圍觀的人當中。在桓溫大軍進入關中後,王猛隨即前來拜見。】

【史載,王猛“披褐詣之,捫蝨而談”,身上披著一條破麻袋,一邊擠蝨子一邊說話。桓溫家境優渥,對這樣的行為應該是很不適應的。但桓溫還是對王猛另眼相看,因為他發現王猛在談及天下大勢時,條分縷析,鞭辟入裡,令人很是動容。】

【在聽了王猛的一番高見後,桓溫對王猛很是欣賞,於是便將自己深埋心中的疑惑王猛詢問:“我奉天子之命率領大軍進入關中,為百姓剪除賊害,可為什麼關中的豪傑卻沒有來投奔我呢?”】

【王猛回答道:“您不遠千里而來,深入敵境。可如今長安近在咫尺,您卻屯兵於灞上,不渡灞水。大家都不知道您究竟是什麼心思,所以才猶豫觀望,不敢前來投奔。”】

【桓溫默然不應,良久才說:“您見識深刻,江東沒有像你這樣的人才啊!”並隨即授予了王猛一個官職。】

【桓溫此時屯兵灞上,不渡灞水,他不渡河自然就無法進攻長安。桓溫進取之意不足,唯圖自保,擔心自己實力被消耗掉。關中的豪傑看不清桓溫的主意,自然不肯歸附於他。】

【不久之後,桓溫與苻雄在白鹿原大戰,此戰桓溫大敗,同時前秦兵將在關中堅壁清野,桓溫無處補給只得狼狽撤出關中。】

【桓溫臨行前曾邀請王猛一起撤退,跟自己一起返回東晉,王猛卻表示的拒絕,他決定繼續留在關中,觀望天下局勢。一年後,王猛與苻堅相遇,二人一見如故,共同開創的統一北方的前秦帝國。】

【桓溫的北伐,從來就不是單純的軍事行動, 而是帶有很強的政治目的。桓溫第二次北伐的成果最大,不僅收復了洛陽,還將東晉的邊境從漢水一帶直接推進到了黃河邊上。】

【收復了舊都,這是丞相一生夢寐以求的成果,而桓溫成功了,但東晉朝廷和桓溫兩方的反應都很奇怪。】

【桓溫主動上書朝廷,說如今洛陽收復,朝廷自然應該遷都回洛陽,這本是理所應當,但朝廷卻百般推諉。一是洛陽雖然已經收復,但此刻卻仍然是前線,風險太大;第二個也是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朝廷不願意搬遷到桓溫的勢力範圍內。】

【而桓溫這邊,他在收復洛陽後,也沒有對洛陽做什麼實質上的經營。沒有駐軍、沒有屯田開墾恢復生產,他僅僅是任命了地方官吏,就班師回自己的老巢江陵了。直到最後洛陽被前燕再次攻佔。在此期間,對於北方收復的領土,桓溫幾乎沒有做過任何軍事上的部署或者支援。】

【因此,桓溫的北伐,從來都不是為了收復失地,而是以北伐為由來擴大自己的勢力,以達到掌握權力的目的,直到最後取代晉室稱帝。】

【但因為他的目的不純,致使他在第三次北伐中遭遇大敗,威望大損。雖然在東晉他還是最能打的,但名望這個東西是虛的,你再能打,也不能控制人心所想啊。】

【因此,桓溫開始轉移目標,向內立威。第三次北伐失敗後不久,桓溫藉故廢除了皇帝司馬奕,改立司馬昱為帝,是為簡文帝。在此之前,桓溫已經獲得了“位在諸侯王之上”的殊禮。】

【桓溫此時還想更進一步,這時候其它門閥勢力開始成為了他最大的阻礙。簡文帝在位時間僅八個月,臨終前,他看穿了形勢和桓溫的野心,在形勢所迫下,簡文帝有意直接傳位於桓溫。最後被出身太原王氏的王坦之所勸阻。王坦之跟簡文帝說: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不是陛下你的天下,不是說你想傳給誰就能傳給誰的!簡文帝這才作罷。】

【到簡文帝病逝時,桓溫尚在姑熟。群臣害怕桓溫威勢,都不敢扶立太子即位。後來還是在王導的堂侄王彪之的竭力推動之下,太子司馬曜才得以順利繼位,順便這個王彪之還阻止了令桓溫攝政的提議。】

【之後桓溫想讓朝廷為自己“加九錫”,這話什麼意思大家都知道了,漢魏以來篡位的標準流程了。按理說這次司馬曜是危在旦夕了,但這時候謝安出手了,謝安不敢正面反駁桓溫的請求,最後透過反覆修改詔書,儘量拖延時間,最後竟然真的拖死了桓溫。】

【距離皇權已經只有一步之遙的桓溫,最終還是被他所出身的門閥阻擋在了篡位的大門外。】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穿越到陳朝當國公 三國:日記曝光,美人們都黑化了 三國演義的那些事兒 重生:開局和納西妲一起被軟禁 我家娘子有點厲害 靖安侯 誰說太監不能征戰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