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68章 蕭衍其人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唐朝貞觀年間。

李世民有些感慨:“自隋末亂世以來,中原凋敝,朕繼位之初便有突厥犯境。今雖克勝敵酋,但百姓民生仍不及隋文帝時,朕身為君父更需勉勵治國,汝等臣子也要多多諫言啊。”

長孫無忌在一旁說道:“陛下何憂,今我唐君正臣賢,陛下之英明神武豈是南梁蕭衍所能比肩,其任用奸佞,只知一味地崇佛,不惜民力,有此下場實為咎由自取。”

長孫無忌此話一出,別人還沒什麼反應,魏徵先站了出來。

“陛下,長孫無忌以媚言惑君,臣請陛下治其罪!”魏徵上前彈劾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一臉詫異,他萬萬想不到一個前太子的黨羽,幸得李世民不追究大搞株連,不安分守己就算了,還敢彈劾自己,他難道不怕自己遭到皇帝的厭惡嗎?

長孫無忌馬上拱手對李世民說道:“陛下,臣斷無此意,臣之言皆發自肺腑,不敢妖言媚上啊。”

李世民覺得魏徵有點多事了,可蕭衍的事蹟剛剛講完,他也不可能讓臣子因言獲罪:“輔機也是有感而發,玄成也不必過分計較了嘛。”

李世民親自打圓場,魏徵這才不甘心的站回自己的位子。

漢初。

劉邦看完,心中一動:“諸位都是朕打天下的功臣,如今天下已定,諸位有何諫言可以教朕啊?”

蕭何站起身說道:“陛下掃平四海,結束了自暴秦以來的亂世,雄才偉略,我等皆是佩服至極,無從可諫啊。”

蕭何話音剛落,有些喝醉了的樊噲突然站了起來。

“陛下萬事皆好,對咱們沛縣的老兄弟們也不賴,可是陛下為何就是對嫂子……”

“嗝~~~”樊噲打了個酒嗝。

“不對,是對皇后如此偏心,還要廢黜咱大侄子的太子之位,我樊噲第一個不答應。”

樊噲藉著酒勁,說了這麼一大通的話,旁邊的蕭何臉都快綠了。再看劉邦,臉上還是掛著笑容,可眼睛已經低了下去。

劉邦接著抬頭笑道:“你這屠戶,不知從哪裡聽的這些流言,我跟你嫂子好著呢!”

樊噲還想再說什麼,蕭何連忙說道:“樊將軍醉了,來人!把樊將軍扶下去休息!”

劉邦一言不發,旁邊的呂雉冷眼旁觀著一切。

【回顧侯景反叛的整個過程,可以說是險象環生,侯景哪怕任何一個節點出現問題,他都不能成功,無論是霸佔壽陽,還是準備叛變,再有就是渡過長江,在這其中不知有多少事情成功率都非常低,但它們卻都一一成功了。】

【這真的只是因為侯景運氣好嗎?並非如此,如果一件小機率事件發生了,我們可以認為是運氣因素,可如果一連串的小機率事件接連發生,那麼只有一個可能,這根本就不是小機率事件。】

【回顧侯景的行動,他最開始就認為自己一人無法成功,因此在南梁國內一直在尋找盟友,最終他找到了臨賀王蕭正德。】

【可這是偶然事件嗎?侯景肯定不會把成功的希望都寄託在蕭正德一人身上,他必然也聯絡了其他宗室之人。而以宋齊兩朝的內鬥傳統,雖然蕭衍對宗室十分放縱,可在國內覬覦皇位的宗室肯定不會少。蕭正德想稱帝,別人自然也會想,只不過最後真正幫到了侯景的,是蕭正德而已。】

【而朱異又是侯景成功的又一個因素,正是他洞察到了蕭衍的心思,極力推動蕭衍在每一個關鍵節點上做出錯誤的選擇,而這都是朱異為了自身的榮寵所做出迎奉行為。】

【朱異這種人當然能稱為一般意義上的奸臣,但問題是,為什麼這樣的奸臣會出現在蕭衍身邊,而且還倍受信任?】

【史書上說朱異“聰明練達”,可他的才智根本沒有想用在正道上,既不是為國家謀深遠的發展,也沒有為上位者提供合理正確且中肯的建議,而是全部用來揣摩上意,再迎合領導的心思,為自己謀私利。】

【這樣的人能長期待在蕭衍身邊,而且為蕭衍所信任,這才是問題根本之所在。】

【老年皇帝一般都會出問題,比如漢武帝晚年,李隆基晚年,而他們的問題出在哪呢?就在於老人對情感因素的過於看重,更在於能被別人猜得到自己的心思。】

【朱異最後以一個奸臣的形象被定格在歷史中,就是因為他的每一次進言,都讓侯景朝著勝利的目標又往前挪了一步。而他一共就收了侯景三百兩黃金,他做這一切當然不是為了侯景,只是為了討好蕭衍。】

【朱異的每次進言總能滿足蕭衍內心深處的某些心思,或是一統天下的春秋大夢,或是愛護宗室的柔軟親情,或是不理朝政怕事煩神。但是,對於國家的安危與發展,朱異卻毫不關注。】

【而偏偏,這樣一個能輕易被人猜得到心思的老年人,又是全天下權力最大的人。】

【覆盤整個侯景之亂,蕭衍本身並沒有作惡的心思,但當他慵懶倦怠的態度被朱異敏銳地掌握到,由此就釋放出了巨大的惡果。】

【這也正是我們現在經常在新聞上看到的,老年人被一些賣保健品的輕易就騙走了畢生積蓄,不僅僅是因為老年人思維遲鈍,更是因為那些人懂得老年人的心思。】

【蕭衍是個好皇帝的嗎?如果你看他的行為,那他是個無可辯駁的好皇帝。】

【在冬天,蕭衍早早就起床處理朝政,手凍得皸裂,也不停筆,這算是他的勤勞。】

【他還親自定下了佛教信眾只能吃素食的規矩,並身體力行,自己長齋素食,祭天地祖宗以及朝廷大宴會,也只用蔬菜,不用牲畜,他一天也只吃一頓菜羹粗米飯。】

【蕭衍穿的是布衣,掛的是木綿制的黑色帳,一頂帽子戴三年,一條被子蓋兩年,不飲酒,平時不聽音樂,這些都算是他的節儉。】

【任何時候蕭衍總是衣冠整齊,就在盛夏暑伏穿著也一絲不苟;對待宮內宦官,他也是禮貌嚴肅好似對貴賓,更不用說接待士大夫的禮貌,這都算是他的謙恭。】

【蕭衍對待犯罪行為,士族犯罪一概寬赦,親屬甚至是犯謀反罪,只要哭著悔過一番也就就無罪了。宗室王侯橫行不法,或者白天在大街上公然殺人,或者夜間派人出去搶掠,盜匪逃進王侯家,就沒有人敢追捕。梁武帝完全知道這種情形,因為講慈愛所以蕭衍一概不究。】

【而對待百姓蕭衍卻完全不同,他嚴格依法辦事,民眾犯了罪,用法極嚴,如果應該連坐,則罪犯全家不論老幼都不得免,一人逃亡,全家人都被囚禁罰作苦役。】

【乍一看蕭衍好像一個好皇帝,他是如此儉樸。可蕭衍治國的所作所為又完全和自己的行為相反。他的儉樸不過是皇帝的自我感動,他認為自己以身作則,就能感動天下人向善。自己寬待宗室,就能換來家庭和睦,不再重蹈覆轍。】

【可蕭衍自以為地精明睿智,以為梁國能在自己的治理下平安和樂,而宗室子弟對自己感恩戴德。卻不知,在南梁平靜的表面之下,百姓已經生不如死。】

【侯景後來反叛時,哪裡來的兵源呢?他身為北方人,在南方可是沒有絲毫根基的。而侯景之所以在攻入建康後部眾達到了十餘萬,都要歸功於蕭衍,正是由於蕭衍的放縱,這才讓侯景輕易的獲取了民心,當侯景叛亂時,百姓紛紛加入侯景部隊,這才讓侯景輕鬆進入的臺城。】

【還有一個戲劇性一幕是,侯景包圍臺城後,柳仲禮率大軍勤王,來到建康附近後,周圍的百姓經歷了侯景兵亂,都覺得救星來了,於是紛紛前來迎接大軍。結果柳仲禮毫不客氣,勤王軍將建康周邊的百姓洗劫一空,好好發了筆財,百姓氣憤之下又盡數投入侯景的麾下,如此軍隊,國家豈能不亡?】

【蕭衍看重士族和宗室,厚禮相待,結果正是這些他看重的人,眼睜睜看著他被包圍,等待蕭衍的死去,他們好爭權奪利。他苛待百姓,眼中從無這些社會底層的人民,而正是這些他從未放在眼中的百姓,將侯景送入了臺城,徹底終結了這個“仁慈”的皇帝。在快要餓死的時候,不知蕭衍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何落得如此下場呢?】

【侯景之亂,徹底葬送了整個南方統一的可能,雖然後面建立了陳朝,但整個南方的潛力已經消耗殆盡,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正在等待那個徹底終結亂世的男人——隋文帝楊堅。】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大唐:劫持長孫皇后,氣炸李世民 穿書:手握重兵的女主被舉報欺君 我刷影片被古人各種討論 絕名榜 人在漢末,我乃常山趙子龍 俠宸 帝主穹蒼,王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