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79章 楊堅得國正不正?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隋朝開皇年間。

楊堅還在思考關隴集團,他有些憂心忡忡的對皇后獨孤伽羅說道:“此言傳揚天下,恐人心浮動,於社稷不利啊。這關隴集團之說,將權術、利益、政治盡數向天下人宣揚,有心人得知後,恐日後國無寧日啊。”

獨孤伽羅也有些無奈:“似此神蹟,我等又能奈何得了?陛下可召楊素、高熲等人覲見,詢問他們有何良策吧。”

貞觀年間。

李世民思考良久,若有所思的說道:“此言還是有失偏頗,前朝文帝登基後,這所謂的關隴集團便飽受打壓。至隋煬帝時更是多用南方士人,我等關隴人士屢遭排擠,因此才有了楊玄感的反叛。等到了我大唐立國時,除了關中之地還算順利,其餘各地均是我大唐軍隊一寸一寸打下來的,不能簡單的歸結為所謂的關隴集團的影響。”

長孫無忌站出說道:“陛下明鑑,但神蹟通傳天下,臣恐天下萬民看後,對朝廷會有所誹謗啊。”

李世民點了點頭:“這倒是個問題……”

這時候魏徵又站出反對道:“齊國公此言差矣,正是有此神蹟在,天下萬民才能知曉前朝得位不正。而我大唐興義兵,平戰亂,百姓方能得享太平,百姓如何能非議朝廷呢?”

魏徵接著又對李世民說道:“臣與齊國公相反,臣所擔心的正是神蹟中所言的關隴集團。關中門閥眾多,見此言論,難免有人心生野心,妄圖顛覆朝廷。臣請陛下派遣使者,巡查四方,以防不測。”

“卿所言甚是有理,待此次神蹟結束,你便著手去辦此事。”李世民安排魏徵去辦這得罪人的事。

【觀看完隋朝建立的過程,算是得國不正嗎?其實這個不好說。因為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得國不正”的真正定義。】

【怎樣建國叫正,怎樣叫不正,在不同的人眼裡,定義都有所不同。在朱元璋看來,他認為有史以來,得國最正的,只有他和劉邦兩人。】

【而這是基於兩個角度思考得出的結論:第一是,二人都是底層出身,劉邦是個亭長,而朱元璋呢乞丐出身,還不如劉邦。第二點就是,他們兩個都推翻了前朝的暴政。】

【但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定義的範圍實在太窄了點。】

【在現代人的思想中,下意識的覺得天下如果是自己打下來,那就是“得國正”。如果是像王莽、楊堅那樣權臣篡位的,便是得國不正。】

【這也就是為什麼,曹操和劉裕都是權臣篡位,但在現代網際網路上還能有不少擁躉。原因之一就是,他們二人都有軍功在身,地盤和建國的根基都是自己打下來的。】

【而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就飽受詬病,說他欺負孤兒寡母,篡奪了柴榮的江山。但實際上,趙匡胤本人的武功和軍功還是可以的,足以撐得起自身的權位,不然也輪不到他當皇帝。】

【說到底還是,“天下是打出來的”解釋不了歷史上發生的事情,五胡十六國時期,很多胡人政權都是他們自己打下來的,卻常常二世而亡。】

【但實際上,打出來的天下僅僅只是一個表象,真正的內在原因是,前朝矛盾的爆發,透過了戰爭手段得到了解決,而最終勝利的那個人,便是之後的皇帝。】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是手段不是目的。王朝末期的戰亂起源於社會矛盾,如果戰爭不是為了解決這些矛盾,那戰爭就僅僅是軍事殘殺。】

【一個新王朝的建立,是在亂世中恢復秩序的自然產物。如果舊王朝中的絕大部分矛盾能隨著戰亂消失,新王朝能夠從中浴火重生,那麼之後,新的王朝才能輕裝上陣,重新出發。】

【從這個角度,我們再來看看隋朝的得國。】

【漢朝與唐朝很像,都是在兩個二世而亡的朝代之後,開啟大一統的時代,並且都創造出中華文明歷史中的偉大燦爛的文化。稍有不同的是,漢朝是在秦末反對暴政的各個勢力中最後角逐勝出的;而唐朝,則是對隋朝的繼承。】

【相信大多數人都認為,隋煬帝如果不是好大喜功,再加上暴戾恣雎,那麼很有可能,唐朝的輝煌盛世本來是他的。隋朝,本來是可以創造一個盛世的。】

【而如果隋朝在之後能夠開創一個盛世的話,那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說隋朝“得國正”呢?】

【楊堅奪得帝位的手段,固然並不高尚,甚至還有些偶然和詭詐。但是,如果我們把“得國之正”的評價標準放在是否解決了先朝先代的矛盾和問題上,那麼楊堅在稱帝時,其實已經完成了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分裂,追根溯源其實可以從黃巾之亂時開始計算,而非是西晉末年,儘管中間有過二十多年的統一時間。】

【自東漢末年以來,地方勢力逐漸坐大,幾乎所有東漢末年的軍閥,都有地方豪族的背景。而東漢末年所謂的群雄爭霸,正是在地方士族勢力急劇膨脹,朝廷統治失序後出現的。】

【而魏晉計程車族政治,又將世家大族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皇帝與門閥共治天下。本來西晉的統一是個很好的機會,經過三國長達百年的戰亂,人口銳減,但天下也和平了下來。在和平年代,皇權本身的獨尊性可能促使皇帝去解決士族坐大的問題。】

【但偏偏,因為西晉末年繼承人的問題,爆發了八王之亂,塞外胡人趁機進入中原,又帶來了胡漢矛盾。】

【五胡自進入中原後,單純以軍事能力論,當時的漢人根本不是對手,無他人口都消耗在了內鬥上。因此,自西晉滅亡以後,北方几乎都是胡人建立的政權。】

【但胡人政權的壽命,往往並不長久,胡人政權往往會在第一代軍事強人逝去後迅速崩潰。】

【第一個轉折點是苻堅的出現,苻堅並不是一個典型的胡人君主,反而更像一個漢人皇帝。他熟悉儒家經典,終身堅守仁義,試圖在已經戰亂了近六十年的北方大地重新恢復秩序。】

【但最終他失敗了,他的仁政解決不了民族之間的矛盾,他的權勢還是依託於自身強大的軍事力量上的,因此一旦淝水失敗,帝國便迅速崩。】

【之後又有北魏的漢化改革,但也只是為北魏續了命,沒能很好的解決當時中華大地上的矛盾。】

【到了北周時,歷經幾百年的戰亂,地方上的世家大族也認識到了一個問題,只有統一的中原王朝,才有凝聚實力、抵抗塞外胡人的能力。否則,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對世家大族而言,與能夠輸出武力的統一政權合作,是最好的生存方式。】

【自北周進行府兵制改革,關隴集團成型以後,直至隋唐,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關東士族願意與本是胡人的朝廷勳貴聯姻。要知道,這放在幾百年以前,讓士族與胡人通婚,簡直是天方夜譚。】

【至此,自漢末以來積累的種種問題,終於有了解決辦法。】

【而楊堅的篡位,在當時或許是整個華夏民族最為有利的選擇。】

【宇文贇猝死,而皇帝宇文闡年幼,如果不是楊堅輔政,那麼就會是宇文氏宗族輔政。國家估計又會陷入宇文護輔政時的迴圈中,更別提什麼統一了。畢竟,周公輔成王這種事,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歷史裡,更多的還是王莽和曹操。】

【而在真實的歷史中,楊堅篡位以後,天下統一程序並沒有結束。唯一因為楊堅篡位而引起的曲折,不過是宇文氏的一些反抗,但在此之後,更無其他波折。】

【楊堅本身,是在北周在發展壯大的程序中成長起來的關隴貴族的二代精英,甚至於,是這些人中的最強者。他早年既有徵戰沙場的經歷和銳氣,又有政治鬥爭的敏銳與手段。最關鍵的,是他不像自己那個想法太多的兒子。他的能力,足以支撐他的野心。】

【因此,即便楊堅篡位不是那麼地光明正大,隋朝的建立也沒有那麼偉光正,但是,從延續歷史程序的角度來看,這就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大明豪俠傳 九世之功:劉楚國成長計劃 娶了皇后怎麼辦 寒門敗家子 大陳:幫陳叔寶的子孫打天下 命運就像一個圈 架空之列國奇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