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90章 科舉制度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楊堅還有一項被後人稱道的事蹟,那就是他開創了科舉制,一舉打破了我國古代由地方大族所壟斷的上升渠道,意義重大。】

【但實際上這個說法不準確,楊堅確實開創了科舉制度,這不假。但其實他所謂的科舉,仍舊沒能打破古代社會的偏見,並沒能真正的收攬天下人才為國家所用。】

【要講清楚這點,還要從我國的人才選拔制度開始談起。】

【春秋戰國時期的世卿世祿制就不多說了,父死子繼,弊端確實不少。中國古代,真正意義上的開始重視人才的選拔方式的,還是由漢武帝劉徹開始的。】

【漢武帝時,有感於軍功爵制以及“任子”“貲選”等選官方式已經很難選拔真正的人才,於是漢武帝便令郡國每年舉孝廉各一人,察舉制正式確立。】

【孝廉是漢代察舉的常科,西漢時每郡國推二人,東漢時改為按人口比例推舉。此外,還有賢良方正等特科,推舉物件多為儒生,也有各級官吏的僚屬,這些人一般先供職為郎中,然後再逐步升遷。】

【而這個時候的察舉制還是很先進的,而且也並不是推舉了就能當官,也是要透過考核的。】

【刺史舉民有茂才者移名丞相,丞相考召,取明經一科,明律令一科,能治劇一科。】

【這裡的“茂才”便是秀才的別稱,因為東漢時為了避劉秀的諱,才改名叫做茂才。】

【察舉制發展到了東漢時期,在左雄的建議下,進一步加強了考試要求。不滿40歲的孝廉,不得參與察舉,必須先在地方參加考試。】

【察舉制的推行,為兩漢政府選拔了一批優秀的人才,擴大了漢朝統治基礎,在當時可以說是很先進的了。】

【但是到了東漢後期,由於地方長官多數由名門望族擔任,名門子弟便成為推薦的優先選擇物件。另外,由於政治腐敗,貪賄盛行,以至地方官員不能公正的評議,所推舉的孝廉往往有名無實,察舉制逐漸喪失了選拔人才的作用。】

【所以才會出現,東漢末年那樣,像袁紹這樣的四世三公的諸侯,世家門閥長期把控人才入仕之路。這種行為,不僅不利於國家發展,而且對中央皇帝的權威也是一種威脅。】

【發展到了魏晉時期,便進一步形成了“九品中正制”,朝廷正式的將人事權過渡給了世家大族,最終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情況。】

【在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的官員天生便能擔任高官,因此無心學習,一意貪圖享樂。】

【而到了南北朝的亂世,尤其是劉裕代晉以後,身為君主的他深刻的認識到了世家大族的無能。但礙於他們在地方的實力,因此只能提拔有才能的寒門士人身居高位,而將士族高高掛起。逐漸形成了南北朝時期的特色“寒門掌機要”。】

【等到了楊堅統一天下的時候,科舉制度誕生的時機已經成熟。楊堅首創了科舉制度,透過考試來選拔人才。】

【看起來不錯是吧,但是要注意一點,楊堅的詔書中明確規定了:沒有五品以上的官員的推薦不能參加隋朝科舉。】

【隋朝那所謂的“科舉”既沒有做到允許“投牒自進”,也沒有考試黜落法,並沒有打擊門閥貴族階層的作用。】

【投牒自進,就是說學子可以自由報考參加考試,不需要別人推薦了。這一點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跡象了,但這一時期投牒自進並沒有制度化,只是學子自發的行為。】

【而隋朝建立後,開歷史倒車,反而要求需要五品官員以上推薦方能有考試資格,這又和察舉制相似了。】

【直到唐朝的科舉考試開始,方才允許考生“投牒自進”,而且還會透過考試黜落不合格的人。】

【那隋朝的選拔制度,能夠選拔出人才嗎?事實證明,人才還是有的,不管是什麼制度,人才總會發光的。】

【翻看史料,我們可以知道的隋朝的進士,一共十三名,他們分別是:劉焯、侯白、王貞、杜正玄、杜正藏、杜正倫、房玄齡、許敬宗、孔穎達、孫伏伽、韋雲起、楊纂、張損之。】

【以上名單中,有不少人在唐史中赫赫有名,在唐初的政壇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房玄齡、許敬宗、孔穎達等人都是唐初的名臣,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這些人在隋朝的待遇如何呢?答案是基本沒什麼待遇。隋文帝雖然首開科舉,卻非常不重視選拔出來的人才。】

【劉焯、侯白、王貞、杜正玄等人都是飽學之士,但無一得到重用。楊堅授予他們的不是閒職,就是不入流的官位,從沒將他們當重要儲備幹部培養。】

【作為中央選拔出來的頂級人才,劉焯竟然被一個藩王當成囚犯,解押到四川當下人使用,備受折辱,毫無尊嚴可言。】

【可能因為楊堅是大貴族出身,輕易獲得了天下,隋文帝對布衣的讀書人始終沒有好感。被他選拔出來的秀才和進士,沒有一個獲得善果。】

【隋朝的科舉為唐朝培養出三名宰相,最不濟的,也能在唐朝混到部長級別。這裡面固然有人才需要歷練的緣故,但隋朝不重視科舉也是很明顯的。】

【許多偉大事物初始創生時,都是靜悄悄的。直到涓涓細流,匯成大海,人們才知覺它的壯闊和偉大,科舉制度亦是如此。】

【現在我們將創造科舉制度當做隋文帝父子的功績之一,但在當時他們只是在原來的人才選拔制度的基礎上,輕描淡寫的添上一筆。他們不會料到,這是一項空前絕後的創舉。】

【實際上雖然唐朝完善了科舉制度,可由於唐朝的考試不糊名,考官可以輕易的看到考生的名字,因此舞弊事件根本無法禁止。終唐一朝,289年的歷史中,產生了141名狀元和830名進士,合計971人。】

【在這些人中,141名狀元裡,只有5人出身寒門。而830名進士裡,寒門也只有132人。】

【說回科舉制度。

如果以看重透過考試選拔人才和分科考試,那麼就是漢朝開創科舉制。

如果看重設立進士科這個考試專案,那就是隋朝開創科舉制。

如果是看重投牒自進位制度化,學子們都可以自由報考,那就是唐朝開創科舉制。】

【我覺得漢朝論和唐朝論各有道理,但隋朝論明視訊記憶體在漏洞,畢竟隋朝選拔人才的制度,本質上和察舉制也沒什麼不同。】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穿越之一知半解 大康鹽王 三國:跟隨丞相北伐曹魏 大秦:始皇幼子,殺敵成神 穿越古代,給我繫結末日系統? 吃雞在大唐 雙生神級武魂,震驚妖帝老婆!洛凡塵蘇玖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