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47章 扶桑農業觀察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清明節後一日,換算成現代農曆則是二月二十,多達兩千人的龐大隊伍終於在鄭克殷的帶領下,正式離開圭谷,前往合儒!

古代的農曆在表示每月之中具體哪日的時候,用的是甲子紀日,這對於現代人而言其實太過複雜,在未來合適的時候,鄭克殷也將提出改革,按照現代農曆的方式以數字表示每月中的日,以方便普通百姓知曉和記錄日子。

鄭家既然是扶桑殖民司的領導家族,因而此行鄭克殷和鄭安良會乘馬車南下,另一名殖民司的主要官員張萬祺則乘坐另一馬車;毛興和林大江二人則騎在馬上,幫助鄭克殷監督隊伍的行進。

從圭谷城到合儒城約有四十二里路(合約24公里),即使步行,最快也僅需三個時辰便能走完,因而這日早晨出發,約摸著午後便可抵達。

但隊伍之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開天坊的開拓者,只是些平常百姓,而非不怕行軍計程車兵。

因而鄭克殷專門安排午時暫歇一個時辰,下午再走完最後一段路,大約在下午後半段的申時(即下午3點至5點)抵達合儒,屆時還可以趁天未黑之時安頓下來,吃上晚飯。

在這日的徙行以前,殖民司吏員也專門踩點來回走過這段路途,以確保道路通暢,不會產生意外。

如果要說可能有什麼容易出現的意外,那大概是嚇人巴拉的野獸從高大的草澤中出沒,驚到開拓者們,甚至還有可能跑出來襲擊他們!

畢竟扶桑的開發程度仍然不高,山川沼澤基本維持著原始的風貌——鄭克殷很期待著能夠自己親眼看看這樣的原始風光,便特地挑選了窗洞足夠大的馬車車廂,隨時可以扒開簾布看看風景——至於野獸來襲怎麼辦,走在隊伍兩側的青丘營勇士便是答桉。

若是能趁機獵殺灰熊、土狼、山獅(美洲獅),明人的隊伍便反而能轉兇為吉,將其視為大大的吉兆!

不過現在鄭克殷拉開簾幕時所看到的仍是寬廣的農村、磨坊與田野,這自然是因為近圭谷城的地方都被漢番眾民開發了出來。

鄭克殷可以看到已經播種好的青翠的粟田(小米田)與麥田,更多的則是隻播種了一部分。農民們和幾頭牛仍在地頭裡辛勤勞作,見他們這支龐大的部隊走過,不少人還會駐足觀看,偶爾點頭鞠躬致意。

正如鄭克殷先前就認識到的那樣,粟(小米)和小麥乃是扶桑轄地佔主導性地位的主糧,這是人類適應偏於乾旱的地中海氣候的必然結果。再頑固的農民,在面對與故鄉完全迥異的風土時,也會為了填飽肚子而選擇最有利的作物。

在殖民司翻閱檔桉的時候,鄭克殷倒是發現十幾年前的金門其實是有種過水稻的,這是利用這一時代的加利福尼亞仍然較為溼潤、水澤眾多的特點,但隨著開發的深入,粟田、小麥田的比例迅速超過了水稻田,也由此帶來了飲食結構的巨大變化。

除了粟田與麥田以外,鄭克殷還可以看到田邊種植得相當齊整的橡樹園,這自然是明人與番人共同的勞動成果——食用橡果是番人的傳統習慣,即使得到漢文化的教化,這一傳統習慣也繼續延續下來。

先司長鄭克臧特地在圭谷城的鄭家產業安排了一片橡果園,那便正是一片實驗田。大體掌握瞭如何人工種植大量產果的橡樹之後,圭谷城外農村幾年間便遍地都種上了橡樹,形成不難看到的果園。

經過這麼些年的生長,圭谷內外種植的橡樹都已長大成林,橡果產量豐富,以至於明人也愈發習慣以“焗麋”也即橡果粥為主食,以作為麵條、包子、饅頭、餃子以外的可以提供一些新鮮感的佳餚。

儘管漢番眾民已經在這些年裡順其自然地適應和改變自己的農業生產方式和飲食結構,但鄭克殷察覺到仍有不少可以改良的地方。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要大量增加地中海作物的種植,尤其是蔬菜與水果,比如杏仁、草莓、葡萄、橄欖、棗和桃。要知道,在現代加利福尼亞州,這些農產品幾乎佔據了整個美國市場!

以一州之力供應全國,足以說明加州有多麼適合種這些作物。

除了適應地中海氣候的作物以外,鄭克殷也打算帶著農吏隊伍進一步考察和實驗種植加州乃至美洲的本土作物。目前橡樹種植的成功,想必能夠給漢番眾民帶來巨大的鼓勵。

但橡樹終歸是喬木,種植起來既費時又費地,效率還是比較低的。只是與澳龍人的貿易的確有利可圖,鄭克臧帶領的鄭家產業和殖民司才會選擇首先開發橡樹種植。

而若是由鄭克殷來規劃的話,他還有意學習中美洲原住民也即是阿茲特克人和瑪雅人的農業經驗,開發把玉米、豆角、南瓜種植在同一片田地裡的三姐妹田,這種極為高效的種植方式甚至在前哥倫布時代傳播到北美許許多多的原住民處,並在公元八至十六世紀點燃了密西西比文化的熊熊火焰!

沒錯,很多人以為白人到來以前,整個北美的原住民都過著“遊牧”或“狩獵採集”的原始野蠻生活。但這是大錯特錯的暴論——

在現代美國領土的東半邊,許許多多的原住民都早就過上了定居農業生活,組建酋邦,建立高大的土墩建築,圍建城鎮,幾乎可以說進入了文明的時代!

密西西比文化能夠興起,三姐妹田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視。

玉米是適應性極好的作物,在現在的扶桑,便也有農民嘗試種植,效果不錯。但因為這個時代的中國人接觸玉米未久,還不太知道該怎麼食用,只是拿來當成蔬菜,把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粒剝下來做進菜裡作為調劑,在鄭克殷看來,其實是浪費了玉米的潛能的。

中美洲原住民以玉米為主食,並不是指他們人人都直接拿起玉米棒子來啃,而是會以精巧的技術用玉米粒磨粉、制餅,玉米餅烤熟之後,便可以拿來包裹肉食、蔬菜、水果等其他食材,再添上辣椒醬或可可醬等醬料,能做成極為美味的玉米餅!

塔可,便是中美洲玉米餅最著名的佼佼者,在穿越以前鄭克殷便也經常在正宗的墨西哥餐館買點塔可作為外帶晚餐,令他愛不釋手。

但在現在這個時代,無論是三姐妹田種植技術,還是製作玉米餅的技術,都根本不被白人重視——高傲的白人完全不考慮美洲本身的技術積累和土地氣候條件,只想將歐洲的作物和牲畜帶到美洲,其中西班牙人更是將大量土地圈作牧場,完全就是在糟蹋墨西哥等地的農業生產力!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業炎東風定江東 三國:多子多福,妻妾成群 大唐:之神級四皇子 大秦:開局召喚錦衣衛征服萬界 追尋太陽的螢火 穿越:我要當匈奴單于 紅樓錦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