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3章 初論政事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奉天殿作為大明早朝議政之地,修的就是兩字,大氣!

殿內站著百餘大臣,仍顯得空曠。

\"臣有本奏\"。

李善長從佇列中走出。

\"陛下,如今中原已定,皇明初立,百廢待興,微臣建議應當完善六部制度,儘早使六部運轉,安定天下,與民休養,使天下百姓歸心。\"

李善長說完退回佇列。

\"諸位大臣有什麼想法\",老朱淡淡的道,說話聲音不大,卻震耳欲聾,不得不佩服這個時代的工匠,現在就知道回聲原理了。

\"陛下,臣以為應當承襲漢制,無為而治,休養生息,致使百姓安康富足,國家強盛,盛世可期\"

\"臣附議\"

\"微臣附議\"

\".......\"

劉伯溫說完,底下大臣紛紛附議。

早在之前,老朱就和李善長,劉伯溫等文臣商議過,現在大家紛紛支援,就表明老朱心中也是傾向於承襲漢制。

\"父皇,兒臣有話要說\"

朱標話音剛落,底下頓時安靜,紛紛側目,對於朱標在這裡,諸位大臣並不奇怪,只當老朱是想讓太子多學學政事,耳濡目染。

\"請問各位大臣,承襲漢制是全盤照搬嗎?\"

李善長作為老朱的再世蕭何,連忙站出來。

\"太子殿下,當然先要全盤照搬,我們的情況和漢朝差不多,天下大亂,連年戰爭,民不聊生,漢朝透過無為而治開創了文景盛世,有現有的制度,我們為何不照用,即使現在情況有差別,制度不適用,那以後還可以進行改制,完全無傷大雅\"

李善長說完沒有看朱標,而是看著龍案上的老朱。

\"父皇,文景盛世用了多少年,百姓們還要等多久\"

文景盛世用了兩代人,要是按照正常時間算,那時候朱標在不在都難說,更何況文景盛世那叫盛世?靠和親來的盛世,給朱標,朱標都嫌棄,盛世是靠拳頭打出來的,是靠國家的綜合國力。

老朱眉毛輕挑,示意朱標繼續說。

\"承襲漢制不是不行,我們現在的三省六部都是取秦漢之法,但兒臣以為,不應該全盤照搬就草草了事,每一項製法都應該拿出來推敲,整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太子殿下,這每一項製法都繁雜無比,如果經過一番推敲,不知要用多少時間\"

楊思憶出聲道。

楊思憶是戶部尚書,管理著老朱的錢袋子,目前朝廷北伐,要用的錢財糧食開銷非常之大,雖然有老朱實行的軍屯制,也只能維持現狀,而且現在老朱當了皇帝,這開銷就更大了,國庫相形見絀,楊思憶作為戶部尚書,就需要新的財政收入,在王朝稅收是一個重要的財源,只要有相應的治法,就可以很快開通一條財政收入,一旦拖太久,很可能導致國庫空虛。

\"楊尚書,請問漢法關於稅制是怎麼樣規定的。\"

\"漢法徵收以田賦,徭役為主的農業稅,其次是商業稅為鋪的銀兩,礦產等稅,各個稅法按照當時的規定徵收......\"

楊思憶作為戶部尚書,對先朝稅法還是知道一二。

\"如何徵繳,徵稅繳納都是何物?\"

\"農業稅以糧食徵收,商業稅可就多了,可以是糧食,銀兩,布匹等,徵收上來由朝廷摺合銀兩.....\"

\"楊尚書不覺得這稅法很繁雜,對朝廷效率太低,對百姓太嚴苛了\"

\"這.......\"

朱標和楊思憶這一問一答,老朱都看在眼裡,這元朝的稅治腐敗不堪,貪官橫行,百姓苦不堪言,老朱心知肚明,如果明朝也和元朝一樣,到了後期也好不到哪裡去,看到楊思憶被難到了,隨即開口。

\"標兒,你有好法子就說出來,咱...嗯,朕和諸位大臣都參考參考\"

\"兒臣以為,可以實行一條鞭法\"

\"何為一條鞭法?\"

楊思憶好奇道。

\"一條鞭法有倆點,一,將各州縣的田賦、徭役及其他雜稅合併,統一徵收銀兩,並按畝折算繳納。二,前朝的按戶丁派役轉變為按地丁派役,即部分徭役攤入田賦徵收,同時採用僱役替代傳統的勞役制度\"

眾多大臣聽完,全部沉思起來,龍案上的老朱也是一臉思索。

朱標的這一條鞭法可是後世大明名臣張居正的傑作,至少為大明續命五十年,現在提出來效果應該更好,這也只是一時之策,沒有解決稅法的根本問題,好在現在是明朝初期問題不大,朱標也沒想一步到位,現在朱標得在朝廷立住腳,取得老朱的信任。

\"善長,標兒的稅法可好?\"

老朱的話語打斷了李善長的思考。

\"陛下,太子之法,前無古人,臣不好評判\"

李善長現在還不知道老朱的態度,直接打起了太極。

\"楊思憶你說說\"

老朱語氣冷淡對楊思憶的說道

楊思憶心中叫苦,說不好得罪了太子,以後沒有好日子過,說好萬一老朱不同意,豈不是撞刀口上,也不能像李善長打太極,畢竟在其位謀其政,自已可是戶部尚書,稅法本來就和戶部息息相關,自已說不知道,烏紗帽還要不要了。

楊思憶硬著頭皮說道。

\"陛下,太子殿下之法減少了徵收環節,提高了朝廷效率,也為百姓行了方便,臣以為是一方良藥\"

楊思憶把一條鞭法比喻成一味藥,也留了後路,畢竟是藥三分毒,真要用新法出了問題,他也有好的說辭。

老朱聽完點了點頭,現在的朱元璋可不是後世的洪武大帝,獨攬朝綱,老朱也是剛登基,對當皇帝也是兩眼摸黑,重大決策還是要集思廣益。

\"標兒之法,朕看可行,楊思憶,你回去把標兒說的一條鞭法整理出來,務必要細緻到位\"

老朱看著朱標,眼裡有幾分欣慰,標兒長大了。

\"標兒,你對如今的土地制度有什麼看法\"

要問老朱天下之物最在意什麼,那就是土地,老朱小時候父母就是無田可耕,活活餓死,他深深知道土地的重要性,如果不處理好土地問題,百姓依然食不果腹,這大明長久不了。

老朱很滿意一條鞭法,既然兒子在處理政事上有天賦,正好藉此考考朱標。

\"父皇,土地是百姓賴以生存之本,縱觀歷史王朝之顛覆,都是土地被少數人掌握,導致百姓無田可耕,所以兒臣以為,朝廷應當強力收歸現有田產,只保留少數私田,即區分為官田,私田,官田不可買賣,朝廷可以僱傭給百姓,官田的數量要可以保證天下大多數人的溫飽,這要寫入刑法。

還要鼓勵農民去墾荒,只要一片土地種滿三年,就變為百姓的私田,對於墾荒的百姓,朝廷還可以給予一定的優惠和補貼,在土地稅收方面,就可以結合一條鞭法降低稅收。\"

朱標前兩天就一直在想大明土地稅制如何改革,不知道怎麼和老朱說,沒想到老朱拿這個來考自已。

\"不可,皇上,臣覺得太子殿下不了解土地的實際情況,登記在冊的田畝只有憶畝,人口2000多萬,平均10畝田地養活一個人,就算全部收為官田也不夠用\"

一聽要收官田,李善長當即出來反對,李善長出身淮西世家,家族手裡握著大量土地,這已經動了世家的根基。

\"李丞相,你說的問題只是耕地不足,這是實際問題,並不是製法問題\"

朱標的這個方法參考了前世的一些制度,卻有一個問題就是現在生產力不足,耕地不夠,不過朱標還是沒想一蹴而就,先讓天下的耕地都種起來,不要荒廢,然後在慢慢改革,一個制度都是慢慢完善的,況且還有新世界的好東西沒有拿回來。

老朱臉上明顯意動,可卻沒有說話,朱標的法子太猛,老朱擔心局勢不好控制,畢竟世家根深蒂固,老朱在以前也得到很多世家的支援,不然不可能取得皇位,現在當了皇帝,馬上就對他們動手也說不過去。

\"父皇,兒臣認為,可以先在應天府周圍幾個州縣實行一年,如成效可取,在推行全國\"

朱標見老朱遲遲不下決心,只能退而求次。

在小範圍地方試試倒是個好辦法,這樣避免馬上過河拆橋。

\"那就先在應天府周圍試試,標兒,你以後就朝堂聽政吧\"

在原本的歷史上,朱標要在十八歲左右才接觸政事,可現在朱標處理政事的天賦,讓老朱都刮目相看,直接把時間提前了好幾年。

這一刻,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皇上......\"

\"就這麼決定了,還有什麼要議?\"

李善長,劉伯溫幾人還想說點什麼,看見老朱威嚴的臉色,只能作罷。

........

大明的第一次朝政在百官的議論和爭吵中結束。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站奴 崩壞直播系統,我的過去被曝光了 他都這麼昏庸了,怎麼還不亡國 大宋水滸:小姨子李清照請誅逆賊 帶著系統去裝逼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我在末世有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