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26章 突然轉折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二月初八 巳時

懷良仍然意猶未盡,想拉著沈括看下一場薛停鶴空匣變狸貓,讓他猜猜匣子裡是死貓還是活貓。但是沈括哪兒心情再看這些,他急不可耐地想要回去複驗剛看到的發煙方法。到了瓦子外面想起,今天還有一項任務便是去雍丘看那裂開的社稷壇。於是向和尚提起請他一起去一趟雍丘縣。

然而懷良似乎早相好了不去的理由,他從身邊取出一張昨夜憑記憶繪製的圖紙。圖紙看上去不像祭壇更像一個鳥籠。

“大師,這便是那圓坵裡面樣子?”

“不錯,昔日太祖建此祭壇有些倉促,只是定了高低方圓尺寸卻急令數月完工,權宜無策只能用堆土夯實,然而雨雪沖刷,這土堆起來的祭壇每年都會矮些;而這圓坵尺寸又得應天相四時,關乎國運差不得分毫。司天監每年重測修補十分麻煩,而且也虛耗國帑。故而想找個法子,稍稍穩住其根基和輪廓,拖延時日不必年年修繕。”

“為何不推倒土壇另選一地,磚石重建,豈不一勞永逸?”

“存中慎言、慎言。推翻社稷重頭再建?呵呵,殺頭的大罪過也。故而只能在原址修修補補,不可大拆。”

“確是學生疏忽了。”沈括頓覺自己考慮不周。

“當時我正督造汴河上疊梁拱橋,因那橋虛架無柱,便有了比肩木聖喻浩的虛名。先帝也欲以巧力維持住圓坵的形狀,再固住沙土,使之復修之期,延長為十年,每修也無需勞師動眾。這樣一來,也方便主事修繕的勾當西八作司的太監,每十年都能從中揩些油水。”

“您便用了這個巧力?”

“談不上巧力,我只是在泥石夯土下加了這個似鳥籠般的東西,以八根鐵打骨架支撐泥石,寓意鐵打社稷。昨夜苦思,若是要偽造地震,或許只能從這副骨架下手。”

“可行否?”沈括急問。

“思來想去,卻是可行卻又不可行。”

“可行,卻又不可行?”沈括不解。

“那圓坵雖然平常無人看守,然而卻是侍衛親軍馬場,常有騎軍操演,附近村落很多,稼穡耕耘牽牛放羊也就在邊上,雍丘軍營也並不遠。若是要挖開土丘在鐵樑上動些手腳,非一兩百人挖上月餘不可能完成,早被人看見了。”

沈括頻頻點頭,這一點包拯確實也想到了,他也勘察了很多次並未找到從側面大肆挖掘的痕跡,附近村民駐軍也沒有發現有人在這一帶鬼鬼祟祟。

“所以我想來,實則不可行。”懷良道。

“那便如何是好?”

“此事,我也還沒想明白。所以,還是勞煩你去看一下,不要看旁的,就看這最上面八根對應艮、震、巽、離、坤、兌、乾、坎的橫生鐵梁的中點,就在那圓坵二三層交界處,位置我都標在上面了,你上去步測一下便知。”

“只看這八處?”

“若如你所言,當日圓坵:地動山搖、似有雷鳴,腳底晃動、類同傾覆。便只需看這八處其餘不必看。”懷良自通道。

“不看那裂縫?”

“裂縫只是坍塌隨生之物。或東西、或南北,絕非要害,要害必在這桁架的“負重易折”之點上。”

“何謂‘負重易折’之點?”

“凡硬物,遇外力欲曲之卻又不折,”懷良從不口袋裡取出一根賭坊裡的竹籌,也不知道他一個和尚,為什麼會有這個東西。

他雙手捏住竹籌兩端,似乎發力想要折斷這竹籌,卻見竹籌似有彎曲卻還並不折斷。

“你看,力,形之所以奮也,此時硬物雖受其力,卻未斷,然而內外諸力合聚只在一處,乃是負重欲折之點。”

“負力欲折之處,便是那桁架所負內外諸力並施其上,乞之變形而未變之處?”

“不錯,你看我手上竹籤,若我雙手使力,斷在何處?”

“斷在中間?”

沈括說完,竹籌應聲而斷正在中間。

“所以,我思來想去,也只能在這裡下手事半功倍,然而即便在此處下手仍需挖開土丘動手腳,絕非幾人幾夜完工。你先去看看,看看那些地方的土是否有隆起,可帶上鍬鎬,那桁架就在夯土下一尺餘,先挖開看看下面情形。我腿腳懶,便不去了,若是有古怪,你來告與我再做分曉。”

“謝大師指點。”沈括趕緊施禮,然後兩人一起回到鋪子,此時正好趕上午市,懷良換上圍裙掌勺。沈括則取了馬直奔城外,順道找了個鋪子買了把鐵鍬。

他一路奔到雍丘縣的圓坵,此時附近積雪已經融化,那些腳印也大多不見了,有的留下了些淺淺的水坑。

他仔細回憶起徐衝的記憶。當時一共看到雪地中腳印自遠而壇上眾人也感覺到了八次震動,數字上倒是與這下面八根桁架一樣。若是桁架因某種原因依次折斷八次,造成的效果便是祭壇傾斜並塌陷八次,確實類同地震效果。

看來懷丙大師指點總在要害上。

他興沖沖向那土壇跑去,前幾日與徐衝來時,那土壇上還積滿雪看上去有些莊嚴之感,如今卻泥濘破敗,甚至生出了一些細小的嫩草來。此時已經有幾隻山羊爬在上面啃草。

沈括上到第二層時,幾隻山羊就在眼前也不走,看來是附近村裡放的羊也並不怕人。只是這裡四野都已經春色乍現為何卻爬到這高處來吃草?

這八根鑄鐵桁架雖然在土下,但是方位卻是定的,只要找到朝向正北,便能按照角度等分找到其餘等分的七根。他找到正北,向前幾步,心中默算距離。卻見前面就停著一隻山羊在那裡啃爛泥大概是在找草根,卻正在自己要找的位置上,於是上前驅趕,那羊見他手上拿著鐵鍬,於是不情不願離開了。

卻見這裡的土並不是懷良預見的隆起,其實是有些凹陷。沈括便抄起鐵鍬向下挖,幾下挖開就見到下面鐵架,發現下面竟然沒什麼土,鐵梁下面是一個偌大的空穴。包拯和其他衙門也派人刨過土但沒有懷良的指點,都沒挖到要害上。

鐵架果然就在這裡這折斷了,不得不感慨懷良是神人。沈括將洞挖開,蹲下檢視,卻見空穴下面的土層也很稀鬆,較之附近夯實的土要簡直如同散沙一般。另外又從細沙裡找到一些竹子和麻袋。有麻袋不稀奇,看來當初是用整包土填在下面。但是後來土為什麼沒有了?卻留下了麻袋?這竹子做什麼的,看來得問懷良。

鐵梁斷裂處鏽的很嚴重,距離斷口幾寸處,便可看到當初彩漆,這是防鏽用的,只是斷口處沒有漆而且鏽蝕的厲害。

“這到底又是什麼奧妙?”

他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塵一時也想不明白,於是找下一個點。只一抬頭,卻見剛才那隻山羊就在前面停著,這次又恰好停在他要挖的地方。

“連你也要暗示我什麼?”沈括自問道,那山羊呆呆望向他,嘴裡嚼著什麼。

他走過山羊,環繞第二層土丘走了一圈。發現這裡散落著的幾隻山羊,全都停留在那些懷良預言鐵架斷裂的點上。這似乎不是巧合?難道它們領受了某種天意,想要給自己某種暗示?

沈括環顧四下,四周荒野本事養軍馬的草場,遍佈茵茵綠草,這些呆頭呆腦的山羊為何要到這光禿禿的土丘上來找草?雖然還看不到“可循之道”但是線索似乎就在自己鼻子底下,只是還沒摸到。

“凡是存在,即有道理。”

他刨開第二第三個坑,下面的情況都差不多。鐵架斷裂,且斷口腐蝕嚴重,而且下面沙土也較為稀鬆。他淘出一把細沙,裝到了隨身帶的口袋裡。

他又從不同的坑裡,挖了一些土裝到另外的口袋裡,然後趕緊返回。

一路上快馬加鞭,下午申時便趕到了大相國寺,卻正趕上夜市正要開始,懷良正在灶上忙活實在不好打擾。於是沈括便找了個空座,一個人將所見寫在便條上,連帶那幾包土和找到的麻布片交給正忙著的懷良。然後他便趁著城門未關趕緊返回了楊惟德的府上,等著第二天再拜訪楊惟德。

返回楊府後,他仍然在思忖所有細節,然而可疑之處太過紛亂仍然整理不出頭緒,他又擔心懷良對社稷壇的事情不太關心。糾結了一會兒,便睡著了。

二月初九 卯時

一大早沈括還未起,倒是楊惟德便著起床,到院子裡練了一趟五禽戲。今天他再次向包拯告假,因為要在家裡招待一名重要客人。乃是天師駕前首徒李承庵道長。今天起,李道長將正式加入包拯的調查小組,這件事經石押班轉奏官家,官家也已經點頭,等同跳過了老包的人事職權,一定會引發老他老人家不滿,不過這正是楊惟德想要的。

當然,因為對帽妖行跡預測的巨大成功,已經使得楊惟德在包拯面前獲得了足夠的發言權,相信他也該學會隱忍了。

聽到有人敲門,楊惟德便興沖沖前去開門。他只料是李承庵。大喊著:“道長我來了。”

卻不料門後面站的不是道士而是和尚。卻見這高大和尚左手提著包袱,右上單掌施禮。楊惟德愣了一會兒才趕緊回禮。

“師傅找人?”

“可是楊少卿府上?”

“正是。”

“我找一位沈公子。”

睡眼惺忪的沈括匆匆趕來,他聽到敲門自以為是徐衝來了,因為兩天沒去包拯那裡,也正有些擔心。怕是包拯有什麼吩咐,徐衝一早上就來傳達。

他見到懷良也有些吃驚,一來他沒告訴過懷良自己住在楊惟德家裡,卻沒料到大和尚自己找來了;二來是沒想到大和尚會親自來,大和尚之前給他的映像多少有些懶散,不願多走路,昨日懷良陪他去大相國寺邊上瓦子看戲法,但聽說去城外就推脫了。今天為什麼一大早走如此遠的路來楊惟德府上?

沈括趕緊向楊惟德引薦懷良。不料懷良笑了起來。

“其實我與楊少卿早有過數面之緣。”

楊惟德這也覺得這鬍子拉渣的胖和尚臉熟,只是一時想不起哪兒見過。

“揚大人果然是貴人。康定元年,司天監水運渾天儀執行上木人擊鐘不準,周行矩度失調,我曾入司天監與少卿共查過棘齒與水漏誤差。”

“哦……我想起來了,是懷丙師傅。”

懷丙與楊惟德這段十多年前過往他從未對沈括提過,沈括自然不知道。無論如何懷丙自稱過目不忘大概是真的,因為楊惟德已經想不起他來,但是他還能認得楊惟德。

三人一起進院子,沈括這才說起,懷丙大師現在改名懷良就在大相國寺掛單,現下正在與自己一起破解帽妖。

楊惟德聽罷不由得有些擔心,他知道老包是不通情理的人,對於沈括私自洩露案件一定會不滿。

沈括帶著懷良和尚進自己屋,他急著想要追問,卻不料還來不及關門,徐衝縱馬也到了,原來是老包幾天沒見到沈括和楊惟德,一個人在那裡當光桿司令有些生氣,於是差徐衝來看看。

於是沈括再引薦徐衝給懷丙,他們三人一起在屋子裡討論。楊惟德則繼續在院子裡練習五禽戲,等李道長。

屋子裡,三人一起在一張八仙桌旁,懷良慢慢解開包袱,取出他夜裡繪製的圖紙。

“我見到你留下的那些東西后想了一夜,終於想明白了是如何做到的。”

徐衝看著兩人,又看看桌子上那些畫的奇怪圖紙,有些茫然,他並不知道沈括與這個和尚昨天經歷了什麼。

“徐節級,我昨日又去了一趟雍丘縣的社稷壇,大師曾設計過固土之法,所以我求大師開解當日土丘晃動之謎。”

“大師,那日地動山搖般搖晃,其實也是有人為之,而非無形火犬踩踏出來的?”

“呵呵,既然那火足印是有人設計,地震若不是人為,如何說的過去?滿朝公卿大臣加上官家,怕都是被騙了。”

“大師,快說說到底是如何?”沈括急問道。

“且看此圖。”懷良抽出一張圖,可以看到畫著鳥籠般支架,上方是八根樑柱般支架。

“這些支架中每一根從中間斷裂,便會造成頂層向一側傾斜,如同地陷一般。若八根連續折斷,則會有地動山搖之感。”

“但是如何做到的?”

“可記得我昨日說過,當日皇城司請我重置這社稷壇,便有一個要求,不須一勞永逸,只求十年小修一次。”

“說過,昨日您還說也是為了讓主事修繕的勾當西八作死司的黃門,可以從中揩些油水?”

“我昨日還說,要製造八根桁架齊斷,不是不可為而是須大費周章,必不可機密。後來看了你留下的描述,此言有失。若是有心之人,趁著每十年的小修,偷施詭計也未必不可。”

“這麼說,此人就在例行修壇人中?”徐衝性急一下子想到最後那個問題,“那豈不是可以按名冊抓人?”

“徐節級休急,聽我慢慢道來,這人我心中已然有數,必可助二位找到他。”

剛說完,外面傳來搖鈴聲,想是那道長來了。隔著門可以隱約聽到楊惟德與那李承庵道長在大門口高聲寒暄的聲音,兩人互相吹捧、恭維了一會兒,才進了楊惟德書房,自商討他們的事去了。

實則今天徐衝來,還領受了包拯的另一項使命,就是向楊惟德打聽一下,帽妖下一次出現的時間和地點。包拯現在也急著知道楊惟德最近揹著他在忙什麼?

“我接著說下去了,”懷丙又換了一張圖,畫著一個深坑上面有一根橫架的鐵梁。

“大師,這裡便是鐵梁的易折乞變之點?”沈括見是他昨日畫的示意圖。

“不錯,然而乞變之點,未必真的會變形,易折處也未必折斷。”

“因為下面有土,所受之力便承接到了下面土上?”

“正是,所以下面必須懸空,讓桁架下方無所支撐,則日久而易折。這一點我昨日未能想到。”

“若是在修繕之時將下面挖空?如何瞞過監工的皇城司太監?我只聽說當年皇陵漏水,便賜死了監工的雷允恭,這祭天的圓坵更是茲事體大,擔著殺頭的責任,若想收買更無可能啊。”

“昨夜我見你留下的麻袋,忽而想到,若是挖空為何留下麻袋?”

“是啊,我也是這麼想,卻未想明白。”

“現在想通了,確一種方法,可瞞天過海,”

“大師……”沈括與徐衝一起急切看向懷良。

“先借小修之名,從上挖開桁架,挖掉下面的土,這樣便可下去一人,敲敲打打假裝修繕。然後在眾目睽睽之下再將麻布包裹的土重新填下去,這樣就算監工在邊上,也看不出什麼。”

“把土又填回去?那豈不是又撐住了鐵梁。”

“我看到你所記,見到圓坵上有山羊啃食草根,突然想到了這項巧計,為求證實,我還特意煮了你帶來的土樣,果然釋出鹽分。”

“麻布包裹的土裡裝入了鹽?”沈括道。

“山羊狡黠,天生會找礦鹽,它們添食的不是草根而是土裡滲入的鹽。按照這條計策,只需雨水沖刷,很快桁架下面麻布裡鹽分流失,土便不足以支撐鐵架,加之鹽分對鐵梁的腐壞,只需數月便要折斷了。故而你能在下面找到麻袋,而麻布也未腐,可見時間並不久遠。”

“那,為何還有竹子碎片?”

“那便是導火用的,因為要防止埋藏地下數月內,雨水浸溼裡面火藥。”

“那最終,與那火犬足印一起出現的搖晃,是火藥所至?”

“不錯,就在這鐵梁下面用蠟封的竹筒裝入火藥,再以竹筒導火,點燃瞬間便可折斷鐵梁。”

“那得裝多少斤火藥?”徐衝搶問道,“但是那日,沒有人聽到爆炸聲。”

“以我估算,若以六硝、一硫、一木炭的配比,一兩三四錢即可。聲音自地下發出,有些沉悶,被更響亮巨狼的腳步聲遮蔽掉。”

“據我所知,軍器監的火藥配方,乃是是一硝、二硫三木炭?”徐衝道。

“木炭多,火焰雖大卻燎燃之速低慢,且還易留下灼痕,此事你信我便可。”懷良斬釘截鐵,沒有解釋更多。

“二兩不到,何以摧斷生鐵?”沈括又問。

“平日所見煙花,乃是慢燃,故而熾焰持久而無猛勁。然而將其裝入密封之物,便是速燃,無火無焰。其勢如雷貫頂,剎那間摧枯拉朽。”

“便是爆竹與煙花的不同?”徐衝開竅道。

“大抵如此吧。另外,火藥之力雖速,遇土則消,故而不可埋在土裡,只能懸於土上。”

“這便是用鹽包替換土包的另一重用心?”

“不錯。”

“這個人到底是誰?”徐衝急的牙根癢癢。

“能有此見識知道在何處下手,且能參與修繕的,以我所知只有一人。”

“請大師賜教。”徐衝道。

“哎……是我當年的一個……故人,東西八作司內當差,喚作都料匠喻景,喻四郎的是也。他曾與我一起參與了這社稷壇的重修,是個知道底細的。”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南明的崛起 鄰國皇帝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凜冬已至,丞相,北伐吧! 三國之力挽狂瀾 蒼穹餘慶 穿越到大秦覺醒系統 白話三國志【典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