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七 章白袍老者——吳任心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老人拍手笑道:“你當真以為我搶不下你的東西嗎?我只不過見你這雜耍玩的不錯,覺得有意思才陪你玩了這麼久。不過現在我有新客人來了...嘿嘿嘿...你先安靜一會兒。”

高飛眼中懼意更甚,手中掉刀舞的越發拼命,只是他已心亂如麻,刀法散亂,只能護住幾個要害,不能似初見時能護住全身。

許今心眯眼觀察,好奇這白袍老者會使何等手段,這高飛的身手他可是知道的,見高飛像是怕極了這個一臉笑意,仿似頑童的老人,想必是吃過大虧。

白袍老者話音剛落,竟由地上斜飛而起,整個人就如一支箭矢,直插在高飛的刀網上。其身法迅猛無比,每個動作卻又讓人看得清清楚楚,令三人目瞪口呆。

“噔!”

掉刀哀鳴一聲脫手而出,在空中翻轉幾圈後插在一邊,高飛踉蹌後退十餘步,一跤跌坐在地,面色蒼白。

此刻白袍老者手上多出一根竹管似的東西,細細把玩。許今心眼尖,瞧著那東西像是煙花爆竹類的東西,只是製作精巧,遠非平時所見。

解君愁觀其白袍老者出手後一臉凝重,眼望白袍老者瞟過來,拱手作揖:“解某攜友借道而過,望老兄行個方便。”

白袍老者晃了晃腦袋:“要想從這兒過得留下買路財。嘿嘿,你有沒有什麼寶貝拿給我瞧瞧。”

白袍老者拿著那管子撓了撓後背,一臉享受模樣:“嘶,真舒服~”

高飛眼見將軍所託之物被這糟老頭子這般造作,心中一急想要起身,一張嘴一口逆血噴了出來。

楊月眠於心不忍,對著老人哼道:“老伯伯,你武功這麼高,就不要欺負他了吧。”

“武功?你能看出我的武功!?”

白袍老人拍拍腦袋,在原地踱步,自言自語叫道:“這下遭了,我本決心忘掉,現在不小心又在人前炫耀了本派絕學,掌門知道了可再不肯收我回門派了。”他越說越急,最後竟然放聲大哭起來。

許今心三人面面相覷,又是驚訝又是好笑,這老者的武功如此高強偏偏行事如孩童一般,實在是捉摸不透。

白袍老者坐在地上哭嚎一會,對著高飛嚷到:“這個小妮子替你求情,我便放你走,不過你必須立下誓言,千萬不要說起我有過對你出手!”

高飛抹去嘴角的血跡,依言立誓。白袍老者哈哈一笑,讓開路來。

許今心長劍回鞘:“你我雖是敵人,但此時你已無戰力,我不是乘人之危的人,便放你一馬,終有一日我會殺你為我族人報仇!”

高飛不答話自顧自蹣跚退出峽谷,臨走前瞥了一眼老者後腦勺,將軍所託之物被這臭老頭子給如此糟蹋,等他高飛與將軍說道,一定會再回來報此大仇的!

楊月眠心細,聽出高飛的誓言不盡不實,但因心善沒有為難他。待高飛遠去後才對白袍老者笑道:“老爺爺你上當了,那人的誓言說不對一個人說起你的武功,但若是對三個四個人說起,便不算是破誓了。”

白髮老者一楞,繼而大怒:“他居然敢騙我!待我去找他算賬,看我割了他的舌頭他還怎麼說!”

楊月眠連忙道:“他現在肯定已經躲起來了,老爺爺你也不知道他去哪裡了,沙漠這麼大你不好找,我也就是說說而已,而且就算你割了他的舌頭,但是他還可以用其他辦法告訴別人,你總不能日夜守著他身邊吧。”

白髮老者垂頭喪氣:“哎!我真是不爭氣,忍了這麼多年,卻還是破了規矩,日後掌門若是得知,不但不准我步入門派,還定要在“老不更事”後面加上“任性胡為”的評語了。”

三人聽他如此評價自己,心中好笑,強制忍著肚疼。

白髮老人越說越急,又是放聲大哭,捶胸頓足,活脫脫像一個老小孩。楊月眠見老人哭的稀里嘩啦,忽想起自己小時候哭,爺爺哄她開心的方法。

楊月眠幾步上前拉拉老人的白鬍子:“老爺爺不要哭了,我們不告訴你家掌門你用了自家武功絕學,就算你的掌門不信,我們三個還可以為你作證呀。”

“哎?等等!有了!有了!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哈哈哈哈...”

白髮老人抬頭看了三人一眼,突然哈哈大笑起來。

“只要我殺了你們幾人,就沒有人知道我過武功了。”

白髮老人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拍手大笑,似乎為自己想出了這麼個絕妙的“好辦法”而拍手叫絕。

三人聽此嚇了一跳,見他不似作偽,急忙蓄勢提防。這白髮老頭雖瘋瘋癲癲,武功卻是毫不含糊,若真是出手,就算解君愁加上許楊二人也沒多大把握接下。

那老人卻又搖了搖頭,嘀咕道:“不行不行,看你們這三人也不像是英雄冢上刻下的人物,殺之豈不是辱沒了我吳任心的威名?”

楊月眠畢竟是高牆大院裡的大小姐,江湖經驗尚淺。從小家門淵源,在家中所有的長輩雖對她慈愛有加,卻都是一派肅穆之色。何曾見過似吳任心這般有趣的老人,忍不住“噗呲”一聲笑出來。

吳任心看楊月眠笑臉如花,喃喃念道:“我那小孫女也是如你這般可愛,可我已有十餘年沒有見過小瑤瑤了。”

言罷又是大哭,楊月眠見吳任心真情流露也想起自己去世的爺爺,不免觸景傷情,眼淚如斷了線的佛珠一樣落下,口中哽咽道:“爺爺不哭,你就當我是你的小瑤瑤好了。”

一時間一老一小哭成一團,看的解君愁與許今心直皺眉頭。

良久,吳任心才止住哭聲,慈愛的看著楊月眠:“小瑤瑤不哭,爺爺給你一個好玩的東西。”

說罷將那個從高飛手上搶下的東西塞到了楊月眠懷中。解君愁早已注意到了此物,就在吳任心將東西塞給楊月眠的時候,看到那管狀事物上雕刻的那個“八”字,心中大駭,脫口而出:“升日飛仙!”

吳任心是孩童心性,剛抹乾淚跡,好奇問道:“啥是升日飛仙?”

渾然忘了剛剛還拍手說要殺了幾人的話。

解君愁從楊月眠手中接過那管煙花,細細摩挲其上雕刻的花紋與字跡,緩緩道:“你們可知在京師,誰最不能招惹嗎?”

許今心回道:“在京師最不能招惹的當然是皇上了!”

“不然,皇上深居宮廷,許多事情鬧得再大他也未必知曉。”

“那還有誰?”吳任心好奇心被勾起,有些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答案。

“你們可知在京師流傳的這樣一句話,一個將軍,半個總管,三個掌門,四個公子,飛仙一現,八方名動。”

楊月眠奇道:“這一個將軍,莫不是那當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唐開明?”

“咦?是不是我這英雄冢上面排名第一位的那位唐開明?”吳任心瞪大眼睛。

解君愁點了點頭“不錯 ,這個將軍正是指的唐將軍。”

因是武學世家的緣故,楊月眠自小便從長輩那裡聽到不少名人之事,當下問道:“那這半個總管,可是將軍府的水薊寒水大總管嗎?”

解君愁輕輕點頭:“水薊寒雖是大將軍府的總管,看著威勢上遜色與唐將軍,但這人心思縝密的頭腦與聞名武林的冰魄寒掌,誰人不懼其三分?只是水薊寒深忌自己會功高蓋主,折了唐將軍的氣勢,遂才以“半”個自居。”

許今心對京師的這句話略有所聞:“三個掌門大概就是神印門的關睢,氽離,兼葭,這三大派了。”

“神印門是京師最為古老的門派,有著千年的歷史,唐初玄武門之變時,神印門的三個長老各自支援李淵的三個兒子,這才引起門派分裂。但神印門積威已久,縱是一分為三也無人敢攖其鋒。”

“關睢門的門主莫敵弒任朝廷的刑部總管,天下的刑罰追捕之事由其掌管,權勢極大。氽離門的門主管稻更是貴為太子御師。可最令草莽之輩所折服的還是兼葭門的門主緋依......”

楊月眠奇道:“這兼葭門的門主名字聽起來像是女子。”

“不錯,緋依雖是女子之身,也無官銜,卻是文冠天下,藝名遠播。在詩曲藝人裡極為有名。更是擔任科舉主監之職。”

一旁的吳任心聽的津津有味,聽解君愁如此吹捧一女流之輩,不以為然:“一個女孩子能有什麼真本事?”

許今心不理他打岔,連忙繼續詢問:“四個公子我只知其二,一是和唐將軍唱對臺的魏公子,另一個是有著江湖“狐面書生”的簡公子。”

解君愁微微一笑:“魏公子出身草莽,數年前以一己之力為朝廷平息了西藩王之亂,被御封為太平公子。他敢與唐將軍叫板,天下沒有幾人能做到。而簡公子則是師出名門,自幼便是熟讀萬卷書,加上人若玉樹臨風,溫文儒雅。”

解君愁說道簡公子眉頭輕挑:“嘿嘿,聽小道訊息,不光是京師的女子為之痴迷,就連江湖上有名的落花宮宮主趙瓊霜都對他青睞有加。”

吳任心望著楊月眠一拍手,大笑出聲:“說的天上有地下無的,待我哪天把這簡公子捉來當我家小瑤瑤的夫婿...”

楊月眠大窘,紅著小臉與吳任心鬧作一團,不知不覺中兩人又親近許多。

解君愁望著這一小一老打趣,不由莞爾,摸了摸腰間的酒壺,喉間流過火辣。

““亂雲低薄暮,微雨洗清秋。”這第三位公子便是號稱武林第一院——梳清玉秋院的亂雲公子。如今還無人知其武功深淺,但當朝太子與亂雲公子平輩論交。”

吳任心聽到武林第一院的名頭便是冷笑連連:“哼,武林第一?!”

解君愁雖與他相識不久,不過卻有些瞭解其脾氣。知道吳任心是小孩的好勝心性,笑著解釋:“那只是江湖上一些仁義之士為表示對其上一代院主“雨化清秋”——慄雨陽的尊敬。慄雨陽當年與華山無為法師一同為民請命,不惜開罪當時朝中權勢最大的劉丞相,請皇上收回採納江南三千民女的皇命,皇上雷霆震怒下,差點將清秋院滿門抄斬...”

許今心一想到自己慘死的族人,大有同感,咬牙切齒大罵狗皇帝。

“這最後一位公子就是以武成名了。那便是自言武林“一覽眾山小”的凌霄公子,江湖上稱其何狂徒!此人平日獨來獨往,為人張狂,不少人看不慣他的狂傲。其中渝北的一位高手厲風行與之交手,不到五十回合竟就敗走,從此雖還是有人不滿,但卻都收斂很多。這位名聲不著,卻是有真材實料的。”

吳任心身體一震“這何狂徒在英雄冢上排名第四,僅次於唐將軍,雪紛飛,霍哈哈,有機會一定要試試其身手。”

楊月眠嘟嘴出聲:“江湖上能人輩出,爺爺你的英雄冢上肯定沒有把自己門人排進去,不然這傢伙不知道會排到第幾位了。”

吳任心被楊月眠哄的哈哈大笑。許今心追問解君愁:“解前輩,這“飛仙一現,八方名動”又是代表什麼?”

解君愁正色道:“你們一定以為“八方名動”是形容這幾人名動八方吧,其實是人名,並且不是一個人,而是八個。”

許今心吃驚道:“八個?我怎麼一個也未曾聽聞?”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我真的不是主角 老祖渡劫失敗之後 劍當揚 修仙:從四名長生仙貼身指導開始 紈絝邪帝 劍道長生路 劉簫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