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6章 人類文明的奇蹟!伏羲氏創立的卦象揭示宇宙奧秘!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按照世世相傳,伏羲氏之後出現的是十五氏,而考古學家發現的歷史記錄中,也記載了路史、丹壺等名山之記,這些都是在十五氏之前的時代。那個時代的各位領袖都在自己的領地裡治理百姓,就像後來的諸侯國一樣,但未來的事情還不可預知。現在我們依據考古學家發現的路史紀錄,認為十五氏是在他之前的時代。

話分兩頭。據說,人們常稱呼古代的統治者為“三皇五帝”,但並不知道“皇”和“帝”的具體含義和區別。我現在為你詳細解說。“皇”是指剛剛掌握天下權力的統治者,“帝”則是指真正主宰天下的統治者。關於三皇的各個氏族的事情,在上面已經解釋過了。現在我們從頭開始講述五帝的事蹟。五帝中的第一位是太昊,也就是伏羲氏。為什麼叫作太昊伏羲氏呢?太昊的聖德猶如日月般輝煌燦爛,因為他的位置在東方,所以被稱為“太昊”。太昊的母親居住在華胥之渚。華胥是一個地名,位於今天的陝西藍田縣。有一天,華胥國的母親在傍晚時分到郊外遊玩,突然發現地上有一個巨大的腳印。她心中一動,對這個巨人產生了好奇和喜愛。就在這個念頭閃過的瞬間,天上的彩虹被感動了,突然從天而降,將華胥國的母親圍繞在其中。彩虹呈現出四色光華,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神秘的氛圍。轉眼間,彩虹飛回了天空,華胥國的母親也回到了家裡。從那時起,太昊的母親因為與彩虹相交,懷孕並在成紀之年生下了一個兒子,後來他成為了一名帝王。也就是現在的鞏昌府成州那個地方。那個兒子出生時長有人身蛇頭,後來他繼承了天命,成為了一名帝王,以“木德”為基礎統治天下,因為在五行中木屬於首位。這位帝王在宛丘建立了帝都,即今天的陳州太昊之墟,那裡成為了天子居住的皇都。

伏羲氏統治天下,仰望天上日月星辰的運動,觀察地上山川的分佈和起伏,瞭解平原和山丘的優劣。他還研究了各種動植物的特徵和它們的生態習性,從中體悟到了陰陽之道,認為所有的事物都遵循著陰陽的原則。伏羲氏根據陰陽兩極的概念,畫出一個奇形來象徵陽,一個偶形來象徵陰。接著,將這兩個形狀組合起來,形成八卦。每一個卦象都由上、中、下三爻組成,而每一爻又可以分成兩種不同的陰陽狀態,因此將三爻的陰陽狀態組合起來,可以形成八種不同的卦。再將這八種卦分別再進行一次三爻的組合,就可以形成六十四種不同的卦象。這個卦象的創造,展現了神明的智慧和創造力,同時也反映了陰陽不可預測的神奇之處。伏羲氏創立了卦象,已經完全表達了神明的德行。由於卦象的建立,神明的德行得以與萬物相通。萬物之情有所感應,有所需求,如此生生不息。伏羲氏創立的卦象確立了陰陽相互感應的原理。如果將萬物進行類比,就可以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絡和規律。

伏羲氏思考後認為,燧人氏教民使用結繩的方法來方便生活,雖然方便實用,但卻不能持久地傳承下去。於是,伏羲氏教導人們在木板上刻畫文字,稱之為“畫契”,這樣就不用再使用結繩了。他還制定了六種不同的書法來書寫這些文字。因此,天下的道理和真理都必須透過文字來表達,而這些文字則必須遵循六種書法的規則和標準來書寫。伏羲氏又思考後認為,地皇氏規定了三辰,並以三十日為一個月來分配晝夜,這是一種非常完備的方法,所以他製作了甲歷來教導人民,幫助人們更好地瞭解時間和天文知識。甲歷的演算法起始於甲寅,地支和天干相互配合,形成十二個時辰,總共六組甲子輪迴,這就完成了一個天道的週期。使用甲歷演算法來紀年,年份不會發生混亂;使用甲歷演算法來紀月,月份不會出現變動;使用甲歷演算法來紀晝夜,人們能夠知曉時間刻度;使用甲歷演算法來確定東西南北方向,人們不會感到困惑。甲歷演算法是千古曆法氣象的始祖,從此開始發展。人們也都知道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每轉一圈為一年。

伏羲又思考後認為,燧人氏雖然制定了男子三十歲才能結婚,女子二十歲才可以出嫁的法規,但男女之間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和差別。對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區分男女,讓女子跟隨丈夫,稱其為“嫁”。男子取女子為妻,稱為“娶”。兩家必須有個中間人進行撮合,並斟酌好各種細節,這個人稱為“媒人”。婚禮上使用成雙成對的儷皮,象徵成雙成對的美好寓意。人的姓氏必須正確,姓是祖先所傳承下來的,而氏則是子孫自己分出來的。自從民間開始嫁娶,才能稱某家娶了某位婦女,某位婦女嫁給了某家。姓氏已經確定,他說:“這樣才可以重視人倫關係。”民間的男女關係,不至於像以前那樣褻瀆,千古以來的婚禮儀式,也從這裡開始了。

話分兩頭。當時在孟河之中,一天,天空中瀰漫著雕紋般的雲彩,祥雲遍佈大地,氣象非常壯觀。孟河邊的人們突然看到一匹龍馬跳出了河水。這匹馬身上長滿了龍鱗,高八尺五寸,像駱駝一樣,背上還生有翅膀,踩在水上也不會沉沒。它身上還揹負著一張河圖,非常神奇。人們報告給了伏羲氏,伏羲氏看到後說:“這是一匹龍馬,是天地間的精華所在。它背上承載著天地未曾揭示的秘密,如今它揹著河圖出現,天地的秘密就被洩露了。”因此,伏羲氏開始用龍來紀官。

伏羲氏覺得祝融所作的音樂歌詞未能完全表達出它的美妙,於是他創作了荒樂、扶徠、綱罟等樂曲,用來鎮撫天下人民的情感和命運。有人想去山中觀察各種樹木,但是聖人行事時,神靈早已預知。於是山中百木的精靈們紛紛表示:“明天伏羲氏要來採集樹木製作琴,聆聽音律,察知妙境。我們這山林中,只有桐君發出的聲音美妙動聽,正好適合伏羲氏用來製作琴,展現給世間。”桐君說:“我也知道不可避免。”眾精靈表示:“明天我們每個人都會助他幾陣清風,讓他能夠生出爽朗的音樂。”第二天,伏羲來到山中,那些精靈們吹動著木葉,桐君則輕輕搖動著自己的枝節,樹葉隨風搖擺。你看他:完全依靠與眾不同的微妙韻律,體現出無聲的太古文化。

伏羲氏觀察風吹動樹上樹葉發出的聲音,仔細辨別,發現只有桐樹的聲音最為清脆微妙。於是伏羲氏削制桐木,製作成了一張琴。琴的面板呈圓形,象徵天空;底板平整,象徵大地;龍池(琴絃發音的槽)長八寸,代表八種風向;風池(琴絃固定裝置)長四寸,象徵四季;五根琴絃,象徵天地五行之和諧,全長七尺二寸。把繩子絞成琴絃,共有二十七根,排列成離徽(即琴上的音位),稱之為:“這樣可以溝通神明的恩賜,和諧天地人之間。”又用絙桑木製成三十六絃的瑟,說道:“這樣可以修養身心,理智得以清明。”等到那時候天真快樂的音樂就這樣產生了,歷經萬古,始終淳樸,伏羲因此成為五帝之首。他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後去世。

伏羲氏去世後,有一位叫做共工氏的人出現了,他的名字叫康回。共工康回自認為聰明過人,身材高大,頭髮紅色,擁有神奇的超自然能力,他的行為擾亂了天地的秩序,竊取了冀方地面作為他的居住之地。共工氏說:“我本來屬於水德,應當用水來作為官名。”共工康回日復一日地殘忍對待百姓,把這當成了自己的樂趣。他還沉湎於放縱色慾,不斷地縱慾享樂。當時,祝融氏管理著一方土地,是伏羲氏的臣子。他們認為共工康回在冀方的所作所為極其不道德,應該將其驅逐,以安撫天下。於是,祝融氏出兵前往冀方。共工的民眾得知祝融氏前來討伐,告知了共工。共工聽聞後非常憤怒,說:“我有這麼強的實力,還怕一個祝融小子?”共工康回點起兵馬,與祝融氏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兩軍相遇,刀槍交錯,激烈搏殺。共工氏說道:“我本屬於水德,波浪澎湃,天地都顯得淒涼慘淡。”祝融說道:“水在冬天乾涸,涓涓細流也不敢在贛江出現!”共工康回說:“你是火官,而我是掌管天吳命運的水官,你註定要在我手上受挫!”祝融回答道:“你居住在下游,不顧朱河的流域規矩,這是極其大膽的挑釁!”這一邊,喊聲震天動地,黑雲籠罩天空,鳥獸驚恐哀鳴不已;而另一邊,則是殺聲震耳欲聾,紅日高懸,煙霧繚繞。

祝融和共工交戰了很長時間,共工漸漸體力不支,最後敗下陣來,逃跑了。祝融追趕共工,但追不上,於是停止追擊,率軍回撤。共工康回戰敗後,一直逃到不周山下才敢停下來休息。共工康回想到自己自認為聰明過人,不怕任何人。但現在卻被祝融打敗了,失去了往日的自信。他也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讓冀方的人們看不起,如何能讓冀方人重新尊重我並順從我呢?共工康回大聲咆哮著,用頭撞了幾下不周山。誰知道這不周山是承天一柱的山呢?你想知道它是如何成為承天一柱的山嗎?太上名山,意為至高無上的名山,五方各有一個寶鼎,用以鎮壓地勢,名為天柱子珉城,象徵著綱軸,是真正的官仙靈所尊敬的地方。至高無上的名山之上,溝通著璇璣玄氣,流傳著五常之道;治理九天,調和陰陽,使各類生物繁衍生息。不周山之所以非常特殊,是因為它承載著宇宙的綱領和生命之源。但共工康回卻無知地用頭亂撞不周山,不慎觸碰到了山的一角,導致地球的支撐點缺失,天柱崩塌,引發了巨大的災難。

當時,有位叫女媧氏的神祇,是太昊的親妹妹。她看到共工氏殺不過祝融氏,觸怒了不周山,導致天柱斷折、地維缺損,非常憤怒地說:“共工氏無道,竟然冒犯天地,我必須先去修補天空,然後再誅殺這個罪惡的臣子,這樣才不算晚。”女媧氏乘著雲朵來到不周山下,收集了五色的石頭,用它們煉製出五行之氣。五行之氣升騰而起,結成了天體,將天空修復完成。誰知共工氏被祝融打敗後,不但沒有反省自己的過錯,反而變得更加暴虐。他說:“祝融氏,你口口聲聲為天下人,現在我阻止百川流淌,摧毀高處,堵塞不同地方,讓天下人都受到傷害。看看祝融你能拿我怎麼辦?”於是他開始製造混亂。就在共工氏聚集洪水、災難天下的時候,女媧氏得知了這個訊息,立刻乘著風雲趕來誅殺共工氏。共工康回大怒,前來與女媧氏交戰,說:“祝融氏欺我,你這個女人也來到我門前欺凌我!”於是兩家開始交戰。然而女媧氏神通廣大,共工氏的威力無法與她相敵。最終,共工氏被女媧氏一刀殺死,水害也因此平息了。百姓非常高興,因此尊奉女媧氏為女皇,並在中皇山建立了她的都城。

天下太平,女媧命她的臣子製造笙和簧這兩種樂器,並彈奏這些樂器,以傳播各國不同的音樂文化。女媧又命令臣子娥陵製造都良管,用來統一天下的音律。想到天柱已經修補好了,上天的恩德真是難以估量。於是女媧用五十弦的瑟琴,舉行郊天祭祀,以表達對天神的敬意和感恩之情。瑟琴聲音嘹亮動聽,但是愁雲密佈,風霧繚繞,天空變得昏暗起來。女媧氏看到這樣的景象,知道音樂不能打動天神的心,便停下了瑟琴,開始彈奏悲天憫人的曲調,充滿著悲涼和哀傷的氣息。女媧氏和她的臣子們說:“天道清明明朗,現在這悲涼的音樂只會引發更多的悲涼和哀傷。如果我們想要與神明和諧相處,應該去掉瑟琴上的二十五根琴絃,只留下二十五根琴絃,這樣音樂的聲音就會更加平衡,清明和和平才會顯現出來。”果然按照女媧氏的建議去掉了二十五根琴絃,只留下了二十五根,音樂的和諧度得到了提高,天神也對此感到滿意,音樂與神明和諧相處。女媧在位一百三十歲後去世,後來的詩人鍾伯敬曾經這樣寫道:“聖人誕生自天工,首出稱帝草昧中。製作文明開千古,補天浴日亙蒼穹。”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大明16帝的歡喜日常 明賊:開局我與嘉靖不共戴天! 影片通曆史:懟哭帝王,祖宗破防 重生少時入川 誰家紈絝世子,一口一個大道聖言 五石神伏地尊 大唐:開局老婆倒貼,成李二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