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上古華夏始祖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華夏始祖

大約從公元前5000年起,當今漢族的主體華夏族就在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起源並逐漸發展。華夏民族又稱“炎黃子孫”,我們共同的祖先就是炎、黃二帝。

古往今來,中國曆代皇帝多透過為黃帝設廟祭陵來象徵自己的正統地位,黃帝也是中國宗族文化的標誌性人物。在《史記》中,黃帝是五帝之首。《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軒轅之丘。”講述了黃帝始姓公孫,後改為姬姓,因為居住軒轅之丘所以號軒轅氏的史實。黃帝時代是洪水以前最興盛的時代,有史料記載:“自燧人氏以迄唐、虞洪水之時,其歷年雖無確數,以意度之,最少當亦不下數千年。故合而觀其製作,則驚古聖之多;分而按其時期,則見初民之陋。犧、農之時,雖有琴瑟、網罟、耒耜、兵戈諸物,其生活之單簡可想。至黃帝時,諸聖勃興,而宮室、衣裳、舟車、弓矢、文書、圖畫、律歷、算數始並作焉。故洪水以前,實以黃帝時為最盛之時。”後來,黃帝和炎帝時期逐漸形成華夏族,因而他們都被後人視為華夏民族共同的祖先,包括一些海外華人在內的中國人也常自稱“炎黃子孫”。

關於黃帝與蚩尤之戰,史料中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黃帝在戰勝炎帝之後,又擒殺蚩尤鞏固帝位,所以黃帝與蚩尤之戰也被視為黃炎之戰的餘波;第二種說法是赤帝(炎帝)遭到蚩尤驅逐後,向黃帝求助,二帝聯手在中冀將蚩尤擒殺;第三種說法是蚩尤起兵進攻黃帝,兵敗後被殺。《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依附殺蚩尤。”與第一種說法相吻合。

周代《逸周書·嘗麥解》記載的內容講述了第二種說法,這也是迄今發現的關於黃帝的最早記載:“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

第三種說法見於戰國時的《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魅,雨止,遂殺蚩尤。”

黃帝與蚩尤之間的戰爭,不論哪種說法最為真實,它都奠定了黃帝天下共主(相當於王)的地位。黃帝擒殺了蚩尤後,統一了中原部落。而後,黃帝率兵進入九黎族地區,並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告祭天地,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因在其封禪之時天上顯現黃色的大蚓、大螻,人們說他以土德為帝,所以號稱為黃帝。之後,黃帝展開了一系列改革。如:建立古國體制,劃野分疆,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里,五里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全國共分九州,因此才有了“華夏九州”之說。

黃帝時期還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督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共120個官位管理國家。並對各級官員提出“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即“六禁重”的要求,反對奢侈糜爛,主張節儉樸素。黃帝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以道修德,唯仁是行,修德立義。而且還設立“九德之臣”,用來教養百姓九行。他還命大臣負責不同的技術創造,如讓羲和與常儀分別負責觀測太陽和月亮,臾區觀測行星,伶倫創制律呂,大撓創立甲子,隸首發明算數,容成綜合以上六術,製作樂律和律歷。黃帝還讓伶倫和垂製造樂器,倉頡造字,史皇作圖,雍父造春和杵白,夷牟造矢,揮造弓,共鼓和貨狄造舟。此外,在皇帝做共主的時候,人民生活簡陋樸素。所以黃帝教人們生火做飯,吃熟食,又創制了紡織技術,教人們製作衣服,禦寒護體。

黃帝有四妃十嬪。西陵氏是黃帝正妃,名嫘祖,她教人民養蠶繅絲,織出絲綢做衣裳,故被稱為“先蠶”。次妃名嫫母,雖然長相醜陋,但德行高尚,黃帝對她也非常敬重。

黃帝共有25個兒子,並把其中14人分封給姓。這14人共得到12個姓,分別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姑、儇、衣。而少昊(己姓)、顓頊(次子昌意之子)、帝譽(長子之孫)、唐堯(長子玄孫)、虞舜(次子八代孫),以及夏朝、商朝(子姓)、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後來的五帝少吳、顓項、堯、舜、禹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黃帝的後裔,這些後裔都繼承了姬姓。其後代周武王(姬發)建立了周朝。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大封諸侯時,姬姓國就有53個之多,後來這些姬姓國的後代多數改用國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號為姓,姬姓也漸漸減少了。

傳說黃帝還通曉醫術,《黃帝內經》就是根據黃帝與岐伯討論醫學問題的問答體裁編著的,有《素問》和《靈樞》兩部,但也不排除後人假借黃帝之名的可能。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太后風韻猶存?我反手舉兵造反! 混在女帝后宮的假太監 重生之滇緬抗日 三國:開局截胡桃園結義 大唐:娶植物人公主,我賺麻了 三國,開局投奔曹操 鼎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