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42章 夷陵之戰 上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關羽被殺後,曹丕剛即位就召叢集臣討論,劉備會不會為關羽報仇,當時魏國朝堂大部分人都認為:“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都覺得蜀國只有一個關羽還能算名將,關羽死了,蜀國就沒戲了。】

【此時唯有侍中劉曄站出來反對:“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矣。”他認為正是因為關羽死了,劉備才更要發兵,以向天下昭示勇武,表現自己還有爭奪天下的餘力。而且劉備和關羽的情分非同一般,關羽死了劉備肯定會心痛,為關羽報仇雪恨。】

【之後的事實證明了,劉曄不愧為曹魏的戰略家,他所說的話句句都應驗了,可惜當時沒有人聽他的。】

【接著劉備於次年四月登基稱帝,七月就決定起兵討伐孫權,為關羽報仇。】

【當時,天下三分,卻有兩個皇帝,一個驃騎將軍。其中曹丕和劉備都宣稱自己是正統,自己擁有對全國土地法理上的統治權。只不過在地方上還有一些亂臣賊子的存在,所以國家遲遲不能和平安定。】

【而孫權此時所掌控的東吳,則並不歸屬二者之中的任何一個。他此時的最高職位,還是驃騎將軍,這還是漢獻帝還在位的時候曹操給封的。也就是說孫權成為了東漢王朝目前殘存的地位最高的人,他才是東漢最後的“忠臣”。當然這個說法肯定是開玩笑的。】

【劉備舉大兵前來討伐孫權,孫權自然是不想和劉備開戰的。雖然他先偷襲了荊州,又斬殺了關羽,但是他內心很清楚,自己和劉備加起來都沒有曹魏的國力強盛,再打起來,只會讓曹魏得利,萬一曹魏趁機南下,自己會被兩面夾擊,情況危急。因此孫權馬上開始採取措施。】

【七月劉備正式出兵討伐東吳,劉備前軍擊敗吳巫山等地守軍,佔領巫山、秭歸一線。接著孫權就派來使臣前來和談,低頭認錯,還讓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寫信勸阻。可惜這一切都無濟於事。】

【孫權沒辦法,只能再去找魏國,去抱曹丕的大腿。八月,孫權向曹丕稱臣投降,孫權遣使奉送表章,並送還於禁等被關羽俘虜的人。曹丕也封孫權為吳王、大將軍,領荊州牧。】

【孫權的歸附,讓曹丕大為欣喜,他剛剛登基,然而卻是天下三分,而且劉備還在蜀中稱帝,他這個皇帝當的實在是彆扭。這個時候孫權前來投降,則曹丕這個皇帝名頭的合法性將大大增加。孫權歸附後,從名義上來說,大漢的十三州之地,就只剩下益州一個地方沒有臣服了。】

【因此,當孫權的使者來到洛陽後,曹丕很是心動,大多數大臣也傾向於接受孫權的請降。這時又是劉曄站出來反對,表示孫權的投降有問題啊:“權無故求降,必內有急。權前襲殺關羽,劉備必大興師伐之。外有強寇,眾心不安,又恐中國往乘其釁,故委地求降,一以卻中國之兵,二假中國之援,以強其眾而疑敵人耳。”】

【劉曄表示孫權這小子投降的動機不純啊,此時他是被劉備所逼迫,不得已才投靠我們,並非是真心歸降。】

【緊接著劉曄又提出一個建議:“今天下三分,中國十有其八。吳、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國之利也。今還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興師,徑渡江襲之。蜀攻其外,我襲其內,吳之亡不出旬月矣。吳亡則蜀孤,若割吳之半以與蜀,蜀固不能久存,況蜀得其外,我得其內乎。”】

【劉曄覺得如今我魏國不能統一天下,不就是因為吳蜀兩國聯盟,依靠地利才能得以保全嗎?他們現在發生了內訌,正是我們趁機得利的好時機啊!我們和蜀國一起攻滅吳國,吳國要是滅了,蜀國就孤掌難鳴了,則天下很快就能平定了。】

【曹丕這貨竟然不同意,他認為:“人稱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來者心,不若且受吳降而襲蜀之後也。”曹丕覺得孫權是來向我投降的,我不接受也就罷了,反而還要趁人之危,這不是令天下人心失望嗎?要出兵也是去攻擊劉備的後路,怎麼能去攻打東吳呢?】

【劉曄苦口婆心的繼續勸道:“蜀遠吳近,又聞中國伐之,便還軍, 不能止也。今備已怒,興兵擊吳,聞我伐吳,知吳必亡,將喜而進與我爭割吳地,必不改計抑怒救吳也。”】

【劉曄表示,蜀國要是知道我們出兵打他,劉備肯定就不去進攻吳國了,我們也撈不到好處。如果我們此時進攻吳國,劉備這個時候已經怒氣上頭了,肯定會和我們一起進攻吳國的。】

【可惜的是,曹丕不聽,他不僅接受了孫權的投降,還冊封孫權為吳王。】

【最終歷史證明,曹丕還是太年輕了,天真的曹丕被老謀深算的孫權耍的團團轉。也難怪當初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應該早就看出自己兒子比不上孫權了。陳壽在《三國志》裡把孫權比做勾踐,但當初勾踐騙夫差,還要去當奴隸,嚐嚐糞便,而孫權幾句話就忽悠的曹丕暈頭轉向。】

【孫權這次把曹丕忽悠慘了,孫權還答應曹丕會把長子孫登送去洛陽作為人質,結果等到劉備兵敗,孫權幾乎瞬間翻臉不認人。曹丕這才明白過來被人耍了,於是大怒,又興兵伐吳,結果都被孫權派人擋回去了。】

【結果曹丕報仇失敗後,回國反而去批評了劉曄:“卿策之是也。當念為吾滅二賊,不可但知其情而已。”曹丕的意思是你的策略是對的,但你要多想想為我滅吳蜀二賊,不要只是知道敵情而已!我們此時不知道當時劉曄是什麼心情,想來他的心情肯定不是很美麗。】

【那劉備又為何冒著被曹魏摘桃子的風險,執意進攻東吳呢?要知道,劉備發兵討伐孫權,是在他稱帝之後,當時關羽已經死了一年多了,雖然也有為了關二爺報仇的含義在,但此時的劉備經過一年多的思考,並非是在盛怒之下,做出的不顧後果的選擇。】

【在關羽的荊州水軍幾乎盡喪的情況下,劉備作為一個戎馬一生的皇帝,他不可能不明白,蜀漢在沒有水軍的輔助下,是不會有機會討滅東吳的。劉備並不是單純的在盤算戰爭的勝負,他的想法更加有深度。】

【實際上,夷陵之戰也並非是如《三國演義》中說的,是劉備率領七十萬大軍伐吳,以當時蜀中的情況,劉備要是能拉出來一半他都是在開掛。因此當時夷陵之戰中,蜀吳兩方的兵力實際相差並不大。】

【劉備當時討伐吳國,並非是要在正面戰場上徹底擊潰吳國,他實際上是在指望魏國動手。曹魏方面但凡有點戰略眼光,都能看出來,蜀吳內訌,天下統一的時機已經到來了。正如劉曄給曹丕分析的那樣,只要曹軍夾擊東吳,東吳就是危在旦夕,而蜀漢也就翻手可滅了。】

【劉備也是這樣想的,在他看來,曹魏此時沒有不出兵的理由,曹丕剛剛登基,肯定也需要一場勝利來穩固自己帝位。而曹魏一旦出兵,劉備的目的就達到了,他就可以像當年孫權趁曹操進攻漢中,逼迫劉備簽下湘水之盟那樣做,當年劉備不得不割讓長沙桂陽給孫權。現在劉備也可以逼迫陷入絕境的孫權割讓給自己部分荊州,然後再坐觀孫權和曹魏相爭。】

【可是他沒想到曹丕就是個棒槌,劉曄分析的如此在理,他就是不聽。這種情況換曹操,換曹睿,換司馬懿,估計早就南下了,但曹丕就是覺得孫權的軟話好聽,一直傻呵呵的看著,等著孫權送兒子來洛陽,白白錯失了大好戰機。】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大唐:劫持長孫皇后,氣炸李世民 穿書:手握重兵的女主被舉報欺君 我刷影片被古人各種討論 絕名榜 人在漢末,我乃常山趙子龍 俠宸 帝主穹蒼,王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