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43章 夷陵之戰 中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東漢末年。

曹操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接班人,他向曹丕問道:“如此戰機,你就這麼白白放過?孫權只是表面臣服你是看不出來?”

曹丕惶惶然不能對答。

曹操喟然長嘆:“你處理政務多年,怎能也會被虛名所累?劉子揚忠正耿直,謀劃了得,我死之後你當依為謀主才是。其人雖是漢室宗親,但血脈已遠,見識廣博不會因帝位之變而改其志,當得起戰略家的稱讚。”

“兒此番已知錯矣,日後定不再犯!”曹丕只能低頭認錯。

曹操看著彎腰認錯的曹丕,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大兒子曹昂還有早夭的小兒子曹衝:“若子脩和倉舒有一人在此,我即便此時死去,又復有何憂。”

年紀大的人,就喜歡多想一些事情。

此時的成都,劉備詢問諸葛亮:“軍師以為借曹賊之力,威逼東吳,此策可行否?”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主公當時急於復仇,雖有謀劃,但謀劃成功與否皆操之於他人之手,何其被動。如神蹟所示,曹丕好虛名,無其父之果決,目光短淺致使主公之策落空。”諸葛亮輕輕搖了搖頭,向劉備解釋道。

【公元221年七月,劉備親率大軍出川,對吳國發動進攻。當時呂蒙已經病死,繼任者便是當年欺騙關羽的陸遜。陸遜見到劉備來勢洶洶,親率五萬大軍來襲,直接選擇避敵鋒芒,主動放棄了巫縣、秭歸一帶的防線,選擇收縮道夷陵一帶防禦。】

【劉備佔據秭歸後,為了防止曹丕偷襲自己後路,劉備派遣鎮北將軍黃權駐紮在長江北岸,用以防備曹魏。又派侍中馬良到武陵一帶活動,爭取到了當地蠻族首領沙摩柯起兵協同蜀漢大軍作戰。】

【之後擺在劉備面前的就是三條進攻的道路,第一條就是走水路,全軍順江而下;第二條就是走陸路,沿著長江北岸進軍;第三條也是陸路,沿著長江南岸進軍。】

【首先第一條路被劉備首先排除了,關羽已死,荊州水軍盡喪,在吳國面前玩順江而下,還沒有兵力優勢,只是在找死。第二條很快也被排除,長江北岸險峻無比,一路大多都是懸崖峭壁,補給不便。劉備最終選擇了第三條,走長江南岸,走南岸還可以防備曹丕這小子萬一腦抽,真的出兵攻擊劉備。隔著一條長江劉備還能有所防備。】

【孫權這邊,看到求和已經制止不了劉備了,他在自己豁出老臉穩住曹丕後,也在努力應戰。他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統率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等部共五萬人開赴前線,抵禦劉備大軍。】

【陸遜不愧為名將,他敏銳的察覺到了劉備此時的弱點,劉備此時軍勢強盛,又居高守險,銳氣正盛,正想著和吳軍正面打一場呢。吳軍此時應該避開蜀軍的鋒芒,待蜀軍氣勢消退之後,再伺機反攻。】

【因此陸遜開始主動示弱,並不斷後撤。當然此時的吳軍退卻並非是主動後撤,確實是被劉備軍正面擊敗了,但也並非是潰敗,士兵大多隻是離散,戰死者其實並不多。】

【且當時陸遜剛剛上任,軍中不服他的人還有不少,尤其是他不與劉備決戰,示敵以弱的決定令很多人不滿。因此當時有其它的吳軍將領主動去進攻劉備,不聽陸遜的命令。】

【但正是這些不服陸遜的將領的主動出擊給了劉備錯覺,吳軍並非是主動撤退,而是被自己打退的,吳軍現在已經畏蜀如虎開始避戰了。】

【就這樣,陸遜一路邊防禦邊撤退,劉備則不斷前進,順利的拿下了宜都,也就是當年截殺關羽時,陸遜所佔據的城池。222年二月劉備率領大軍繼續前進,一路抵達長江南岸的猇亭。劉備的戰線被拉得太長了,他完全落入了陸遜為他預設的戰場。】

【蜀軍的戰線拉得太長,導致東吳的水軍可以隨時進攻劉備的後路,切斷蜀軍歸路。但此時的蜀軍連戰連勝,士氣正盛,陸遜覺得還不是進攻的時候。因此從二月開始,吳蜀兩軍就開始了長久的對峙,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勝利的天平逐漸向東吳一方開始傾斜。】

【至於劉備的連營七百里之說,大概並不屬實,從巫峽這個劉備出兵的的地方,到夷陵前線大致是六百多里,不可能這一路上都是劉備的軍事部署吧,那劉備要有多少兵力才能完成這個場面。《三國演義》所說的連營七百里,大概指的就是劉備的糧道,糧道過長也是軍事上的一個弱點。】

【此時劉備的部署大致是,他自己率領主力佔據長江南岸的猇亭,另外還有三支部隊,駐守夷陵的水軍,用來保護退路運輸糧草。駐守在長江南岸的黃權所部,用來防備曹魏。還有就是由馬良拉攏的五溪蠻兵。】

【陸遜的部署則是,將大營安置在夷道的外圍,讓孫恆駐守夷道城,二者形成犄角之勢,互相支援。另外還有東吳最強大的水軍在長江之上游弋,在保持制江權的同時等待戰機。】

【綜合來看,劉備雖然表面上氣勢正盛且佔據了大片地區,但從細節上來看劉備兵力比較分散,且各個部隊之間互相支援的能力不強。】

【兩軍之間的長期對峙,並不是永無休止的乾等下去,等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對峙是為了等待時局的變化,等待戰機的到來。劉備此時估計就是在期盼曹丕趕緊發兵南下,孫權就該來求和了,到時候自己提什麼條件,孫權都不得不答應。陸遜則是在等劉備軍士氣低落,天時到來的機會一舉取勝。】

【對於劉備這個人,縱觀他的一生,讓他帶領小股部隊衝鋒陷陣確實是一把好手,但讓他指揮大兵團作戰就不行了,尤其是此時法正已死,諸葛亮在蜀中穩定後方,黃權又被劉備派出去了,沒有一個謀主在劉備身邊。此時面對和東吳的對峙,劉備可能覺得自己糧道暢通,完全可以繼續消耗,反正自己是勝利的一方,先坐不住的一定是吳軍。因此劉備自恃軍力強盛,即使此時已經不得寸進,也沒有考慮退兵。】

【但是對面的陸遜就不一樣了,他對整個戰局是有著明確的判斷的。在擔任大都督之初,陸遜經歷了不小的信任危機,因為他本身在軍中威望就不足,再加上開戰不久就丟了巫縣和秭歸,桀驁不馴的軍中將領們肯定都不服他,諸將對陸遜的防禦戰術頗為不滿。】

【陸遜知道此時本國國土上敵國大軍長期駐紮,自己卻毫無作為,只知道防禦,久而久之手下將領肯定還有再出么蛾子。於是陸遜也和五丈原之戰中的司馬懿一般,請老大來親自下決定,如果孫權都支援自己,那其他人自然無話可說。】

【陸遜親自寫信向孫權說明情況,劉備此時因怒而興兵肯定不會有好下場,再一個就是劉備的軍事部署有巨大的漏洞,我已經看出來了,請您一定要支援我。應該說陸遜給孫權的信是有用的,他的堅守不戰的策略得以貫徹下去,軍中也平靜下來。時間也在吳蜀兩國的對峙中一天天地流逝,進入盛夏六月,戰局又發生了新的變化。】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魂穿古代突然解鎖系統 奪嫡?我直接跑路 唐朝極品公子 困神 北境擁兵一千萬,女帝跪求別造反 中華歷史長河 家父秦昭王,敵國公主又來和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