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44章 夷陵之戰 下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時間走到六月,此時兩軍已經對峙很久了,天氣也變成了盛夏暑天,在這個時候《三國志》中記載:夏六月,黃氣見自秭歸十餘裡中,廣數十丈。之後就是:後十餘日,陸議大破先主軍於猇亭,將軍馮習、張南等皆沒。(陸議也就是陸遜的本名。)】

【史書往往都是惜字如金,陳壽不會無緣無故寫這麼一段記載的,而且黃氣在古代歷來都是象徵著祥瑞的。《史記》中就記載有:“皇帝始郊見太一雲陽,有司奉瑄玉嘉牲薦饗。是夜有美光,及晝,黃氣上屬天。”用黃氣來表示祥瑞的發生。唐代也有詩詞“六甲迎黃氣,三元降紫泥。”這些無一不表示黃氣就代表著好事情。那為什麼祥瑞發生在劉備的屬地,劉備卻在半個月後就慘遭失敗僅以身免,反差未免過於巨大了。】

【此時我們已經無從得知古人的想法了,我個人推測是陳壽認為是祥瑞的出現令劉備全軍上下都放鬆了警惕,覺得天象都在自己這邊,擊敗吳軍指日可待,從而有了輕敵之心,最終導致蜀軍一敗塗地。】

【不論如何,劉備對面的陸遜卻在時刻等待戰機的到來,歷經數月的對峙,和眾將的輕視,他苦苦期盼的戰機馬上就要到來了。】

【此時已經進入夏季,經過長久的對峙,在盛夏的酷暑之中蜀軍已經飽受折磨,蜀軍之前連戰連捷計程車氣也已經消耗殆盡,目前正是蜀軍最為虛弱的時候。吳軍雖然也同樣在經歷對峙,但吳軍畢竟是主場作戰,又只是堅守防禦,此時計程車氣肯定比進攻方的劉備要好一點的。因此陸遜認為此時正是擊破劉備的大好時機。】

【然而吳軍內部卻有不少人不這麼看,此時吳軍內部不服陸遜的人仍然還有不少。他們認為劉備剛剛前來入侵的時候,他立足未穩,奪取的城池也並沒有歸心,那個時候你不去攻打他。這時兩軍已經對峙好幾個月了,劉備的防線早就佈置好了,機會已經沒了。】

【這種說法倒也不能算錯,畢竟此時的蜀軍也算是據險而守,劉備又戎馬一生,名頭太大,此時直接強攻蜀軍實在不太明智。】

【但陸遜並不這麼認為,劉備剛剛進軍時,蜀軍氣勢如虹,那時要是主動接敵,萬一敗了就是一潰千里,兵敗如山倒,太過於冒險。而經過長久對峙後的蜀軍,銳氣不再,優勢實際上已經轉移到吳軍了。】

【因此陸遜力排眾議,決心發起進攻。但依著陸遜的性格,他還是比較謹慎的。他並沒有立刻全軍壓上,而是先派出一個偏軍攻擊劉備的一個營壘。】

【《三國志》記載:乃先攻一營,不利。陸遜的試探失敗了,這令眾將更為不滿,諸將皆曰:“空殺兵耳。”都認為陸遜這是在白白浪費士卒的生命。】

【然而此次試探雖然明面上失敗了,但卻幫助陸遜發現了蜀軍的弱點,劉備沿著山嶺佈陣,雖然有利於防守,但因為營壘附近數目過多,非常適合火攻。而此時天氣炎熱,氣候乾燥對火攻更是有利。而當時的季節又多刮東南風,而劉備大營正好就在吳軍的西南方向,如果趁勢放火,風助火勢一定能夠一舉破敵。】

【我們常說水火無情,如果成功的實行了火攻,那對古代軍隊的打擊是巨大的,古代軍隊通訊不暢,一旦起火很容易蔓延開來,從而導致士兵驚慌,最終導致炸營,此時再趁勢進攻一定能大獲全勝。】

【陸遜已經定下了計策,但還沒等他實施,劉備卻率先發難。蜀軍向駐守夷道城的孫桓部發起猛攻。情況一度十分危急,孫桓馬上向陸遜求援。孫桓是孫權的侄子,也就相當於皇親國戚,但此時的陸遜並沒有因此打亂自己的佈置,他並不打算去救孫桓。】

【陸遜命令吳軍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襲蜀軍營寨,順風放火。頓時間火勢猛烈,蜀軍大亂。陸遜乘勢發起反攻,一連攻破蜀軍四十多處營寨,從而大獲全勝,迫使蜀軍西退。】

【陸遜派遣大將朱然率領五千士兵突破蜀軍前鋒,直接插入到蜀軍的後方,與韓當一起攻佔了涿鄉。涿鄉就在夷陵附近,也就是劉備保障後路的地方。切斷劉備退路後,潘璋所部又猛攻蜀軍馮習部,大破之。諸葛瑾、駱統、周胤諸部配合陸遜的主力在猇亭向蜀軍發起攻擊。而之前被圍攻的孫桓也解除了圍困主動出擊投入戰鬥。】

【劉備向秭歸方向撤退的路線已經被堵死,他只好暫時在馬鞍山上固守,命蜀軍環山據險守衛。此馬鞍山並非今天的馬鞍山,宜昌府志記載:馬鞍山在長陽縣東南三十里,山極高大,寬廣約數十里,中峰突起,自宜都望之,形如伏馬,相傳漢昭烈駐師於此。】

【陸遜大軍隨後趕到,然後四面包圍開始猛攻。這場戰鬥極為激烈,蜀軍雖然佔據地利,但剛剛遭遇慘敗,又沒有退路只能拼死抵抗。吳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東吳陸軍畢竟不如水軍精銳,而且不佔地利,因此此戰死傷眾多。《三國志》記載: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

【此時東吳的水軍已經切斷了長江兩岸的所有聯絡,駐守江北的黃權只知道劉備全軍覆沒,卻無法前往支援,他不想投降孫權,無奈之下北上向曹魏投降。】

【激戰過後,劉備軍潰不成軍,大部死傷和逃散,車、船和其他軍用物資喪失殆盡。劉備趁夜色突圍逃遁,蜀軍將領傅肜率部為他殿後,直至兵士盡死。吳人欣賞他的忠義,想讓傅肜投降。傅肜罵道:“吳狗!安有漢將軍而降者!”最終,傅肜奮戰而死。】

【劉備連夜穿過武陵山區,走小路逃回了秭歸。然而孫桓卻提前堵在了劉備的前面,阻斷了劉備返回益州的道路,當劉備走到石門山時,差點被孫桓生擒。劉備一路翻山越嶺,方才驚險逃回了白帝城。】

【安全後的劉備不禁感嘆:“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迫孤乃至此也!”當年他去孫權那裡結婚的時候,孫桓還是個小孩子呢,今天長江後浪推前浪,孫桓差點活捉了他,此時戎馬一生的劉備終於感覺自己已經是個老人了。】

【夷陵之戰損失巨大,這一戰幾乎打光了蜀漢集團的中層將領,像馮習、張南、傅肜這些人雖然名聲不顯,但帶兵多年經驗豐富,他們本應是日後北伐時的中堅力量,此時卻全部葬送在了夷陵。】

【將領的損失固然可惜,但士兵的損失也不容小覷。此戰損失了蜀漢征戰多年攢下的老兵底子,大量優秀的基層軍官和將領儲備被一掃而空。這些人是一支部隊的種子,只要這些骨幹還在,再招募一些新兵,很容易就能拉起一支精銳部隊。但他們一死就全完了,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建制打殘了”,番號都有可能取消。】

【而且這些基層軍官不是一陣突擊培訓就能帶出來的,古時候沒有軍校,這些人都是歷經戰陣一刀一槍從底層拼殺出來的。用諸葛亮的話說就是“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

【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軍用物資的損失,車馬、武器、盔甲、糧草等等。】

【夷陵之戰的失敗直接導致蜀漢在諸葛亮執政時期,整個蜀中就沒有什麼像樣的二代將領,因此諸葛亮初次北伐時,才會快速提拔了馬謖這個言過其實的傢伙。說實話,諸葛亮幾次的北伐都是他自己在前面C,再加上個魏延在旁邊輸出。】

【整個蜀漢後期,除了魏延王平等寥寥數人,能拿得出手的武將屈指可數。反觀曹魏這邊,宗室有曹真、曹休,外姓老將有司馬懿、張郃,新生代郭淮、郝昭。諸葛丞相死後,整個蜀漢的軍方代表只有一個姜維,他還是魏國過來的降將。而曹魏這邊更是人才濟濟,什麼鍾會、鄧艾、羊祜可以說是名將輩出。】

【劉備親口嚥下了自己釀成的苦果,他錯估了形勢,為此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傅肜、馮習、張南、馬良戰死,黃權被迫投降曹魏。夷陵之戰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這場戰敗澆滅了炎漢最後的希望之火。】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我每日升級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 帶著系統當國師 皇上,被滅滿門的蕭家軍殺回來了 極品少爺和他的極品長槍 實錘了!我王莽就是穿越者 三國:漢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