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看書

第3章 理解是記憶的基礎

天才一秒記住【UU看書】地址:www.uukanshu.co

學習中的小煩惱

雯雯有件很煩惱的事兒,明明她前幾天已經花時間認真地背會了古詩,但老師檢查的時候,竟然一個字都想不起來,大腦一片空白。老師見雯雯完全背不出來,批評了雯雯,雯雯覺得自己比竇娥還冤,明明她全部背會了,結果一覺醒來後都忘光了。

有些同學也會有雯雯這樣的煩惱,背誦課文、古詩詞或單詞時,只在剛背完的那幾天印象比較深刻,過幾天就忘記了。為什麼明明已經記住的東西卻會忘記呢?有什麼方法能讓記憶變得更牢固嗎?

為什麼說理解是記憶的基礎?

我們中的很多人小時候都背誦過詩歌、國學經典等,當時的我們並不知道所背的內容究竟是什麼意思,只是覺得句子朗朗上口,甚至很有趣,於是就自然而然地背誦起來。

當我們正式踏上學習之路後,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增加,僅靠機械記憶無法滿足我們學習的需要。晦澀難懂的、沒有經過理解的內容很難記住,即使強行記住也很容易忘記。

對此,很多人都有一些背誦記憶的經驗,比如,背誦古詩詞或古文時,先將其逐字逐句翻譯成現代文,然後再理解其創作背景,弄清楚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將這些核心要素掌握之後,背誦就變得容易多了。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記憶沒有充分理解的規則,會導致膚淺的知識,而膚淺的知識是不能保持在記憶裡的。”的確如此,理解是記憶的基礎。讀得快、背得多,卻不理解、不消化是沒有意義的。認真誦讀、思考,對書中的內容理解透徹,記憶起來速度才會更快,記憶的內容在大腦中儲存的時間也會更久。

加深理解,才能有效記憶

關鍵點對需要記憶的知識進行分析,掌握核心要素

我們背誦一篇文章前,首先要對這篇文章進行分析,理解它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是什麼。我們可以先瀏覽或通讀一遍。

瞭解了文章的主要意思後,再對區域性進行具體分析,比如,把文章分成若干個段落,理解每個段落的主要意思,總結關鍵資訊點,並對其加以分析和思考,如此一來,我們對文章就有更深的理解了。

最後,再將所理解的內容進行融會貫通,把關鍵資訊聯絡起來,進行全面理解,這樣更有利於加深記憶。

關鍵點知識得到有效理解,才能鞏固記憶

你是否也遇到過同樣的情況?很多明明已經記住的知識,在考試的時候卻變得既熟悉又陌生,語文詩詞似是而非,英語單詞模糊不清,數學公式知道但不會運用……產生這些情況的根源就是,我們沒有真正理解這些知識。

我們要想把所學的知識運用自如,就必須真正理解這些知識。如果我們把一堆東西雜亂地塞進箱子裡,當我們需要用某個東西時,很可能怎麼也翻不出來。那些被我們死記硬背儲存在腦海裡的知識,就像沒有經過整理的雜物,當我們真正需要運用的時候,也會因為抽象和散亂,很難被我們提取出來。

所以,只有真正被我們理解的知識,才是經過大腦整理的知識。經過理解,抽象的事物就能在大腦中轉化成具體的影象或場景,當我們遇到與之有關的題目時,大腦自然就會把這些知識點提取出來,為我們所用。知識能夠得到有效運用,記憶才算是有效記憶。透過做題運用被理解過的知識,可以加深我們的理解和記憶,這樣一來,原本只是被短暫記住的知識,慢慢地就變成被長期記憶的內容。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我有一本禁術冊 喜歡【承諾】 錦衣玉令 喜歡扁口魚的雷蝶的新書 我的兄弟不靠譜 潁川仙途 長相思之相柳大人,你歸我啦